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净淡远胜一筹
——黄宾虹女弟子顾飞的山水风格
2020-12-05
顾飞(1907-2008)是黄宾虹的入室女弟子,她在黄宾虹笔墨基础上发展出“明净”“淡远”的主体风格,在20世纪新安画派的传承中体现出个人特色。本文以顾飞的山水作品为研究主体,阐述黄宾虹提出的“静美”理念被顾飞接受并进一步发展的过程,梳理其在黄宾虹的指导和影响下、在走出师门之后一脉相承的山水风格演变史,也为学习山水画正统之路和新安画派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内美静中参
黄宾虹重视理论教学,经常劝诫顾飞多读书,研习前人画论,并与之讲授、探讨书画理论。那么,黄宾虹传授给顾飞的画学理论侧重于何处?黄宾虹曾在画上题诗一首成为经典:“江山本如画,内美静中参。人巧夺天工,剪裁青出蓝。”其中有黄宾虹多次强调的画之“内美”,然而注意后一个字,内美是在“静”中参,这个“静”作何理解?黄宾虹曾以不同角度阐释“内美”理念,而在教徒过程中,也可看出其因材施教的侧重:20世纪30年代,黄宾虹在寄与顾飞的一封信中曾说:“至于墨法,只以用笔之法,视其浓淡阴阳之处,运之以和气、静气,斯为得之,画得‘静’字诀,此妙品也;得‘和’字诀,此南宗画之妙品也。‘和’字当于能留能圆处着意,‘静’字则用笔用墨之时,不可有钦矜心作意,亦不可有草率敷衍之意,试验之,以为何如?”1指出墨法要归根于用笔之法,而用笔需要以“和气”“静气”为主导,特拈出作画贵有“静”“和”,其中“静”指的是一种不能故作意态,也不能草率敷衍的心态。黄宾虹应是看出顾飞心性静谧,内敛沉稳,因此引导顾飞向此方向尝试。
二、早年显露“淡远”气息
虽然顾飞在黄宾虹教导下开始力攻碑体,但幼时习练书法是从帖学入手,风格趋向秀雅一路,书法的影响反映在画上,便使风格偏向秀润清新。这种特点在其30岁左右已经呈现,至中年更加明显:用笔细润,格调雅致,与黄宾虹比较,笔墨没有那么浓重,画面也没有那么老辣雄浑。顾飞很能把握画面的刚与柔,又继承了黄宾虹用笔的松实、苍茫与浑然,因此其画作于秀丽中见浑厚,于细谨处见自然,格调颇有明人之气。顾飞挚友陈小翠就曾评价其画道:“意在沈唐清湘间。2”著名学者吕贞白先生也曾作诗赞赏道:“洒落云烟点笔遒,安排陵谷费冥搜。若从淡远论殊致,真信黄翁逊一筹。”诗后自注:“夫人为黄宾老高足弟子。吴湖帆尝语我云:‘夫人画淡远,为黄宾老所不及。’殊可信也。”3从两人画风对比、名家评价中皆可推论:师徒二人风格有所不同,顾飞年轻时已经显露出明人气息,而且贯穿其一生始终有一种“淡远”之风,这种“淡远”甚至黄宾虹也没有达到。
在黄宾虹的鼓励和引导下,顾飞早年师古人之时,便有侧重地选择自己心仪的风格,多是倪瓒、渐江清雅孤傲一路,以及米氏云山的淡远苍茫。《湖上斋居》是仿倪瓒《安处斋图》所作,画面左上方有顾飞的国学老师钱名山4的题跋:“云林画不易仿也,即云题字亦不可及,此幅画似之并松法亦似之,真奇才也。”我们将之与倪瓒原作进行比较,会发现名山先生并未过誉弟子。《湖上斋居》整幅画面无一丝瘴气,在气格上与倪瓒或许比之不及,但是若论所传达的“干净”的直观感受上,竟有过之。这与顾飞自己的性格特质有关。顾飞是一位清秀女子,即使到晚年也透露出不俗的气质,穿着打扮清新朴素,作画风格干净秀雅5。倪云林是画史上有名的洁癖者和孤傲者,画面经常只作疏木几株并浅滩远坡,简练至极,不染尘世烟火之气,而气格透出纸上,令观者神清气爽,所以世人都道云林画不易仿,临摹者多学其皮相而追不到内在气质。顾飞也有诗道:“清绝倪迂画,神高不可攀。疏林斜日外,一片雾中山。”6在此画中,顾飞是用自己的“干净”特质追到了云林的“平淡天真”,虽然在用笔上不如倪瓒苍茫疏远,却因为实中含虚,用笔细腻,画面更有清丽雅致的味道。
三、中年走出师承家法
1955年,黄宾虹作古,顾飞在学问上失去了指示明灯,同时,在山水创作上有了更多自主选择,通过参透古今、多次写生,中年以后逐渐走出师承家法,进入风格自主的时期。这一时期,顾飞曾作《仿古山水画集》一册,题拟倪瓒、黄公望、唐寅、恽寿平、华、石、石涛等人笔意作画,但实际上已是取其意,画面中这些大家的笔墨风格并不明显,自己主动理解和处理的比重更多。
顾飞67岁时,实现了一直以来想游黄山的心愿,得到真正不受约束的写生体验,得以生发更加追随心性的笔意。其中有写生文光亭的一幅斗方对云气的描绘很妙,氤氲苍润,如同仙境,体现出顾飞将自然感悟化为笔墨的能力。对比黄宾虹的黄山写生作品,可见其在苍茫的笔墨之上融入了自己更加清逸淡远的风格意趣。78岁时,顾飞到桂林采风并写生,之后又有几次创作高峰集中于写生之后,至此,其山水风格中秀润和苍茫二体交融渗透的风格更加明显,画面浑然一体,笔意与画意的结合达到纯熟境界。
