APP下载

试析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特征与传承策略

2020-12-06张妮铜仁学院艺术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4期
关键词:古典古诗词诗词

◎ 张妮 (铜仁学院艺术学院)

一、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内涵及分类

(一)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内涵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是中国民族音乐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将古典诗词美与中国传统音乐美巧妙地结合起来,进而表达了一种古典音乐的美感。中国古典诗词歌曲既有以古代流传下来的诗词为创作主体的歌曲,也有后来融入多种音乐文化元素形成的古典诗词歌曲,表现形式多样,表达方式也更加新颖。

古典诗词与音乐的结合在历史是早就存在过的。古典诗词本身就具有一种天然的格律,具有可吟可唱的特性,再结合其词语中的优美意境,更是与中国的传统音乐融合得恰到好处。这是古典诗词歌曲最为突出的艺术特征。回顾历史,古诗词歌曲由于带有一种高雅的意境和特点,因此其欣赏者多是身份高贵之人,因此其受众面比较有限,这也为古诗词音乐蒙上了一层超然洒脱的面纱。[1]

(二)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分类

根据相关文献记载和整理,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可大致分为两大类。[2]

第一类就是原谱记载类歌曲。这种歌曲是年代最为久远的一种歌曲,此类歌曲语言较为精炼,有着深远的意境,主要内容是反映当时社会生活和文化的,带有古代诗词歌曲的审美特征。

第二类是古典诗词艺术歌曲。这个分类之下只要包含有两个小分类,一是对古诗词歌曲进行改编而创作的古诗词艺术歌曲,二是通过自主创作而新编产生的古诗词艺术歌曲。艺术歌曲是由音乐和诗词共同构成的,缺一不可。目前,很多古诗词歌曲的创作是基于作曲者对诗词的理解而进行的,在作品的创作中更加注重对个人生活感悟的抒发。随着人们对古典诗词的深入了解,对于古典诗词歌曲的创作也更加具有自己的想法,这就为古典诗词歌曲的创作提供了更加开阔的思路,呈现出一种繁荣的景象。

二、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审美特征

古诗词歌曲的演唱注重对人生百味的表达,其不仅仅是为了单纯表演形式上的美感,内涵更为重要。古诗词歌曲正在特定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环境中而形成的一种歌曲形式。

(一)语言美

1、语言凝练,朗朗上口

古典诗词不用于现代的歌词,它们有着本质的区别。古典诗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体裁,它也是构成古典诗词歌曲的本体。古诗词歌曲最为重要的审美核心就是一个“雅”字,这体现了古典诗词歌曲高雅完美的意境。中国古典诗词的诗篇比较精悍,用字不多,但是意蕴深厚。[3]其中,诗词的文学性就是歌曲表现的本质。

古典诗词歌曲的创作是直接源于古诗词的,因此歌词具有简洁凝练的特点,遣词造句方面十分讲究,也注重准确性和鲜明性。例如王实甫的《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这几句古诗词描写了天、地、风、鸟等意象,表达了深秋的凄凉,通过景色的烘托,表达了诗人悲苦离别的沉重心情。这段古诗词字斟句酌,精炼细致,唱起来根式朗朗上口,这正是歌曲演唱的一种精髓所在。

2、以物取象,抒发感情

中国古典诗词中多采用托物言志的表现手法来抒发感情,因此诗词中会出现很多意象,比如梅、兰、竹、菊、月亮、柳树等。在具体的叙事过程中,诗人往往会借助这些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还有的是通过对任务内心情感的塑造来抒发感情。例如,《关雎》中的“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这篇描写爱情的作品,表达了男女之间的爱恋和倾慕之情。还有的诗词是通过景色来烘托情感,如《凉州词》中的“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盘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通过对西北广阔天地的描绘,表达了一种悲切和凄凉之情,诗人寄情于景,情早已充溢其中。

(二)曲调美

1、歌曲的韵律美

古诗词的内容本身就带有一种节奏和韵律美感,这就为古诗词歌曲的演唱提供了基调,进而更好地表现古诗词的意境美。所以,可以看出,古诗词本身就是具有韵律感的,再加之歌曲本身就具有节奏感,因此古典诗词歌曲是一种具有明显韵律美的事物。传统的古典诗词非常注重诗体的平仄格律,通过诗化的结构和音律,起到呼应和排列的效果,从而达成一种古典诗词抑扬顿挫的韵律感。

例如,唐代孟浩然的《春晓》的韵律节奏如下。第一句“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第二句“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仄平平仄平,平仄平平仄)。这首诗词的韵律明显,对比突出,并且在句式对比之间还富于特有的变化,这种平仄的诗律格式本身就带有一种旋律感,因此古诗词歌曲就是在这种平仄旋律感中形成着诗词歌曲本身的音乐旋律美感。很多诗词名句之所以流传不息,在一定程度上也得益于诗词与音乐的结合,它们之间相互影响和发展,创作一种别样的艺术魅力。通过古典诗词歌曲我们不仅能体味古人创作诗词时的情怀,而且能更好地体会到音乐的美感。[4]

