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现状的质化分析与研究
2020-12-04王智威张秀英
王智威,张秀英,孙 欣
(1.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00; 2淮阴师范学院,江苏 淮安 223001; 3.清华大学,北京 10000)
一、研究背景
2019年3月,国家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要求高职院校扩招100万学生。不久后在5月8日的教育部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也明确表示了国家将会对高职教育持续加大支持力度,使得高职教育变成直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迈入普及化阶段的“临门一脚”。[1]随着高职学生数量进一步增加,高职学生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方案又一次成为了我国教育学者的热门研究和讨论议题。在许多提高高职教育质量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中,如何高效率地提高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质量,是很多一线教师面临的严峻问题。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重点是职业技能培养,毕业论文只是高职学生的选择之一。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印刷专业的学生就可以用杂志、书籍的设计作品代替毕业论文,也可以用海报制作来代替毕业论文;而艺术设计专业的学生可以用珠宝首饰、服装设计类的产品来代替毕业论文。然而,关于毕业论文是否应该被替换,是否可以被替换,学术界和教育界存在争议。有人认为毕业论文不仅是高职教育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综合性实践环节,也是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重要手段。[2]也有学者和教师们认为学生的毕业论文可以体现出学院的教学质量和社会服务水平,是人才培养方案中的重要一环。[3][4]
虽然毕业论文在大部分高职院校只是毕业生所面临的选项之一,并非强制性选择,但是每年有很多的高职学生会选择写毕业论文。可惜的是,高职学生对毕业论文的写作热情并不能都转化为高质量的毕业论文成果。很多一线教师都讨论过对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担忧。蒋咏梅在《高职生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中,从核心材料、语言表达、篇章结构、主题内容和构成要素五个方面来量化统计学生所犯的错误,发现单一项“文章材料”,就已经平均每篇文章会出现近5.5个的写作问题。此外,学生论文其它方面的错误和问题也非常显著。[5]高职学院对学生的培养往往是重技能轻理论,大部分学生很少有机会接受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学术研究训练,高职学生学术论文的质量问题可能比蒋老师讨论的更加严重。
针对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存在的问题,蒋咏梅老师把成因归纳为三点,学生不重视专业学习,理论不扎实;轻视语文学习,综合语言素质运用能力低;学生不重视毕业论文的要求。[5]这三点原因基本可以概括为一个点,即学生自身学习能力的缺陷。该研究是根据自身的教育经验和观察得出的结论,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是这种把所有问题归责于学生的讨论,过于主观化和片面化。
有研究认为,生源素质差导致学生理论学习差,无法开展选题是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低劣的原因之一。[6]另外,高职院校师资力量薄弱,也是一个重要诱因,学者进一步指出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也反映了指导老师本身的学术写作能力有限。[2]南京铁道职业技术学院教师梁英瑜则认为很多学校毕业论文答辩在乎形式而不是内容,把关不严,也是负面影响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7]
通过以上讨论和分析,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线教师和部分学者对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写作问题的研究主要是总结和归纳,很多归纳缺少实证基础。比如梁英瑜认为高职院校从学校层面上没有对学生毕业论文质量进行有力地监管和把控,是造成学生论文写作质量差的原因之一。截止2019年,在全国范围内,共有高职高专1423所。[8]到底有多少所高职院校的毕业答辩监管是合格的,从学校层面上评判毕业答辩流程质量的依据和标准是什么,这些问题在其论述中没有回答。更重要的是,现有的文献都是着重强调高职学生论文质量问题的严重性,很少有文献讨论毕业论文写作对高职学生的正面意义。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是一个长时间的过程,从选题、查找资料,到独立写作、理论探索到结合自己的职业技能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毕业论文的创作过程也是知识提升、写作能力训练和提升岗位技能的过程。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有三:首先,通过研究高职学生选择毕业论文的目的、论文创作过程的体验(包括良性体验和消极体验)、对指导老师的工作评估和对学校制度资源分配层面上的问题反馈,从学生的视角出发,研究毕业论文写作对高职学生实际能力的提升作用。其次,以往研究针对毕业论文的讨论都是从教师视角去探讨,缺少对学生学习心理的描述,缺少对学生学习认知过程的讨论。本研究采用实证研究,使得未来的学者和教育工作者在研究此问题的时候,可以回归学生,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最后,本研究期望通过案例分析,评估之前高职教育提出的导致学生论文写作质量低下的三种影响因素,对是否准确和具备科学性做深入的理论讨论,为未来研究打下基础。
