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乡村振兴战略幼儿教师供给侧改革研究
2020-12-04隋立国刘正达
隋立国,李 鹏 , 刘正达
(1. 潍坊工程职业学院; 2.潍坊市寒亭区泊子幼儿园,山东 潍坊 261000)
一、问题的提出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位于偏远、贫困地区的农村幼儿教育成为重点发展对象,逐步普及贫困山区、广大农村地区的学前教育。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的进步是以幼儿师资队伍建设为基础的,农村幼教质量的提高关乎幼儿教育事业的未来及发展方向。解决乡村幼儿教育失衡问题,为乡村幼儿提供丰富多样的教育环境,优化乡村教育资源和更新供给侧结构的教育服务模式,应重新确定乡村教育培养培训模式、统一固定的课程教学资源、无效的考试评价形式等供给侧结构。[1]教育最核心最内在的任务不是擅长“加工”而是善于“发现”,发现每一个孩子的禀赋,并进一步保护、支持其成长,这是教育应有的本质属性。具体应落实在乡村幼儿教育的“学区制下的区域教育供给”替代和优化“单一幼儿学校的教育供给与要求”上。[2]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是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强调办好学前教育。对于二孩时代备受关注的学前教育而言,人民对于乡村幼儿园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努力解决学前教育供需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成为必需。优化乡村幼儿教师队伍供给侧,从而促进乡村教师质量的提高和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近年来,随着国家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教师支持计划、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等战略的大力实施,乡村教师作为影响乡村教育质量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要素,其专业发展水平日益受到国内学术界的重视。[3]
二、研究方法及过程
(一)研究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问卷调查法,同时辅以随机访谈。
文献研究法:通过图书馆、期刊网和Internet搜集相关资料,包括相关书籍、学术期刊、学位论文、报刊、省市教育部门网站以及地方教育发展年鉴,了解乡村幼儿教师的发展情况,并据此进行现状和理论梳理,为研究提供依据。
问卷调查法:根据已有关于幼儿教师队伍情况的调查,设计符合本研究要求的调查问卷,选取山东省青州市4所乡村幼儿园发放问卷,客观地掌握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基本情况。梳理问卷并分析数据,利用直观图展示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现状,并根据统计的数据分析原因,提出合理化的建议。
访谈法:为弥补问卷调查的不足,本研究辅以访谈法,对4所乡村幼儿园园长实施访谈调查。涉及幼儿教师的工作量、教师的工资和福利待遇、教师队伍的稳定性、教师的培训、教师的专业素养以及幼儿园师资队伍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等。进一步掌握乡村幼儿园师资队伍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提出幼儿园师资队伍供给侧改革的可行性对策。
(二)研究过程
本研究选取青州市经济开发区幼儿园为研究对象。在学前教育行动计划的推动下, 2014-2018 年青州市经济开发区幼儿园数量比较固定(表1)。然而全面放开二孩政策的推行,给现行的幼儿园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表1 青州市经济开发区幼儿园数量统计表
通过深入了解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的现状,分析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中存在的问题,探寻促进幼儿教师队伍发展的策略,为乡村幼儿园教师队伍发展提供参考(图1)。
图1 乡村幼儿教师供给侧研究过程
三、乡村幼儿教师队伍供给侧现状
(一)乡村幼儿教师数量不足,设施设备落后
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7-2022年中国学前教育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2013年,教育部发布的《幼儿园教职工配备标准》指出幼儿园师生比需达1∶5至1∶7,2016年我国幼儿园教职工为381.8万人,师生比约为1∶12,若要达到1∶7的目标,需新增幼教职工248.8万人,中国幼儿园的教职工配备标准离要求仍相差甚远。[4]
