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维视域与诗意栖息
——王少明《岭南乐空中的缪斯》读后

2020-12-05罗小平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缪斯岭南名家

罗小平

王少明教授的新作《岭南乐空中的缪斯》以多维的视域、多元的角度和立体的构建书写了岭南乐空中群星聚汇的辉煌、展现了岭南三大乐种发展、跌宕的历程和别具一格的魅力,屹立乐坛、独步天下!为学界了解岭南音乐文化和众多名家,把握其外在形态、内在规律、独特风格、超凡意境提供了生动、鲜活的感性体悟与理性思考,让远观岭南音乐文化的同仁、音乐爱好者走进这一自然、美妙的天地,使旁涉这一领域的学者、专家爱上这悠然自在的景致,在万物化醇的韵味中神凝心驻!

一、著作的多维视域

(一)哲学的高度

《岭南乐空中的缪斯》内含11篇学术访谈和17篇学术评论,从整体构思到具体分析、行文遣词都具有哲学家观察世界的高度。

1.以哲人之理的凝炼、升华

著作从标题的设计到问题的提出、论题的论述至结语的归纳均具有画龙点睛的提炼,这种从理论高度的哲学升华,使全书闪耀着哲理的光辉。如以《万古长空一朝风月》作为访谈高胡演奏家余其伟教授的标题,既勾勒出其高远怡然的心境、虚灵超然的艺境,又显现出这位名家在岭南音乐文化隽永画卷中的地位。以《寥然自得心安即家》作为甘尚时教授访谈的题目就彰显出其人品、艺品、表演风格的特色,让读者观题对内容一目了然。

访谈中问题的罗列是访谈者对访谈对象整体把握、了熟于心、深入了解的结果,完全不同于随意的发问。如对余其伟的访谈,作者在反复品味了他的论著和演奏后提出了演奏家独具的诗意悲剧意识与实践的关系,技、艺、道的层次,由乐境入艺境、心境,再由心入艺入乐的两次升华等问题,都是既涉及表演美学核心理论,又与演奏家个性特征相关的重要论题。

再如对著名民族音乐理论家冯光钰教授的访谈,作者敏锐地把握到其强烈问题意识的特点,提出冯教授以问题意识设计命题,通过民族学、民俗学和传播学方法予以证实或证伪之亮点,尔后又明确谈到跨学科视域与问题意识的联系,在彼此的互动和进一步发挥的论述中,使冯先生的研究特色得到彰显。

在访谈互动中,受访专家们也一再肯定作者的哲学高度,著名民族音乐学家冯明洋教授和少明教授讨论钢琴协奏曲《黄河》加入《东方红》的问题,王教授认为:“这不仅是意识形态问题,归根结底还是文化范畴的事。艺术作品,艺术标准和政治标准孰重孰轻,说到底是价值观,是文化的核心。”冯先生称赞道:“太对了!哲学家、美学家的升华!”

在对著名作曲家曹光平教授的访谈中,作者据对其创作和研究成果的分析,提出“在哲学上把它归结为方法与本体的关系,前卫中卫后卫方法论的色彩较浓;新东方音乐的本体意蕴较浓,方法论是看问题的一种视角或切入点,而本体关注的是整体音乐生命本身”。(1)王少明:《岭南乐空中的缪斯——岭南音乐名家访谈与评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7年,第70页。曹教授表示:“您这种总结有一定的哲学高度,也契合我的理念。”

再看作者在评论文章中对音乐文化和音乐家的论述,其论点的概括、提升均具哲学性思考。如《广东汉乐的文化品味》一文,以“四态”——原生态、原性态、原心态、原情态及“四和”——神和、物和、人和、己和两个方面,来高度概括汉乐的文化品格。在《岭南音乐的守望“女神”》书评中亦集中提炼了黄颖仪教授著作的特点:综纳的系统性、钩沉的自洽性、集知识、教学和学术的一体性。在论名家赵宋光先生哲学美学体系观的文章中,作者以方式、根基、维度、核心八个字来概括其“马克思主义的隐义学派”体系,即“从领域体系方式上,提出了建构马克思主义哲学五体协翔的新框架”“从根基上,强化了自然本体论”“从人类学本体论维度上,重新给马克思主义的哲学体系的内容定位”“以工艺学作为新哲学体系的核心”。(2)王少明:《岭南乐空中的缪斯——岭南音乐名家访谈与评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7年,第108—111页。

