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领先世界的宋朝审美
2020-12-05刘璟
刘璟
中国艺术源远流长,直至今日中国的艺术思想一直在影响着世界美术的发展,无论是在绘画领域,还是设计领域中国独特的审美品位都占据着一席之地,对于中国审美的研究也成为艺术单纯性、独特性的一种研究。当今的艺术领域强调“个性表现”,真正的个性表现不是盲目地无根基地乱来,必是具备其文化背景下的,具有独特风格的艺术表现,比如宋朝审美风格就是一种独特风格的表现,只有对宋朝审美产生的背景、根源、文化等深刻领悟,才能真正理解宋朝审美的先进性、独特性,才能够更好地理解与体验宋朝审美精神的精髓。研究宋朝审美的先进性、独特性首先应理解宋代领先世界千年的雅致生活,宋代三百年昌运盛世,文人雅士将对自然感悟、禅意生活融入艺术创作之中,宋朝艺术不似盛唐艺术那样气象万千的强者之美,展现出闲适淡雅、宁静飘逸、绵软细腻的独特风格。宋朝审美一直给人以“积贫积弱”的印象,但事实上,宋代生活的雅致,讲求艺术的品位是宋朝审美的基础,以至宋朝审美绵延三百余年使宋朝艺术神韵、形态表达都达到了艺术的巅峰。本文主要希望从宋朝审美的人文精神、意境、格物、笔墨等方面中汲取雅致生活的智慧,为现代人们的生活服务,为当今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一、宋朝审美强调人文精神
宋朝审美强调人文精神,宋朝审美已经演变成为中国艺术史中一个独特的美学符号。史学大师陈寅恪曾说:“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意思是宋朝审美是华夏艺术文化的巅峰。宋朝审美以强烈的人文精神和成熟的哲学思想,成就了具有独特的至纯至雅的审美个性风貌,是中国传统审美的文化源头。宋代审美产生之初就十分重视人文精神在艺术中的启示作用,有“文以载道”之说。中国古代典籍《易经》中曾最早提到人文“关乎人文以化成天下”的叙述。哲学家唐君毅先生在《中华人文与当今世界》中提出“人文”这个名词,是中国特有的。宋朝艺术强调人文精神是画家在创作中要注重对艺术哲学、精神、道理、文化、理想、感情等的表达,强调通过艺术作品来表现画家对艺术本质的思考,对艺术价值的探究,对自然哲学的尊重。这种人文精神具有三方面的特点:一是与“成教化、助人伦”的教育功能,通过作品传达道德观念;二是通过艺术创作来表现对大自然的热爱;三是通过作品实现对社会现实的关注,是画家对社会责任感的体现。用这样的人文精神来指导艺术创作标志着宋朝艺术已经开始从单纯抒发画家胸中逸气转变到关注大众的生存状态上来。充分说明了宋朝审美中人文精神的先进性、独特性。宋朝人文精神直接表现在宋朝艺术中的“托物言志”“立象尽意”的审美标准上,是通过对物象的表达来展现画家本身的感受和想法,注重对自然物象进行全方位的人文精神和思想情怀的表现。例如,北宋画家范宽的《溪山行旅图》中,人只是行于大山大水里极其微小的存在,深谙人生不过匆匆过客,所以用“行旅”来表达对自然的敬畏,对人生的思考,留下谦卑之心。《溪山行旅图》中,无不是宋朝审美人文精神理想的体现,此时画面所借助的物象已不是纯粹的自然景物,而是寄予了画家的情感和对人生的体验,是画家主观意识的表现手段,思想与现实交汇与融合的产物,是自然物象的人格化,更是画家艺术理想的视觉展现。画家的人文意识通过画面物象所传达出来的形式与韵律之美相配合又形成了意境之美,这就是宋代审美不同于西方审美的特殊之处,也是领先之处。
二、宋代审美表达深远的意境
宋代审美表达深远的意境,宋朝审美不仅追求精益求精的艺术表现技术,更追求艺术更深层次的意境表现。首先我们谈一下“意境”一词,意境是一种无需言传又能使人感受领悟、意味到的一种无穷境界。在艺术作品中可以把描绘的生活图景与思想情感融为一体的艺术表现境界,最终达到艺术表现的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的视觉效果。意境一词是艺术审美研究的重要问题,内容极为丰富,包含“意”与“境”二者形与神统一的境界,“意境”是两者统一过程中情理形神相互渗透,相互制约而形成的审美标准。艺术作品中往往可以充分呈现出意境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特点。宋代艺术充满了展现出对意境氛围的理解与表达,极具强调世间万物从个人清雅的意境出发,宋代美术常常借助景物进行细致的意境描述,进而表达复杂的心境或是对现实的憧憬、不满等,委婉含蓄地传递情感,体现了文人的胸怀、思想和心境。例如,宋代画家郭熙提出了山水画创作应注重意境表达的观点,认为鉴赏应当“以意穷之”的观念。宋朝绘画意境的表达,是一种胸怀,是一种意味的美术传递形式,因而宋代山水画卷真正让中国绘画大放异彩,走向成熟并影响至今的辉煌时代。与唐代绘画酷爱浓墨重彩不同,宋代艺术偏好黑白淡雅水墨,强调用水墨语言来体现艺术家对生活的体会和感悟,以感性的“意境”表现形式来表达对现实的人文精神和审美判断。展现当时文人雅士的精神面貌,宋代艺术改变了之前水墨绘画固定的模式和规范,传承了水墨绘画的精神的同时把写意的表现形式加以深化。在宋代艺术作品中,水墨的意境表达代表着我国艺术审美创新的标志,宋代水墨绘画的创新使我们对“水墨世界”的意境表现感受更加深刻。宋代水墨绘画并不是逐渐远离写实墨绘画模式,而是向更有个人趣味、艺术表现方式、视觉传达和风格独特方向转变,在对宋代水墨语言的探索中,我们深刻地感受到了宋代水墨语言的前瞻性和深远性,这种前瞻性和深远性无时无刻不提醒我们中国美学的博大精深。