青州市经济开发区共有幼儿教师163名,幼儿2164名。师生比1∶13,一个班2名教师,没有保育员。幼儿园环境对幼儿的身心发展非常重要,对幼儿教育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现阶段,幼儿教育场地和师资力量十分有限,教学硬件和软件满足不了教育需要。乡村幼儿园办园条件相对较差,大部分幼儿园业主将自家住房整改为活动室,活动室光线及通风条件相对较差,幼儿园室内设备简陋,活动场地也比较小,活动设施寥寥无几。
(二)混龄教学,幼儿教育缺乏针对性
调查中发现,在青州市经济开发区的一所乡村幼儿园,有14名幼儿,2名幼儿教师,把孩子安排在一个教室内,实行混龄班教学。由于孩子年龄不同,发展水平也不同,因此在开展幼儿教育活动时,年龄大的幼儿能够很快掌握学习目标,而年龄较小的幼儿还需要更多的时间才能掌握学习,这样就容易造成时间上的浪费,在混龄教学过程中,大龄儿童容易形成争强好胜的个性,严重影响了年龄较小儿童的独立性和自尊心的发展。幼儿园混龄教学不符合各年龄段儿童的身心发展水平,幼儿教育教学不仅要适应不同年龄阶段的孩子,还要满足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发展需求,这样幼儿发展才不会存在教育上的缺陷。[5]
(三)主管部门重视程度不够,财政支持缺乏力度
目前,国家关于乡村幼儿教育的政策有待完善。第一,有关幼儿教育法律政策在制定时往往以城市幼儿园为主,乡村幼儿教育很少涉及。第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把乡村教育的管理权限进行下放,一些地方行政部门对乡村幼儿教育事业的资金投入不足,教育经费预算不到位。在中央和省里拨付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地方政府重视基础教育,特别是义务教育,所以不得不将拨付的教育经费投入到义务教育阶段,导致乡村幼儿园缺少教育经费。[6]在调查的4所乡村幼儿园中,只有1所幼儿园有大型玩具和户外活动场地,并且是由企业家捐赠的。
(四)幼儿教师的培养与乡村幼儿教育需求标准脱轨
目前幼儿教师的人才培养模式脱离了乡村幼儿教育的实际要求,高校过分注重课程体系中知识的传授,忽略了幼儿教师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课程之间缺少一定的联系,内容组织安排流于形式,缺少专业基础课程理论和专业特色课程,造成理论与实践的严重脱节。在课程设置方面,课程开设与乡村幼儿需求、学生的特点不匹配,难以因材施教、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7] [8]调查显示,有83.17%的幼儿教师认为大学所学内容在幼儿园根本用不到。
(五)乡村幼儿园管理机制与体制混乱
在一些农村地区,幼儿园的监督管理主体比较混乱,存在着多头管理、杂乱无章的现象,地方政府并未将幼儿园管理纳入统一的教育管理体系之中,造成幼儿园出现了问题无人问津,相互推诿责任的现象。乡村学前教育的发展缺少精确的布局规划和安排,幼儿园没有完善的规章制度,缺少一定的规范和程序,对幼儿教师、幼儿的管理更是无章可循,同时,由于各级政府监督监管力度相对薄弱,监管不到位,严重制约了乡村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与综合办园水平的提高。[9]
四、乡村幼儿教师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
(一)队伍混散,人员流动过于频繁
乡村幼儿教师多数在民办幼儿园工作,当地教育主管部门无权调配和管理,也就没有办法实现对农村幼儿教师的统一管理与有效配置。一些乡村幼儿园每个学期都有教师离园、进园,甚至个别幼儿园出现全出、全进教师的现象。幼儿教师流动频繁,不仅给她们带来教育教学工作上的不稳定,也严重影响了幼儿园教育保教工作的连续性,妨碍了保教质量的提高。一所乡村幼儿园园长抱怨“我们的老师不固定,尤其是年轻的老师,往往来了教了一段时间就走了,导致我们的教学无法连续进行”。此外,由于争夺生源,各幼儿园之间几乎成了冤家对头,幼儿教师各为其主,以致造成不同幼儿园所聘教师之间的对立,她们之间的业务联系几乎中断,教师缺少工作上的合作与交流,各做各的保教工作。[10]
(二)幼儿教师专业训练不足,素质较差
乡村幼儿教师的素质水平远远没有城市幼儿教师的水平高[11],主要表现在乡村幼儿教师学历层次比较低。据调查,青州市经济开发区幼儿教师中,初中学历的占16%,高中或中专学历的48%,大专学历的26%,本科学历的5%,研究生学历的5%,有些教师没有真正地学习过关于幼儿教育的系统完整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不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每个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不知道怎样讲课、怎样说课,普通话水平不过关,板书设计杂乱无章,缺少内在的连续性和逻辑性。缺少专业的训练和练习,在其教育教学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又不知道怎么来解决。教学活动过程中,大多数教师不能真正发挥乡村幼儿教师指导者、合作者、引领者的作用[12]。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保教知识与能力的提升。