此外,作者通常在一些文章的结语中,再度以三界外俯瞰人间之势,凝聚全文精华,令文气绵延不绝、余韵回味无穷。且看书评《情系岭南唱大风——兼评袁东艳教授岭南风情曲集》的结尾:

该著试图为我们创造一个真实的艺术世界图像,让我们通过这一图像,而找到一种生命的安魂地。在欣赏这些风情歌后,你就会减少“欺骗生活”和“被生活欺骗”的感觉。(3)王少明:《岭南乐空中的缪斯——岭南音乐名家访谈与评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7年,第179页。

2.以哲人之眼的超越观照

该书中的超越观照,体现在作者对寻常论题切入角度的新颖独到、别开生面。《现象学:解读冼星海“中国新兴音乐”的启示》《后现代主义与广东音乐的创新和发展》均为该研究领域鲜为所见的视野。前者以现象学观点提出:(1)“悬置”:解读“新音乐”的方法论启示;(2)“回到事情本身”:解读“新音乐”的存在论启示;(3)“意向性”:解读“新音乐”的美学启示。现象学的解读的确达到作者预设的效果,使星海研究跳出原有的传统思维框架,给人新视窗、发现新价值和非寻常的意义。后者把广东音乐置于后现代主义的语境加以观照,以“开显”的状态分析广东音乐文化密码的鲜活长久,以不在场的审美空间激活表演者、欣赏者的再创造,以二者相通的殊途同归揭示广东音乐多元化、边缘性、重感性、艺术生活化的特点并谈到如何逾越民间音乐低迷现状的文化策略。

3.以哲人之思的反省、批判

站在哲学的高地,讴歌美揭示丑,反思批判社会现实中的丑恶是该书的一大特色。哲学家以独醒的心态“横眉冷对千夫指”,尽显其专业的本色。如作者在谈到抢救文化遗产时强调:不仅要讲经济效益,更要讲历史文化效益。否则,“申遗”就变成单纯“申益”。在肯定后现代主义主张文化的多元、艺术生活化的同时,又尖锐地揭示其负面影响:

随着后现代主义音乐特别是美国流行音乐的大行其道,各民族音乐正在失却自身的文化身份。……更为可悲的是,我们有很多音乐人也包括搞民族音乐的,以这种洋奴心态去对它顶礼膜拜。(4)王少明:《岭南乐空中的缪斯——岭南音乐名家访谈与评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7年,第7页。

在为文传盈教授发行的专辑《岭南风情》代写序中,作者也指出:

当代社会,原本作为人类生命表现且具把玩性的音乐,正在被异化为孜孜然以欲和孽孽然以利的工具。人类生命本性中的核心内容即情感、心灵、感悟力、智慧在音乐中逐渐被弱化、被淡出甚或被剥离。(5)王少明:《岭南乐空中的缪斯——岭南音乐名家访谈与评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7年,第180页。

(二)人文积淀的广度

该著作以岭南文化为聚焦点,笔触穿越于广阔的时空。

1.论题的广泛

著作的论题在人文学科领域涉及哲学、美学、文化学、社会学、心理学、传播学、艺术学等。在音乐学领域又囊括音乐理论、创作、声乐与器乐表演、接受、传播,在岭南音乐的论域中又包含了粤乐、潮乐、汉乐三大乐种。

