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军队医院2013—2017年住院伤病员疾病谱分析
2020-12-05戴冬梅
岳 欣,戴冬梅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六〇医院 泰安医疗区,山东 泰安 271000
军队医院是维护部队官兵健康、促进战斗力生成的重要卫勤力量,其主要作用是为部队官兵提供高质量、高标准的预防保健和医疗救护服务,使官兵健康得到可靠保障[1-2]。部队官兵作为担负光荣使命的特殊群体,平时训练任务繁重、驻训环境艰苦,其健康状况关乎训练质量、任务标准和战斗力水平[3-4]。疾病谱调查是部队相关医疗机构、卫勤管理机构和保障机构掌握官兵健康状况的重要途径,是准确把握不同战斗力群体在特殊环境和任务中的卫勤保障特点、掌握官兵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变化规律的重要手段,其调查结果对掌握部队伤病员住院疾病的分布特征和规律具有重要作用,可用以辅助卫生行政部门制定疾病防控策略[5]。本研究通过调查某军队医院近5年住院伤病员疾病谱特征,了解体系部队官兵健康状况,为科学制定部队疾病防控策略提供有益借鉴。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2013—2017年某军队医院近5年住院的5 659例伤病员的出院病案首页资料。伤病员均为现役军人男性5 381例,女性278例;年龄18~60岁,平均年龄(27.67±8.34)岁;战士4 325例;军官1 334例。排除病案资料未收集完整、有缺失者。
1.2 研究方法 调阅资料均来自“军卫一号”医院信息系统,主要提取伤病员年龄、职别、出院时间、出院第一诊断等个人基本信息,资料信息来源真实可靠。若同一伤病员患有两种或以上疾病,以出院第一诊断为统计指标。疾病系统分类按照国际疾病分类标准(ICD-10)中的疾病诊断方法分类。数据收集由医院信息科工程师协助研究者完成,对病案信息数据不完整的予以筛除,数据由双人进行检查核对,保证数据真实可靠,数据的整理、汇总双人共同完成,以保证数据分析的准确性。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整理、汇总经Excel 2007录入,使用SPSS 22.0软件对住院伤病员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对不同年龄、战斗力群体、职别的住院伤病员疾病系统和疾病进行构成比分析。
2 结果
2.1 住院伤病员疾病系统、常见疾病情况 住院伤病员前十位疾病系统中,消化系统疾病居于首位,共998例,占17.64%;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共742例,占13.11%。见表1。住院伤病员前十位疾病中,支气管炎与肺结核并列首位,均为250例,占4.42%。前十位疾病患者例数为1 962例,占住院伤病员总例数的34.67%。见表2。
表1 2013—2017年住院伤病员前十位疾病系统统计
表2 2013—2017年住院伤病员前十位疾病统计
2.2 不同年龄住院伤病员疾病系统、疾病情况 损伤和中毒及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的构成比随着年龄的增加呈现递减趋势,而内分泌、营养和代谢疾病及神经系统疾病呈现递增趋势。见表3。18~30岁官兵的消化系统发病率较高,50~60岁年龄官兵的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发病率较高。
表3 2013—2017年住院伤病员年龄分组疾病系统构成
2.3 不同军种住院伤病员疾病系统及疾病情况 陆军伤病员前三位疾病系统依次为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及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空军伤病员前三位疾病系统依次为消化系统、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及循环系统疾病;海军伤病员前三位疾病系统依次为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呼吸系统疾病及其他。陆军住院伤病员中前五位疾病分别是支气管炎、阻生牙、骨折、静脉曲张、痔;空军前五位疾病为痔、骨折、阻生牙、支气管炎、腰椎间盘突出。肺结核在海军组中位居首位。
表4 2013—2017年住院伤病员战斗力群体分组疾病系统构成
3 讨论
本研究共收集5年住院伤病员数据5 659例,平均年龄(27.67±8.34)岁,可见住院伤病员趋于年轻化。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应重视强化官兵健康意识和疾病预防观念,通过创新健康教育模式提升自我防护效能,使官兵对常见伤病可以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进而促进官兵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6]。