二、理论分析与讨论
(一)知识构建理论
讨论和分析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以及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对高职学生学习的促进作用,就不能不谈论知识与学习构建理论。学者Palincsar曾经系统地从心理学角度论证构建主义对教学和学习两个方向的运作机制及其影响。[9]构建主义认为学生群体的讨论活动可以增加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学生讨论的越多,他们接受的信息就越多,所需要分析处理的信息也随之增加,在增强自己理解力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知识。很多国外的学者做过这方面的实证性实验和研究,比如Reznitskaya, Anderson和Kou。[10]研究知识构建理论的学者们争论语言在构建含义的同时,也在传导知识。而学生之间的讨论可以有以下收获:1)在讨论中测试自己的想法,锻炼自己的思维;2)在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想,本身也是对自己语言的提炼,可以增加自己的语言使用技巧;3)听别人的思想,是对别人语言的总结、分析和提炼;4)这种讨论带来的自我调整和交流学习的过程,会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热情。[11][12]
理解知识构建理论是研究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重要一步。这是因为,从前置的学习论文写作课程(或者其他提升学生中文语言能力及应用的课程,比如传播学写作和大学语文等),到中间的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老师辅导,到相同方向的学生群体的常规性讨论会议,再到论文开题报告以及论文初稿评审讨论,都会让高职学生参与到同级讨论中(Peer-discussions),或者与导师的交流讨论中。这一讨论过程包含了很多的关键步骤,都可视为高职学生对毕业论文写作理解力的提高节点。随着节点一步一步的累计,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写作水平也在一步一步的提高。重要学习节点见图1:
图1 写作学习节点示意图
联系图1和知识构建理论,一篇好的毕业论文需要最少经历3-4个学习节点。人文专业的高职学生可能会经历更多的学习节点,甚至超过上图中所列举的节点。比如他们的指导老师会一次又一次地帮助他们修改论文,跟他们讨论每一次修改的进步和修改后还存在的问题。所以,如果一个高职学生的论文质量很糟糕,可以推断出这个学生基本没有在这些学习节点当中参加讨论、积极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也没有从其他学生或者老师身上吸取足够的知识,提升自己学术写作的理解力。反之,如果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水平相对比较高,那么他们在以上列举的学习节点当中应是积极地参加了讨论,吸收了知识,提高了自己的学术写作能力,也在一定程度上锻炼了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成型性论文写作理论
成型性论文写作,即Product Approach,是一种研究如何帮助学生提高写作质量的教育理论。国外的学者Nunan和Byrne等人认为,学生通过学习高质量的写作样本,分析这些优秀范文的写作技巧,查看这些写作样本的写作结构,不仅使学生们大大减少写作中出现病句的频率,也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学习到优秀文章中的选词技巧、段落结构布局、平滑衔接的过度句使用和其他写作技巧。[13][14]教育工作者可以通过展示优秀的写作案例来介绍、解释、阐述和讲解学术性论文的写作技巧。因为有了质量比较高的写作样本作为参照,学生可以更好地学习和模仿,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在针对提高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写作质量的讨论中,成型性论文写作理论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无论是学院统一调配资源的层面上,还是教师个人教学模式的层面上,想要切实提高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写作技巧和论文质量,都需要借助许多优秀的写作样本作为案例。写作样本的来源可以是多方面的,包括之前毕业生的优秀论文作品、知网上同学科的本科生毕业论文或者硕士学位论文,又或者是指导老师自己写出来的样本。要训练高职学生写出高质量的、规范的毕业论文,就必须给他们明确的论文写作结构和一定数量的高水平学术论文作为写作参考模板。根据前文提到的国内一线教师的描述,很多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差且存在大量的论文结构格式和语法错误,也可以用成型性论文写作原理解释。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质量低下也可视为对优秀写作样本的理解不够、模仿不足,或者缺少必要的训练。
三、研究问题提出
当前学术界针对高职学生毕业论文质量的研究主要是从教师视角进行经验总结。相关研究没有把高职学生的论文质量和写作理论如知识构建等理论结合讨论分析,更没有从学生视角出发,对比验证“教师评估视角”和“学生学习视角”在毕业论文写作研究中的异同化。根据此研究的研究性质和研究目的,研究问题设置如下:
问题一(Q1):高职学生在毕业论文中的撰写过程中的体验如何?