2.论述的广博

该著的每篇文章,均不是作者无的放矢的信口开河,而是他旁征博引、辑经据典的周密论证。以开篇之作《后现代主义·民族音乐·岭南音乐——访加拿大哥伦比亚大学展·艾伦教授》为例,文中就引用了希腊神话、嵇康、尼采、叔本华、康德、接受美学与后现代主义哲学的观点。在《荜路蓝缕 以启丛林——评姚晓强大型民族新音乐〈神话中国〉组曲》一文中,作者谈到作品的美学思维层面又提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笛卡尔、尼采、海德格尔等诸先哲。

3.学养的丰厚

少明教授令人钦佩的博学,在于名家名句的引用全是信手拈来,水到渠成,而并非刻意的卖弄、无聊的炫耀。其论题的广泛和论述的广博是以丰厚的学养为底色和基调的。

以《古琴与书法》一文为例。文中不仅谈及书法的历史和书法家的品级,而且从艺术精神、生命律动、宇宙和谐的宏大视野来观照书法,又能深入品味陈初生教授书法的大美精神,更为赞赏书法家借此“有意味的形式”活出生命的洒脱、意趣与空灵。

尔后,文章又联系陈教授对古琴的热爱,展示其熔诗、书、琴、篆刻于一体的情趣,并使之跃迁到海德格尔提倡的“诗意栖居”的境界,上升到生命的自由、自在、自如挥洒绽放的高峰!

(三)心理探究的深度

综观作者的访谈和文论,其多维的视域还体现于探索的深度。作者从审美立美的心理、社会与个性的心理深入研究所关注对象的特质,凸显与众不同的特性,使之以鲜明的动态深嵌读者心中,难以忘却。

如《音乐:从快感到幸福感——兼评广东音乐》一文对广东音乐感染力层层深入的剖析,就是从心理学角度深度探究的杰作。作者在第一部分先界定了生理性感觉谓之快感、心理性感觉谓之快乐感、情感性感觉谓之美感、灵魂性感觉谓之空灵感,后三感就是不同程度的幸福感。进而在第二部分析了音乐的快感和幸福感。第三部分是论文的核心所在,作者旗帜鲜明地肯定广东音乐是“最具幸福感的”。这部分的引子非常有趣,笔者忍不住完全引用与读者分享:

一个陌生人问宗教哲学家马丁·布伯:我们的时代是否确实有一种“摧毁性”力量会超过“保持性”力量?马丁·布伯答:“你到底想要什么呀?世上还有莫扎特呀!”如果有人要向我发问:如果中国音乐将失去其中国性,民族民间音乐将失去其民族性和地方性,我们该怎么办?我会回答:“中国还有广东音乐呀!”(6)王少明:《岭南乐空中的缪斯——岭南音乐名家访谈与评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7年,第120页。

作者认为广东音乐给人的快乐感在于形式的活泼悦耳,内容的自然生态型。给人的快乐感是演奏者内心的生命喜悦,令心弦与琴弦和谐一致使其娱乐性、游戏性、悦耳娱心宁神的心理功能突显。广东音乐的情韵符合广大民众的审美情趣,引人入胜、情感升华。其自由空灵感给人最强烈的幸福感,这是南方音乐家追求的生命态度、至上境界,令欣赏者在聆听音乐的过程中获得音响之外的生命沉醉、超越凡尘的自由适意、浸润于美好的体悟中!

再如作者对余其伟人格的深刻把握:

您一生就想在自然的永恒与短暂、主观精神的恒常与瞬间的对极中建立一种张力。在这种张力结构中,您力图利用手中的丝弦两根、弓竹一条,去托举您与生俱来所追求的空灵渺远、涤尽凡尘的境界,化瞬间为永恒的形而上努力。(7)王少明:《岭南乐空中的缪斯——岭南音乐名家访谈与评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7年,第17页。

作者对潮州音乐名家陈天国夫妇事业与生活融为一体的深入理解:

你们的足迹已经遍布潮汕、省内外及东南亚等地。你们把对潮州音乐和佛乐研究当做你们生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从有限的人生中去创造无限的意义,这种人生既是一种智慧,又是一种觉悟。(8)王少明:《岭南乐空中的缪斯——岭南音乐名家访谈与评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7年,第54页。