(三)幼儿教师工作负担过重
师幼比严重偏高的问题是目前乡村幼儿园的主要现状,一个教师每天要面对至少40多个不同气质、不同性格、不同学习能力水平的幼儿,有时节假日都要工作。幼儿教师常常得不到休息和调整,造成身心严重疲劳。[13][14]由于缺少专门专业的教学用品,乡村幼儿园教师还必须用工作之外的时间来备课、制作玩教具并创设手工作品。在访谈时,一位教师对我们说“我们幼儿园事务性工作比较多,师资配备也无法达标,所以只能在休息时间来做这些工作”。
(四)工资、福利待遇偏低,无社会保障
《青州市人民政府教育督导室2017年镇街开发区教育督导评估报告》中指出“幼儿教师待遇没有得到有效保障,预算内幼儿教师工资和幼师工资总水平偏低”[15]。乡村幼儿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福利待遇都比较低。部分地区乡村幼儿教师月工资不足千元,大部分幼儿园不提供教师宿舍,幼儿教师不得不自租房舍,用微薄的工资支撑日常生活起居。有一位乡村幼儿教师向我们倾诉“我从事幼师工作8年了,现在每个月才两千多块钱, 说实话我真不想干了。”另一方面由于农村幼儿园临时聘任的教师占大多数,他们不属于事业编制的专业技术人员,也就无法享受编制教师所享有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等社会保障,从而面临着大病无钱医,老后无所养、住房无保障的问题。因此,他们暂时在乡村幼儿园就业只是权宜之计[16]。
五、乡村幼儿教师供给侧问题原因分析
前面我们论述了乡村幼儿教师供给侧面临的主要问题。分析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社会原因
在社会上,有很多人一直把幼儿园教师看成是“保姆”,认为幼儿园教师就是“看孩子”,看着孩子们不出现事故就行。只要管好孩子吃喝拉撒睡就好了,做幼儿教师根本不需要什么技术含量。据一项研究显示,“当前幼儿教师的经济收入偏低,其政治、专业性、学术性权力有限,且得不到有效保障,职业声望也一般。综合来看,幼儿教师的社会地位在整个社会职业结构体系中处于偏低的位置。”[17]社会和家长对幼儿教师的认识也存在两大误区:第一,认为成为幼儿教师的门槛低,中专学历就可以,有些非幼教专业的都可以成为幼儿教师。相对比的是,目前城市的幼儿教师90%都取得大专或以上学历,幼儿园还会定期开展系统培训,每年组织教师参加继续教育学习或到发达城市观摩学习。第二,认为幼儿园老师岗位缺乏技术含量。很多家长会说“那么点大的孩子能学什么呀!老师还不是在幼儿园教宝宝做游戏,哄好孩子吃饭睡觉就行了。”最近这几年,舆论媒体对个别幼儿教师“虐童事件”频频报道[18],社会对幼儿教师产生了更多质疑和猜忌,导致了许多优秀人才对这个职业敬而远之。
(二)政府原因
地方政府对学前教育支持力度不够,每年招聘的乡村幼儿教师的数量太少。笔者统计了2016-2018年青州市事业单位教师招聘中乡村幼儿教师的数量,乡村幼儿教师招聘人数在每年的教师招聘总人数中所占的比例非常低,2016年占14%,2017年占12%,2018年占16%。
(三)幼儿园原因
乡村幼儿园对教师的评价体系不完善。[19]每学期仅针对在编教师进行评价,评价实施者是镇(街道)教育管理办公室,实施的标准参照中小学教师年度考核办法,缺少针对性的评价标准和指标,导致评价的结果不够客观。对于非在编人员的评价,仅以是否发生教学事故进行衡量。不完善的幼儿园评价管理体系,抑制了幼儿教师专业化素养的有效提升。在管理方面,有84.7%的乡村幼儿教师认为管理不完善,存在管理混乱现象,难以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四)幼儿教师自身原因
幼儿园教师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幼儿,他们处在身心迅速发展的幼儿期,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好问,不同的年龄段又有不同的特点,这必然要求乡村教师要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幼儿发展的需要,才能灵活机智地应对幼儿在发展期的各种表现。然而有一些乡村幼儿教师安于现状,不求上进,还有一些乡村教师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发现幼儿教师这个职业特别难做就离开了幼儿园。[20]
六、乡村幼儿教师供给侧改革的建议
(一)健全乡村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制度,实行多样化资格证书