问题二(Q2):高职学生如何评估教师和学校资源对其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
四、研究方法
(一)研究方法讨论
本研究更适合运用质化研究方法中的案例分析法。学者Yin曾经详细地讨论过案例研究法的使用范围,强调在做实证性研究的时候,尤其是在研究的现象和现象的背景环境很难区分的时候,采用案例分析法(case study)比较适合。[15]考虑到在此研究当中,研究对象是高职学生,他们的毕业论文写作已经是大三学习生活中的一部分,和其他的社会学习活动,比如就业实习,界限相对模糊。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引入案例分析法是合适的。此外,由于全国有一千多所高职院校,学生数量总数巨大,做系统性量化统计分析的难度较大。采用案例分析法,选择有代表性的案例,限定研究群体,用来推导其他具有相似性的学生群体是相对比较可行的方法。选择案例分析法还有一个较为重要的优势,就是案例分析法本身可以产出更多丰富和深入的数据。丰富的数据将会有助于深入地理解高职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经验。综上所述,案例分析法最终被选定,运用于整个研究。
(二)研究对象
本研究涉及毕业论文答辩形式、师资设置、校园文化、教师教育方法方式、学生个人学习技巧等因素和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之间的关系。案例分析的研究对象限定为高职学院的大三学生。为了保留案例的完整性,研究人员选取了整个二级学院作为研究样本。既同一个二级学院内,所有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和老师,都被选取为研究样本。为了保证老师和学生的访谈数据客观性、科学性和丰富性,参与的学院、老师和学生都匿名。该院有学生1200余人,下设4个专业,教职工6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18人,专业教师中的8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博士10人)。此二级学院学生参与本次研究的共有19人,毕业论文指导老师参与此次研究的共有3人,参与研究人数共为22人。
研究对象的选取是随机性的,在研究样本数量不大的情况下,则可以定向挑选研究对象。参与对象招募工作是在网络上(微信和QQ群)由论文指导老师协助发布信息,而最终由研究员随机挑选。论文指导老师的选定是研究员利用人际资源关系招募。参与此研究的研究对象,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都不会因此受到任何经济上的鼓励或者补偿。研究对象的年龄跨度从20岁到47岁。男女比例为6(男):16(女)。所有参与的学生都是完成了毕业论文的学生,指导老师都是有指导过学生毕业论文的有经验的老师。
(三)数据采集
整个数据采集的过程一共用了四个星期。数据采集包括收集分析学校、学院、专业涉及毕业论文答辩的要求和流程的标准与政策,分析学院毕业论文通过率档案,查看往年毕业生论文资料,对参与的研究对象论文初稿评估以及完成网络即时性访谈。采取网络即时性访谈,而不是面对面地深度观察性访谈,是因为疫情期间,无法做面对面的访谈,只能用微信、QQ和腾讯会议等网络工具做视频访谈。针对22个研究对象,一共进行了23次视频访谈和3次电话访谈。所有的聊天记录,包括视频和电话访谈,都被录音录像,然后被转化成文字性材料。所有数据(包括访谈文件、毕业论文稿件、论文样本、学校相关政策性文件等)收集共产生584页、76万字左右的文本记录。
(四)数据分析
整个数据分析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文本内容分析阶段。由于质化数据过于庞大,研究人员借用文档中的定位词把重复性高的关键词标识。比如,在研究指导老师是否对学生论文质量起到决定性帮助作用的具体分析中,论文指导老师+帮助被设定为关键词。通过电脑文本分析关键词定位,进行分析统计。文本分析不仅用于分析参与深入访谈的教师和学生的数据,也用于分析学校、学院、专业三个不同层级的政策制度文件。比如,如果这些文件里明确说明了指导老师需要承担的毕业论文工作,毕业论文指导老师需要至少2个星期开一次毕业论文讨论会议,用以保证高职学生毕业论文的写作进度,这样的描述性文字也会被标识和记录,筛选整理后进入第二轮分析。