四、复归谨严与明净境界
年至古稀,顾飞曾临摹一些经典古画,如《青卞隐居图》(拟王蒙《青卞隐居图》)7为其78岁临摹作品,用笔注重骨法,劲挺有力,画面节奏恰如其分,笔酣墨饱气亦足。这种学古法之孜孜不倦的态度,正是黄宾虹所强调并给顾飞一生带来重要影响的学画理念:无论何时不忘规矩、有法可依,才能跳出规矩而后自成一家。晚年顾飞还有《临黄宾虹阳朔山水画集》六幅,此时再临老师山水,已与20多岁初入师门时大相径庭,顾飞已追到其师一种苍茫浑然的笔墨意趣,笔法、墨色与状物浑然一体,在此基础上,又有自己长期以来的经验处理,在画面浓淡干湿、轻重缓急的权衡上十分出色。此时的学古法、临习老师笔墨,都对其晚年成熟的山水风格中端庄而谨严的基本构成形式打下了基础。
顾飞传承黄宾虹衣钵,以新安画派为正宗,这一追求至晚年逐渐于画面上有更多呈现。黄宾虹甚是推举渐江,认为其“举重若轻,推大而化”8,道出渐江将身世之感转化为笔墨的境界:一生境遇坎坷,苦闷之极,而无论怎样孤寂难耐的心情,化作山水后却是异常冷静悲凉的画面。自古以来,士人画家通过山水造境,实则寄托一方精神天地。顾飞幼年曾遭遇不幸,几个月大时便因意外落下一跛脚,以致微残(其父为激励爱女,取名“慕飞”),青年曾名盛一时,新中国成立后经历“文革”,因传统书画遭到打击又吃了不少委屈……人生经历的诸多体会交错于心,以笔墨传达出来,使其原本的干净、秀雅至此加深为高洁、静谧,其画境便与渐江有了相通之处。主要表现在对笔墨的处理上更为简练统一,大有化情绪为淡远的意态,运笔也复归一种年轻时有过的谨严,结构十分讲究,气势端正俨然。这类代表作品如《重峦山寺》《树树皆秋色》,此二幅大有元明时高古气息,观之如入诗境。《树树皆秋色》取唐人王绩《野望》诗意,此幅胜在较少皴擦,而笔头点染恰到好处,墨色过渡和谐统一,令观者畅然舒适。整幅画面在意境的提炼上达到纯净,笔墨简练而浑厚,云气贯穿上下远近山体,自然升腾于画面中,细审云气所穿之络,正是画面通透之处。体现出顾飞经几十年笔墨冶炼之后,在晚年所达到的精纯境界,其中既包括笔墨境界,也蕴含精神境界,即一种忘却尘世、消化俗情的静穆高远,精神气貌与渐江神似。用笔意守中锋,山石磊落,用一种明朗宁定的气息来表现“相顾无相识,长歌怀采薇”的心境,化怅然落寞而为安定的君子心态,是顾飞对诗意的理解。此幅作品不仅体现着她的作画基础风格——即“淡远”至晚年达到成熟,愈发显现,而且更加多出“明朗”“宁静”的意境。“明静”和“淡远”是顾飞在继承黄宾虹笔墨基础上个人风格的发展,成为代表其一生集大成的山水画主体风格。
结语
顾飞与书画结缘始自幼年时期的喜爱,后在青年时幸遇恩师黄宾虹,珍惜机遇,勤奋习画。吕贞白曾评价顾飞道:“黄山画派今谁续,转益多师更出奇。”9顾飞在黄宾虹所强调的“内美”“静气”中找到适合自己的特性,并在继承黄宾虹之“五笔七墨”技巧的基础上进一步阐发,最终形成明净、淡远的个人风格,体现了黄宾虹所代表的新安画派在20世纪发展新貌的一支,对今日研究新安画派的画家来说依然很有启发。
注释:
1.黄宾虹文集翚书信编.上海:上海书画出版社,1999:374.
2.裘因著,邹羽整理.天地入吾庐——母亲顾飞和中国传统书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15.
3.顾飞.顾飞画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吕贞白题词.
4.钱名山(1875—1944),字梦鲸,著名诗人、书法家,别称“江南大儒”。抗日战争时期为躲避战乱携家人定居上海。1940年,顾飞经中国女子书画会中朋友陈小翠、庞左玉等人的引荐,拜在钱先生名下学诗。
5.东华大学的包铭新先生曾于21世纪初与顾飞老人相识并有几次交谈,据他回忆如此。
6.裘柱常.顾飞.梅竹轩诗词集[M].西泠印社出版社,2006:152.
7.顾飞.顾飞画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33.
8.裘因著,邹羽整理.天地入吾庐——母亲顾飞和中国传统书画[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28.
9.顾飞.顾飞画集[M].上海: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吕贞白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