2、歌曲的节奏美

中国古诗词中的每句诗字数都相等,每句的落脚音律都大同小异,诵读起来朗朗上口,这样的古诗词在进行音节的编排时也会具有别样的美感。例如,唐代李白的《静夜思》中就体现了一种节奏上的简洁明了。这是一首五绝小诗,表达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语言虽朴实无华但是韵味深厚,让人回味无穷。这种词语的节奏感也就决定了歌曲编排和演唱的节奏。前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作客他乡,在特定环境下所产生的错觉,展露了一种思乡的情绪;后两句通过动作神态的描写,深化了这种思乡之情。“望”字对应了前句的“疑”字,最后自然引出了“低头思故乡”的尾句。一个“低头”的动作和一个“思”字将这种思乡之情推到了巅峰。音乐的本质就是一种表达情感的方式,诗词也是如此,因此二者的结合是一种更好地表达情感的方式。古典诗词歌曲的节奏和语言的格律相互之间紧密结合,在诗词歌曲自然的状态之下,体现出丰富的节奏感,使古诗词表现出独特的音乐感,从而更有利于传播。

3、歌曲的伴奏美

一首歌曲能不能广为流传,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其伴奏的成功与否。一个好的伴奏,往往能成就一首歌曲。近现代的伴奏也成了塑造古诗词歌曲艺术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随着时代的更新和发展,很多人将这些古诗词配上了现代化的音乐伴奏,进而使古曲和诗词得到了传播和弘扬。旋律和伴奏的产生均是出自人们的情感体验和认知,伴奏随着音乐旋律的不同产生了不同的声音效果,在这种节奏交错的有机结合中,形成了伴奏美的艺术特征。

(三)音腔美

1、演唱的字音美

声乐演唱中的字音把握是最为关键的。诗歌的演唱离不了对字音准确性的把握,如何更好地将这些古诗词歌曲传承下去,演唱中的字音美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例如以福州吟诗调吟唱的《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穿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中的同韵词有“间”“山”“关”三字。古诗词中这种用尾字押韵的方式体现了古诗词中声韵的和谐。古诗词中每句的押韵,不仅为诗词本身带来了一种抑扬顿挫的美感,更是为古诗词歌曲的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基础。[5]但是,我们也会发现,很多古诗词并不是都有规律的押韵的,这是因为古代的汉语语音与现代的汉语语音有所差别,所以我们在学习和演唱过程中,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内涵,将古诗词所表达的情感通过音乐的方式传扬下去。

2、演唱的声腔美

诗词歌曲的行腔依据是“字”,能对“字”的读音有正确的把握,才能更好地将其演唱出来。腔本身就有着歌曲旋律的意思,同时也有歌词的语音和字音之意。尤其是我国古代对诗词歌曲的吟唱更是注重字与腔的完美结合,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将诗词的韵律美、节奏美和声腔美更好地表现出来。古诗词歌曲的风格变化也自然会带来行腔风格的变化。与其他声乐题材的演唱方式不同,古诗词歌曲的演唱更加注重声音的过腔方式,突出表现行腔的优美。

三、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演唱分析

(一)古典诗词歌曲《关雎》的演唱分析

《关雎》是诗经中的一首诗词,是诗词创作的巅峰之作,其表达的感情更是得到了现代人的认可。因此,《关雎》的创作更是为古代声乐的发展提供了动力诗中表达了男女之间的思念和相恋之情,反映了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人们对男女之爱的看法。尤其是前四句“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更是被现代人广为传扬,甚至被现代人用来表达爱恋之情。后面的诗词内容更是一步一步加深了这种男女思念与相恋之情,并采用排比的句式,将这种情况烘托到了一个极致。

发声是歌唱的关键。人声相比于乐器的声音有着更多的可能性和变化性。人们在演奏歌曲的时候,是需要融入情感和演奏技巧的,而乐器不需要。人体的发声器官是很敏感的,外界环境的变化会直接影响到发声的效果。因此,乐器的发声原理相对来说简单得多,对人体发声系统的研究也就更加具有挑战性。《关雎》乐曲在演唱中要注重雅乐歌曲所呈现的空旷之感,作品《关雎》属于诗体结构较为规整,诗句长短相一致的古诗体。在演唱过程中要注意呼吸的平稳,演唱缓慢不可操之过急,演唱过程中保持呼吸的均匀,行腔的简洁,歌曲演唱过程中避免出现滑音,不要随意添加修饰音,保证诗词的原汁原味。[6]尤其是对于作品中最后两句的演唱,更是要注重对原汁原味的把握,围绕着一个“雅”字进行,保持情绪的平和与肃穆。

(二)古典诗词歌曲《长相知》的演唱分析

诗歌《长相知》是一首汉代乐府民歌,也是一首情诗,表达了一个女子对爱情的坚贞和锲而不舍。全诗以“上邪”为开头,直抒胸臆,以第一人称的口吻呼天为誓。诗词内容为“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长相知,长相知,长相知。”与众多文人诗词描写的含蓄羞涩之情不同,这首民歌用少女的口吻来表现他们对幸福爱情的追求和渴望。这首诗歌想象丰富,构思奇特,直笔和曲笔的手法相结合。作者采用了一系列的假设自然现象,表达了“与君绝”的先决条件,句句深情满满,有力地表现了主人公的热烈之情以及对爱情的执著。《长相知》这首诗歌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正是这种诗词与曲调的完美结合,才使得这首诗词得以长久地传唱下来。

