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清降钙素原、过氧化还原酶4、高迁移率族蛋白 B1水平及其对预后影响
2020-12-05赵宏胜丁宏胜周维华
魏 威,赵宏胜,丁宏胜,周维华
1.南通大学附属医院 重症医学科,江苏 南通 226001;2.南通大学附属海安医院 重症医学科,江苏 海安 226600
血流感染脓毒症是由致病性细菌侵袭后发生感染,进而导致细菌进入血液,在血液中增殖后释放大量有害毒素,最终造成全身性炎症反应的严重感染性疾病[1-2]。血流感染脓毒症患者易发生休克,甚至出现多器官衰竭,危及生命。有研究报道,脓毒症患者血清中多种细胞活性因子水平与病情进展、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判断疾病进展和预后的生物标记物[3]。在感染、全身性炎症反应、肺部炎症以及脓毒症发生时,患者血清降钙素原(procalcitonin,PCT)水平显著升高,是判断早期炎症的特异性标志物[4]。高迁移率族蛋白 B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B1,HMGB1)是一种介导晚期炎症反应的重要因子,其血清水平与炎症严重程度显著相关,且在脓毒症患者血清中,HMGB1水平亦显著升高[5]。过氧化还原酶4(peroxyreductase 4,Prx4)在脓毒症患者血液中显著升高,且预后不佳患者体内Prx4水平更高,是一种潜在的用于预测脓毒症患者病情、预后的新型生物标记物[6]。本研究通过监测PCT、HMGB1和Prx4水平变化,旨在探讨PCT、HMGB1和Prx4水平与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病情进展及预后的关系,为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收治的96例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为观察组,选取同期进行体检的50例健康者为健康组。纳入标准:观察组患者均符合脓毒症诊断标准[7];血培养结果确认为血流感染;进入ICU时间<24 h;既往无基础疾病;死亡患者均至少存活7 d。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免疫功能缺陷者;伴有认知功能障碍、严重精神类疾病者。健康组男性27例,女性23例;年龄为41~68岁,平均年龄(58.34±5.89)岁。观察组男性53例,女性43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58.86±5.68)岁。健康组与观察组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根据治疗28 d后观察组患者预后情况分为存活组(n=59)与病死组(n=37)。存活组为经ICU治疗后病情缓解,出院或转到其他科室继续治疗者;病死组为经治疗后无效,观察期间病死者。存活组患者男性33例,女性26例;年龄(58.81±5.62)岁;心率(118.45±14.84)次/min,呼吸(23.48±3.67)次/min,体温(37.89℃±0.68℃);创伤严重度评分为(9.52±0.91)分。病死组患者男性20例,女性17例;年龄(58.95±5.78)岁;心率(123.49±15.56)次/min,呼吸(24.38±3.52)次/min,体温(38.14℃±0.72℃);创伤严重度评分为(9.65±0.89)分。存活组与病死组患者性别、年龄及进入ICU 12 h内的心率、呼吸、体温、创伤严重度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患者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健康组在体检时抽取肘静脉血5 ml,观察组患者于治疗前及入ICU后第1、3、7天抽取肘静脉血5 ml,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健康组与观察组血清PCT、B1HMGB1、Prx4水平。酶标仪为Tecan Infinite F50,离心机为德国EPPENDORF Centrifuge 5702R,试剂盒购自瑞士Roche公司,操作步骤按照试剂盒说明进行操作。
1.3 观察指标 记录并比较健康组与观察组研究对象血清PCT、HMGB1、Prx4水平;分析不同预后的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血清PCT、HMGB1、Prx4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2 结果
2.1 健康组与观察组血清PCT、B1HMGB1、Prx4水平比较 观察组患者血清PCT、HMGB1、Prx4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健康组与观察组血清PCT、B1HMGB1、Prx4水平比较
2.2 不同预后患者治疗前血清PCT、HMGB1、Prx4水平比较 病死组患者治疗前血清PCT、HMGB1、Prx4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不同预后患者治疗前血清PCT、HMGB1、Prx4水平比较
2.3 不同预后患者各时间点血清PCT、HMGB1、Prx4水平比较 病死组患者在进入ICU后第1、3、7天血清PCT、HMGB1、Prx4水平均明显高于存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不同预后患者各时间点血清PCT、HMGB1、Prx4水平比较
2.4 治疗前血清PCT、HMGB1、Prx4水平与病死情况相关性分析 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CT、HMGB1、Prx4水平与病死情况呈正相关(r=0.813,r=0.792,r=0.689,P<0.05)。
3 讨论
近年来,严重感染导致的脓毒症发病率逐年升高,脓毒症的治疗和预防成为感染性疾病领域的关注重点。免疫系统状态及炎症反应与脓毒症病情程度显著相关。多种炎症因子及细胞活性因子的血清水平随免疫反应、炎症反应而发生变化,多种细胞因子均可作为提示疾病程度及预后的生物标记物[8-9]。PCT可促进细胞凋亡,在炎症反应发生时,其血清水平显著升高[10]。HMGB1广泛存在于机体多个组织和器官中,主要参与DNA复制、转录等[11]。有研究报道,当机体发生感染时,血清HMGB1水平显著升高,与疾病严重程度相关,且在脓毒症患儿体内,HMGB1血清水平与PCT水平呈正相关[12]。HMGB1是感染疾病中重要的晚期炎性反应递质,免疫细胞病原体刺激或炎症应激后分泌大量的HMGB1,可通过检测HMGB1表达水平来评估患者的病情进展情况[13]。Prx4主要定位于细胞外基质、内质网、溶酶体,其在内质网合成后被转运到细胞外,能够反映氧化应激水平,Prx4蛋白在机体内高表达是细胞内高活性氧水平所诱导的,与其抗凋亡功能有关[14]。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血清PCT、HMGB1、Prx4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提示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体内血清PCT、HMGB1、Prx4水平明显升高,与患者机体免疫系统状态、炎症反应密切相关。本研究结果显示,病死组患者在进入ICU后第1、3、7天血清PCT、HMGB1、Prx4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患者,且病死组患者进入ICU后,血清PCT、HMGB1、Prx4水平呈逐渐上升趋势,而存活组呈逐渐下降趋势;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治疗前的血清PCT、HMGB1、Prx4水平与病死情况呈正相关,提示血清PCT、HMGB1、Prx4水平与患者病情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与预后密切相关,其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
综上所述,血流感染致脓毒症患者体内血清PCT、HMGB1和Prx4水平明显升高,且血清PCT、HMGB1和Prx4水平越高,患者预后越差。可通过监测PCT、HMGB1、Prx4水平来评估病情进展及判断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