第二阶段的分析是标识编码过程分析。经过第一轮文本内容扫描的文字被标识整理归类到同一主题的描述后,在第二轮里会被做语义分析和编码处理。语义分析的重点内容是找出暗示的、隐藏的或者委婉的描述。根据高职学生和高职教师的访谈记录,他们在提到一些概念的时候,并不是用确定、准确的语言描述,更多的是采用“委婉性描述”。如5号受访人在被问如何评估学校提供的教学资源,以及这些资源对自己毕业论文的帮助时,她的描述是十分委婉的。她说:“我认为学校现阶段做得很好,也很关心我们。给我们配备的老师,嗯,我不太了解其他专业的情况,就以我们自己专业来说,好像他(毕业论文指导老师)自己并不太擅长写作,但是不能说他不关心我们。比如他也会给我们及时的反馈。但是他(指导老师)好像是学设计出身的。”针对这样的描述,受访人虽然在不断地强调学校做的很好,但其实更深的含义是在表明,学校分配的毕业论文指导教师对论文写作的教育方法上有待提高。针对这样的描述,研究人员不能停留于表面的含义,而是根据语义、声调、语气、上下文语境,做深入地分析,找出委婉含义中隐藏的意义。
数据分析的第三阶段是研究人员的汇总讨论与主题创建。从第二阶段的研究开始,每一个研究人员都是独立进行分析工作的,避免讨论与分析时产生主观的、偏差的研究结果。所以在研究的第三阶段,当三位人员分别各自编码和创建子主题后,会通过网络会议的方式分别对照各自的研究成果。在这一阶段的汇总讨论中,如果在同一编码下研究人员发现偏差较大的不同内容,三位研究人员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和理论依据讨论自己为什么这么做。最终研究结果的任何一个超级主题的创建,都是经过三位研究人员严谨地讨论后形成的。有歧义的和没有通过三位研究人员一致同意的主题,无论是超级主题还是子主题,都会在这一阶段被淘汰。
五、研究结果与讨论分析
(一)研究结果
经过一系列的数据分析和研究人员的内部讨论,最终创建了八个主题,按照不同的性质划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高职学生在论文写作中的积极体验,其中包含两个主题:教学资源充足和指导教师负责。第二个方面是高职学生在论文写作中的消极体验,包括学院和专业并无前导课程设置和论文老师写作能力有限两个方面。第三个方面是毕业论文写作对高职学生的提高作用,其中涵盖四个主题:毕业论文写作促进学生自学能力、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促进学生协同工作能力和毕业论文写作的过程可以帮助学生提高写作水平。为了更加直观地理解研究成果,8个质化主题以及之前的关系被做成图2。
图2 质化结果示意图
(二)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写作的消极体验讨论及对策
毕业论文写作中的消极体验的研究结果与以往一线教师的经验基本吻合。绝大部分的高职院校没有设置写作课程,也没有通识性课程比如“大学语文”等课程的设置。虽然教育部一再强调高职学生人文素养和写作能力的重要性,“要注重学生文化素质、科学素质、综合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为学生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和职业生涯更好发展奠定基础”,但是学校层面上往往重视不够,不断边缘化写作训练课程。[16][17]高职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到毕业论文写作时就会产生迷茫情绪和不知道从何入手等学习压力。高职院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性导致学生毕业论文质量不高。高职学校需要调整各个专业课程大纲,把写作作为全校必修的通识性课程,来训练学生的写作能力。
其次,很多高职教师本身的写作能力和水平也令人堪忧。在此研究中,整个案例分析的采样点属于文科学院,教师理应具有高水平的写能力。然而从研究结果来看,无论是教师的自我评价反馈,还是对学生的深度访谈分析,高职教师的论文写作经验不足。尽管这种现象的成因需要进一步分析和深入的研究探讨,但是现阶段可以推断的是很大一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存入职后,学术上并没有得到进一步的训练和提升。企业技术人员入职高职院校教师带来的实操经验和实用型技术,可以使得高职院校学生在未来走入技术岗位后更加具有竞争力。但是,学校需要对他们进一步进行培养和训练,提高他们的教学能力和学术水平。
(三)高职学生毕业论文写作中的积极因素讨论