四、新媒体环境下古典诗词歌曲的保护与传承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出现了进一步的分化,人们的审美也呈现出小众化趋势,这就导致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传承面临着很大的挑战。因此,在新媒体环境下探索古典诗词歌曲的保护和传承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时代意义。

(一)保护和传播方式

由于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的普及,人们将大量的时间花费在移动社交媒体上,因此现代文化的传播应该放在网络这个平台上,这样才能更好地被更多地人看到和认识到。中国古典诗词歌曲需要进行当代身份的认证,传播方式应该从以自然传播为主转化为以技术传播为主。只有这样,才能深入到千家万户,将信息即时地传送到每个人的眼前。古典诗词歌曲还要更新创作风格,以期符合现代人的审美和口味,要具有改革创新意识,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另外,古典诗词还要注重向青少年群体的传播,他们是社会未来发展的中坚力量,他们对古典诗词的接受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未来古典诗词歌曲的发展进程。[7]学校要利用好青少年的这一发展时期,提升他们的文化素养和综合素质,以确保中华文化的传播和弘扬。

(二)保护和传播策略

1、把握好创作的源头

创作的本质是一个新的不一样的事物的诞生,音乐的创作就是指一个全新的音乐的出现,创作的主体是作曲家,他们通过对音乐市场的了解和对音乐本身的感悟,创作出符合观众口味和审美的艺术作品。一首优秀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应该是兼具艺术性和思想性的,是能经过市场的检验的,能得到人们认可的作品就是优秀的作品。因此,作曲家在创作伊始就应该考虑到市场的接受度和认可度,将古典与现代相结合,用创新的思路和手法来进一步地传承古典诗词歌曲艺术,为其增添更多的生机和活力。同时,在创作过程中要注意到其普及性。

2、注重民俗化的传播渠道

民俗式的传播从实质上看是一种贴近大众、贴近百姓的一种传播方式。这种方式最大的特色就是大众化、娱乐化。民俗文化的传播渠道已经成为一种普及式的传播形式,具有贴近性,也容易被广大人民群众认可。因此,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传播和保护也是以社会中普通老百姓为对象,通过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将古典诗词歌曲推广开来,让人们感受到其魅力,创新古典诗词音乐的表现形式,让民俗文化更好地贴近百姓、贴近生活。[8]

3、以学校为主导进行传播

通过学校进行诗词歌曲的传播首先要对不同学校和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了解,明确学生的音乐接受能力和音乐喜好,然后进行有针对性地传播与教学。学校传播最好地方式就是将古典诗词歌曲引入到课堂教学中,从最熟悉和最经典的曲目入手,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达到传播和传承的目的。通过这种课堂教学的方式让学生走进古典诗词歌曲,品味古典诗词歌曲的内涵和美,并且还可以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和整体素质,是一件一举两得的事情。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了音乐,并且这一学习过程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播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目前,一部分高校已经开设了古典诗词艺术歌曲的课程,效果是非常明显的。另外,艺术类院校应该发挥自身的优势,更好地将古典诗词音乐融入到日常的课程学习中,有利于古典诗词的传承和音乐的传播。同时,还要加大专业型师资队伍建设,选拔优秀的音乐教师对其进行专业化的培养,让古典诗词的教学过程更加具有魅力,逐步提高学的艺术审美和鉴赏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者和弘扬者。

4、以学术研究铺平传播道路

采用学术研究的方式进行传播目的是为了揭示古典诗词歌曲的内在本质和规律,为古典诗词歌曲的创作和演唱提供科学的建议和方式。中国古典诗词歌曲的研究主体是高校院系和艺术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一方面,专家学者要对这些诗词歌曲进行分类和整理,通过梳理发现其内在的规律性,进而揭示古典诗词歌曲的审美特质和价值功能等。另一方面,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教学成果,以论著和讲座的形式在学校的课堂中与广大师生见面。专家们的学术研究成果能帮助更多地人认识和了解到这个优秀的文化形式,并亲自感受到古诗词歌曲的魅力,让他们成为古典诗词歌曲的自发传播者和保护者。

结 语

中国古典诗词歌曲具有不同的类型,并且古典诗词歌曲本身就具有多种审美特征,因此在对古典诗词歌曲进行演唱分析的时候可以进行多方位的分析,其语言、曲调、音腔都是具有其自身特点的。中国古典诗词歌曲不仅具有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内涵,也具有中国声乐文化的价值,因此对其的保护和传播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需要借助多方力量加强古典诗词歌曲的创新和发展,为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猜你喜欢

古典古诗词诗词
古诗词里的清明时节
踏青古诗词
我爱古诗词
从不同侧面求解古典概型
出入于古典与现代之间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关注诗词
怎样读古典诗词?
诗词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