住院伤病员前十位疾病系统中,消化系统疾病居于首位,其次为呼吸系统疾病与肌肉骨骼系统和结缔组织疾病,排序与王晶晶[1]的研究一致。医院及基层卫生机构应重点加强常见疾病系统的防治和保健知识宣教,提高医护人员军事医学理论和实践能力。研究结果与姚孟君[7]研究中排序虽略有不同,但总体趋于一致,可能因军队医院保障范围和对象不同所致,也可能与调查时间不同有关,也说明部队官兵作为一个特殊群体,其疾病发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稳定性。
住院伤病员前十位疾病中,支气管炎与肺结核并列首位,其次为阻生牙与骨折,再次为痔与精索静脉曲张。此外,胃肠道疾病也较多见。分析原因为训练强度过大或训练方法失当可导致多种骨折;多种原因导致自身抵抗力下降引发上呼吸道感染等呼吸系统相关疾病;长期劳动作业、高负荷训练、不良卫生习惯等均可导致痔与精索静脉曲张,同时,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生与自身解剖结构特点有关,也反映了部队官兵对自身解剖特点认识不足这一问题;野外驻训期间精神紧张,体力消耗大,饮食、作息等不规律,导致胃肠功能紊乱,诱发胃炎、阑尾炎等胃肠道疾病[8]。因此,应重视科学施训,通过开展多渠道健康教育积极预防常见病和多发病。
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为不同年龄组的常见疾病系统,提示此疾病系统为部队官兵疾病防治、健康宣教的重点,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9]。51~60岁官兵的循环系统疾病较其他组偏高,提示应加强对老年官兵预防循环系统疾病的宣教。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18~30岁年龄组的构成比相对其他组较高,与野外驻训环境艰苦、昆虫叮咬、传染病预防认知水平低、个体自身免疫差异及驻训流动性大有关[10]。提示医院及基层卫生机构为更好地提升部队官兵健康水平,除了加强官兵的日常训练之外,应加强传染病监测、夯实传染病防控工作基础、提升官兵自我防护能力,为减少部队非战斗减员提供有效保障。本研究中,18~30岁部队官兵结核病发病率较高。结核病具有一定季节性,以年轻男性战士为主要发病群体,分析原因可能与部队居住环境集中、疾病传播速度快有关[11-12]。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医院和基层卫生机构结合官兵特点,针对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3个环节强化健康教育,采取有效措施,提高防控能力从而降低感染率。除肺结核外,18~30岁年龄组阻生牙居偏高,原因可能与此年龄段为发病的高峰阶段,官兵口腔疾病预防、保健观念淡薄有关[13]。41~50岁年龄组,支气管炎、高血压、糖尿病发病率较高,可能与年龄、饮食、缺乏科学锻炼和系统保健有关。
消化系统疾病在陆军组和空军组疾病系统排序中均居首位,呼吸系统疾病在陆军组和海军组疾病系统排序中均居第2位,可见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是陆军官兵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与相关研究结果相符[14]。提示相关部门应加强对健康生活方式、健康饮食的重视,及时纠正不良卫生习惯,有针对性的开展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海军部队部署区域广,其流动性较强,居住空间封闭,易造成传染病的暴发与传播[15]。本研究中,某些传染病和寄生虫病在海军组位居首位,提示相关部门应关注生活条件的改善研究,加强传染病相关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针对疑似传染性疾病或已确诊的官兵,及时接受正确治疗,做好相应隔离、预防工作。
陆军住院伤病员中前五位疾病分别是支气管炎、阻生牙、骨折、静脉曲张、痔;空军前五位疾病为痔、骨折、阻生牙、支气管炎、腰椎间盘突出。分析可能与任务特点、工作种类、训练方式不同有关。肺结核在海军组中位居首位,鉴于此,相关部门、各级卫生机构应高度关注相应的防治工作,针对不同战斗力群体官兵的生活、训练特点,开展相应的健康教育,采取有效防控措施,必要时采用药物防治方法。
综上所述,军队医院是战斗力保障的重要力量,军队医院在为体系部队服务中,应进一步强化年轻官兵群体的健康意识,并以官兵健康需求为导向突出卫勤保障重点,针对不同年龄、军兵种、性别、职别官兵的疾病特点,制定个性化防治措施,开展精准预防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