本研究选取的是国家级示范性院校,学校所配备的教学资源包括电脑、教师配置、图书馆和网络资源,基本满足了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的需求。那么其他的职业院校,比如“骨干级高职院校”、普通院校、民办职业院校,也许面临着教学设备的问题。其次,虽然高职学生认为指导老师并不都擅长论文写作,学术水平有限,但是对指导老师反馈问题的速度、组织学生讨论问题的频率以及时间安排等工作均为正面评价。并且认为老师认真负责的态度给了他们毕业论文写作有力的支持。结合上一点的分析可见,高职教师并不是不想把指导学生写好毕业论文这一工作做好,只是受限于自己本身的学术水平,并不能高效地辅导和帮助学生。学生的良性体验和消极性体验同时印证了高职教师的学术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这个研究结果也印证了一些高职院校一线教师和学者对高职教师学术能力和教学能力的评估。比如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的陈熔和朱明苑就曾讨论过高职院校青年教师不仅职业生涯规划意识不强,而且教学能力和职业技能都需要进一步提高。[18]
(四)毕业论文对学生能力提升的促进作用
在研究分析中,无论是高职生的评价,还是指导老师的经验,都表明了高职学生参加毕业论文写作帮助高职学生掌握学术性论文写作的技巧,提升写作的用语规范性,锻炼逻辑思维能力和改变语言使用习惯。此研究结果表明讨论式和交流式的知识社区共建的学习理论和方法对论文写作有极大的促进作用。而毕业论文写作这一过程,也可视为高职学生提高学习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这种提高不仅体现在论文写作技巧方面,也体现在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等方面。
根据数据分析结果,成型性论文写作理论也在研究中有所印证,比如毕业论文写作可以促进高职学生的工作协同能力,且学生群体会主动收集学术性文献用以模仿。在研究学生的毕业论文撰写的自主性学习模式中,研究人员发现了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现象:如果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无法给学生群体足够的指导和训练,那么学生将会自发性地建立QQ讨论群或者微信群。学生们会在群里交换资源,尤其是他们收集到的写作样本,推荐各种学术类杂志出版刊物,包括外文刊物和网上可以找到的论文样本。通过学习和模仿这些样本,学生会不断改进自己的写作。更有趣的是,学生们在写作材料整理收集的过程中,经常会出现内部工作分工。这是由于在新冠疫情期间,一部分学生无法去学校图书馆收集资料,所以只能委托同学收集资料和查找文献。而作为回报,这部分需要别人帮忙的学生,会帮助其他学生整理写作大纲,分享自己的写作技巧和经验。整个论文创作过程渐渐从“教师主导”变成“学生自发性”的学习形式。在此过程中,学生体会到了协同工作、即时性分工、讨论与合作等职场技巧,为未来进入社会职业岗位、融入公司群体分工劳作打下了基础。
这次研究结果最重要的发现之一,就是毕业论文写作对提高高职学生的职业能力的作用与以往成果有差异。之前研究认为的高职院校普遍对学生的论文写作能力重视度不高,认为职业技能的训练对高职学生的就业更有帮助。此次研究结果发现,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文学素养,更重要的是提升了高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锻炼了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及协同工作能力。尤其是语言表达能力,很多高职院校的一线教师和学者都讨论过语言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就业中的重要性。有人认为语言表达能力是高职生就业能力的必备条件之一,但是高职院校,尤其是偏向理工科的高职院校并没有良好的培养模式。[19]而这项研究成果的意义在于,可以开拓高职学院人才培养模式的新思路。比如,既然毕业论文写作可以帮助学生锻炼和提高语言表达能力,部分高职学院也许可以考虑给予政策性倾斜,鼓励更多的高职学生去选择写毕业论文的方式来代替毕业设计。
结语
虽然此研究的结果丰富,增加了高职院校对学生在毕业论文写作中所面临的困难的认知,并且加深了学者和教师们对毕业论文写作过程对高职学生的积极影响的理解,为未来职业教育中的相近研究方向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和提供了良好的实证素材,但是本研究也存在一些缺陷。如由于是单个案例研究,此研究的结果是否可以代表其他地区、或者同一地区不同情况的高职院校,还需要进一步的检验。此外,对于跟我们研究方向相近的学者,我们建议未来可以尝试做长期性跟踪调查。长期性跟踪调查将会进一步帮助理解高职学生写作能力和岗位能力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