乡村幼儿园要按照国家、省市区的要求,严格实施幼儿园教师持证上岗制度,把幼儿教师资格证作为最低门槛,未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的人员严禁在幼儿园从教。[21]调查显示,青州市高柳镇的乡村幼儿教师中只有5%的教师取得了幼儿教师资格证。对于农村幼儿园中从教的不达标的这些人员,园方应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出台考核办法,要求其在相应期限内取得幼儿教师资格证,从根本上和制度上来杜绝无证上岗的问题。灵活的资格证形式也仅仅是个过渡,同时也给这些幼儿教师压力和动力,让他们不断学习,进一步提升自己的学历层次和能力。
(二)设立乡村幼儿园教师专门编制[21]
目前,乡村幼儿园没有专门教师编制,也导致了幼儿园师资紧缺的问题。对于偏远的乡村地区和贫困山区的师资紧缺问题,国家政府要尽快出台乡村幼儿教师专门编制标准和招聘要求,地方政府和管理部门按照规定招聘足额、足量教育教学能力高的幼儿教师,保证他们的编制和福利待遇,保证他们的基本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提供政策和制度的保障,切实解决乡村幼儿教师的后顾之忧,才能让他们“愿意来”“留得住”“不离开”。
(三)采取有效措施切实提高乡村幼儿教师待遇
通过机制体制壁垒的突破,激发供给侧要素的活力和动力。[22]教育部门要进一步出台相应的政策来提高乡村幼儿教师的工资待遇,《乡村教师支持计划》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乡村幼儿教师的权益,但是仍有一部分幼儿教师离开乡村。这就说明政策在制定方面仍然不完善,需要制定政策来约束,尤其是一些乡村民办幼儿园出现了教师月初来、月末走的局面。在乡村幼儿教师职称评审方面,当地主管部门应该给予农村幼儿教师政策上的大力支持和辅助力度,增强乡村幼儿教师的使命感、自豪感、归属感和自我认同感。[23]
(四)乡村幼儿教师发展需要社会关注
社会的尊重和支持对乡村幼儿教师来说非常重要。首先要号召全社会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幼儿教师作为幼儿教育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是幼儿的引路人和启明灯,但他们没有得到社会的尊重,没有得到社会的重视、理解和支持。[24]有一位园长说“我们的老师的确很辛苦,有的老师给孩子洗尿湿的衣服,擦洗沾满大便的腿和屁股,有的老师抱着哭的孩子一抱就是两个小时。老师变着法创造条件带着孩子们学习,他们在自己还没有孩子时就当上了妈妈。我们的这些老师的确很辛苦。”他们付出的心血远远大于中小学教师,甚至大学教师,但是他们的福利待遇却很少,所以社会应该给予他们应得的地位和尊重,保护他们对幼教事业的爱心、耐心和责任心,让他们找到归属感和安全感,让他们安心工作。
社会应加强尊师教育,把尊师文化融入课堂、家庭和社区,根植于幼儿和家长的心中,让尊师文化代代相传。
(五)改革乡村幼儿教师培训形式
对幼儿教师采取的培训形式有国家培训、省级培训、县区培训和园本培训。这些培训大多都停留在形式上,培训深度不足,缺少专门专业的培训内容,使得培训效果大打折扣。我们可以借鉴美国的培训方式,联合高职院校或者本科院校组建专门培训学校,设置自助式课程和开放式课堂,让乡村幼儿教师到这样的学校,自助选择课程和学习内容,从而保证培训效果,让他们学好、学透、学精。[25]乡村幼儿教师在日常教育教学中积累的丰富实践经验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对乡村幼儿教师的培训做到如下几点:
第一,鼓励乡村幼儿教师参加培训,学习丰富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政策法律法规等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并将学习内容运用到乡村幼儿园的教育教学和游戏活动过程之中。
第二,加强与国家级和省级示范园以及兄弟幼儿园的沟通和联系,聘请优秀乡村幼儿园园长进行教学,讲授办园之道;加强幼儿教师的对外交流和合作。
第三,加强与乡村幼儿园同行专家交流。更新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注意从自己身边的事物发掘出有教育意义的资源,按照合理科学的步骤实施教学,并在教学实践中根据教育情景的需要,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思路,不断调整教学的步骤和方法,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快乐发展,同时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
第四,注重形成科学的培训体系。教师培训评价引入培训后把幼儿主体变化作为评估体系指标,才能从宏观上了解培训的状况,从中观层面对培训承办单位通过评价及时修改培训方案,优化培训过程,从微观层面满足参训幼儿教师培训需求,提升培训实施有效性,确保乡村幼师培训高质量有序地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