少明教授的文笔生动形象、流畅精细,他的访谈令读者如见其人亲临其境,给人逼真的现场感、互动感,他的评论才华横溢、激情澎湃,令人信服。使读者对所评之人之事好感倍增、欣赏之至。

二、诗意的栖居

笔者出于对主体心理结构的兴趣,很喜欢探究某人为什么会成为独特的“这一个”。与少明教授同事、同行二十多年,对前述学术研究的特色之缘由,可以略谈一二。

(一)学术基因与哲学高度

王教授毕业于武汉大学哲学系,获哲学硕士。且不说武大的哲学系名家辈出、才子如鲫,名师培养的高足其哲学根基有多深厚。亦不论少明从小就热衷于思考人生、人类、生命、宇宙的高深命题。仅从他身上萌发的哲学基因渗透于他的思维与生活,他的研究与交流,他的成果与著述,就可略见一斑。

(二)思维方式与人文积淀

尽管王教授严格的哲学基础训练培养了他过人的逻辑思维能力,现象学、后现代、解释学等开放、动态、多元的主张,反一元、反中心、反实体的思路令其思路开敞、动态,中国传统追求“体”“神”“道”的悟、冥想、体证使他把分析问题的正方法与负方法相结合。对艺术的兴趣,对感性体悟的偏爱,令他具有逻辑思维、形象思维、直觉思维的复合思维。广结善缘、喜交朋友的性格让他从不同专业的朋友中汲取丰富的营养,拓展其知识结构。这诸多的机缘使之获得了丰厚的人文积淀。

(三)岭南音乐情结与深入探索

少明教授自从调入星海音乐学院任教就和岭南、与音乐结下不解之缘。他不是岭南人却胜似岭南人,对这方热土情有独钟。他爱音乐胜于爱哲学,在以往的诗文中把一切最美好的词汇都给了音乐。热爱是最具活力、最具持续性的动机,推动他殚精竭虑、废寝忘食地探索岭南音乐和岭南音乐人,深入到本土深层心理结构、主体心理状态中寻觅真知。

(四)生命状态与诗意栖居

文如其人,诗显其道。少明教授哲学家、音乐学家、文化学者、诗人的多重身份不是他的终极追求,诗意栖居才是他的精神家园。正如他在与音乐学家邓希路教授探究音乐本质对话中谈到的:

超越当下、超越技术、超越功利、超越知识,达到一种思想心灵的朦胧,达到一种非常奇妙的境界。(9)王少明:《岭南乐空中的缪斯——岭南音乐名家访谈与评论》,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7年,第83页。

因为有此生命状态,才能有形而上的高度来超越凡间,才能有海纳百川的胸怀指点江山,才能有潜入深谷的力量寻觅宝藏!才可以理解岭南音乐文化的精髓,才明白粤乐名家的心声,才欣赏把艺术与生命融为一体的使命感,才勇于怒斥假丑恶的社会现象!

少明教授诗中所言:“四维时空跨,一步一天下,纵有大三千,心猿不意马”“愿做客家郎,自然洒脱样,身外无旁骛,心内不荒凉”,均是其不断追求诗意栖居的表白。

超越世俗的物质羁绊,摆脱名缰利锁的束缚,无视生死病老的痛苦,让心灵处于无拘无束、无执无恐的自由天地,放眼诗意盎然,盈耳乐声感人,灵魂融入天地,精神与宇宙息息相通。这就是多少人向往又难以企及的生命栖居于诗意家园的仙境!亦是王少明教授当下与今后的心境、艺境、诗境!

猜你喜欢

缪斯岭南名家
名家
岭南荔枝红
汉代岭南考古学特征拾零
名家
试衣的缪斯
雨岭南
格雅缪斯花语系列G06258
名家之约
名家之约
他们会忘记?多么稀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