三、宋朝审美重视“格物”
宋朝审美非常重视格物,格物是艺术哲学的一种表达形式,意思是凡事都要推究事物的道理,尊重科学规律,保持实事求是的基本态度。宋代美学倡导“格物致知”,既不试图以技艺感人,更不容流于滥情,而是以敬畏之心回应自然,在细节中体现对比之美,以理性的内省态度,追求近乎理想的真实。走进宋画,用心体味,会被一种前所未有的美感深深打动。它温柔不失力量,内敛间或飘逸,雅绝无燥气,极尽物态之美,简洁却不简单,于精雕细琢中张扬着自然生命的意象与精神。宋朝的艺术审美少了矫饰之气,多了自然平和。这个时期山水画最大的发展是:哲学影响了山水画的技法,宋朝的艺术哲学非常重视“格物”,格物哲学运用于宋代绘画,就是对于自然山川、岩石质地、水流波纹、季节树木等都研究的极为认真细致,强调认真仔细地观察事物,找出构成事物的道理。例如,北宋范宽的《溪山行旅图》,瀑布水流从高处激流而下,下是茫茫水汽,高山肃穆庄严,矗立静止,溪水潺潺流动,这样的动静结合,层次丰富,墨色线条力道十足,流露出一种非凡的力量,同时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再比如南宋马远的《水图》,用十二幅画,来描绘不同水在不同地点、不同季节的表现,笔法雄奇简淡,水墨苍劲爽朗浅染。这些都是宋代绘画格物精神的具体表现,同时也向我们展现了宋代艺术一丝不苟的艺术精神,在今天的中国艺术教学上,我们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缺乏知识,也不是缺乏技法,缺乏的是对艺术精神的追求,缺乏的是我们对于艺术一丝不苟的探求精神,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就是要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树立信心,对中国传统绘画的精神有个宏观、准确的领悟。
四、宋朝艺术的极简审美
宋朝美术全盛时期,规模齐备,名家层出不穷,艺术思潮活跃,作绘画品精湛。至北宋中后期,就不再讲究线条气势,而更追求内在神韵,精准地描绘物象的外在形象,又充分表达画者内在的感情。写实性的全景式山水画发展到极致,发展成为宋朝艺术的极简审美。“大道至简”随之产生,宋代审美的“大道至简”的意思是舍弃多余的过度雕琢,追求内在的本质之美,追求朴素的内涵,简洁中蕴含至高境界的意味。正如苏轼用泉水做的比喻,绚烂之极归于平淡,艺术也应超越简单的感观美,而上升到思想情感的境界,平淡而不枯寡。南宋四大家之首李唐开创山水新画风。代表作《万壑松风图》,画面的留白之风更衬托出山水强烈的感情色彩,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情节。而马远的《寒江独钓图》恢宏气势的山水不见,更多的是针对某个特定角度展开创作,讲求秀丽和工整。虽然少了雄浑,但小巧精致的气息扑面而来,取舍剪裁,水墨留白,让画面保持一种清远和空灵,营造出“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意境,回味无穷,充分地体现了宋朝绘画的极简审美。宋代极简审美是一个时代美学的集中体现,是基于宋朝人文精神、意境表现、格物哲学、笔墨运用等方面基础上的美学的集中体现,宋代水墨山水画,不再追求宏伟壮大,更专注于表达自我,追求平淡天真,空灵素雅的“大道至简”的境界之美,将宋代审美提升到一个极致。宛如“雨过天晴云破处,诸般颜色做将来”,就是宋人的极简至美的审美追求。
小结:
宋代审美体现为最极致绚烂,又极致平淡,用完美含蓄冲淡的细腻单纯,成就了宋代审美的巅峰。宋人掌握了朴与拙、素与雅的完美结合,用特有的简洁造型和淡雅清新,演绎着对自然生灵的敏锐感悟力,阐述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及中国艺术的审美内涵。如今虽然宋之风雅已然随历史的洪流远去,但是其中蕴含的生活哲理与审美意趣,却始终影响着我们,那是一种追求雅致,讲究品质的生活态度。宋代文人心中自有山水,坚信生命的质感远比权力财富更具价值。要懂得舍弃,不沉迷、不固执,生活可以很单纯,很悠闲,很丰富。面对当今生活节奏的加快,不妨去慢慢地发现生活中的美好,用满满的正能量去体味一下不一样的生活,懂得理解、感受和体味生活的美好与艰辛才是一个生命的最高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