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合作学习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闪闪发光

2020-12-04陆向前

名师在线 2020年36期
关键词:探索性小组讨论笔者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广大一线教师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牢固树立“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改革新理念,勇于尝试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在我市教研室倡导的“三段四模块”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中,涌现出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三大革新措施,为全面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开辟了新的征程。笔者在本文中探讨了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开展小组合作活动的有效途径,希望能够给相关教育者提供一些参考。

一、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背景

俗话说:“五人团结一只虎,十人团结一条龙,百人团结像泰山。”这句话很形象地说明了合作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在去年的南通数学年会上,金海心局长做了一篇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报告,引起了笔者的共鸣。作为初中数学教师,我们有必要做出深层次的总结与反思,顺应改革发展趋势,共同奏响小组合作学习的交响乐。

二、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必要性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不能只注重提高学生的模仿与记忆能力,而应该积极引导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开展学习活动。可见,小组合作学习既是新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需要,有利于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意识和创新能力的稳步提升。

小组合作学习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我国有一位学者这样总结:一位成绩优秀的学生从90 分提高到99 分是一个艰难的历程,但一个学困生的成绩从三四十分提升到及格分数较为容易,教师只要能够扭转学困生的学习态度和方式,就能使其实现质的飞跃,逐步引导他们养成勤奋好学的良好习惯。笔者曾经教过八年级的一位学生,他的数学成绩一直处于徘徊不前的状态,后来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习成绩明显提高,而且原来一直不写数学作业的他,自从加入小组合作学习后,学习态度也有了积极转变,乐于向同学请教,还自觉养成了勤奋好学的习惯。

三、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的具体措施

(一)科学分组,合理分工

科学分组、合理分工是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的前提,一般而言,教师应坚持“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进行分组,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等,以使学生实现优势互补。此外,各个小组在进行合理分工的过程中要选好组长,因为组长是学习小组的主心骨,关系到学习活动的效率,而且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小组讨论,让学生畅所欲言,勇于提出不同见解,进而不断拓展他们的思维。

(二)问题设计,科学有效

问题是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的先导,因此,教师设计的问题一定要体现出探索性、挑战性、可操作性和开放性,以便于学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取得比较满意的效果。例如,笔者在一节数学课上提出如下问题:①正方形、正三角形、正五边形的外角和分别是多少度?②在有理数中,较大的数减去较小的数一定是正数吗?反之,一定是负数吗?为什么?③正n边形的外角和是多少度?为什么?

题析:第一个问题探索性不强,缺乏挑战性,大部分学生通过简单思考就能解决问题;第三个问题虽然探索性比较强,但难度较大,不少学生很难完成解题任务。可见,教师提出的探究性问题应有一定的梯度,这样才有助于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第二个问题具有一定探索性和可操作性,比较适合学生开展研究活动。因此,教师提出的问题具有探索性、层次感、可操作性和开放性,能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

(三)把握时机,高效合作

1.在重点、难点处进行合作学习

初中数学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往往是部分学生难以攻克的堡垒,因此,教师可以结合教学重难点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活动,帮助学生突破学习重难点,达成学习目标。

例如,笔者在执教“平方差公式”一节时,针对平方差的推导过程这一重点知识,笔者先让学生完成以下练习题。

(I)(2a+3)(2a-3) (2)(1+2x)(1-2x)

(3)(x-6)(x+6) (4)(100+1)(100-1)

在学生完成练习题后,笔者让他们在小组内分析和归纳这几个习题的特点,并尝试总结出解题规律。这样的学习活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主体性,还给学生提供了展示自己的平台,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2.在混沌、迷惑处进行合作学习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当学生的思考受阻、思路不畅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使他们在合作交流中获得启发,拓宽认识范围。

例如,笔者在教学“多项式除以单项式”这一内容时,先开门见山地向学生提问:“(12a3-6a2+3a)÷3a应该怎么做?”大部分学生看到此题后不知如何解答。这时,笔者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先让他们分析(ac+bc)÷c的解法,然后讨论如何解答(12a3-6a2+3a)÷3a。通过小组讨论,学生从简单的问题入手,找到了解题思路,这样他们再理解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解题方法就更容易了。

四、注重师生互动,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环节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首先是通过教师的角色变化来实现的。教师的指导作用需要通过交流、倾听、协作、分享来实现,教师既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向导,也是合作者。同时,教师应针对班级、小组的具体情况,用恰当的语言对学生进行精心点拨与科学评价,充分展示各种问题的形成过程与解决过程。当然,教师还要关注每位学生在合作学习中的参与度,及时做出指导和调节,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效率。

笔者在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时,不仅注重发挥优秀学生的优势,也尽量避免优秀学生主宰小组合作学习的现象,以保证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相应的发展。例如,为了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兴趣,笔者鼓励他们勇于发言,发现他们有进步就及时予以表扬,使他们逐渐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五、反思与建议

(一)如何分组更合理、更科学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交往、表达的效果,实现优势互补,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合作精神,也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笔者在组织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如当笔者布置好小组学习任务后,学生在小组内的表现不尽如人意,有的学生只顾表达自己的意见;有的学生偏离学习主题,还有些性格内向的学生缺乏参与讨论的勇气,害怕自己提出的问题会引发同伴的嘲笑……这样的小组合作学习怎能达到让学生共同进步的目标呢?因此,教师在对学生进行分组前要做足功课,要保证各组综合实力相当,还要细化到个人,使每个小组的各个层次的学生的比例基本一致,从而使不同学习层次的学生都有收获,并培养他们的团队意识、合作精神。

(二)如何开展小组讨论更高效

在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时,教师应密切关注各组的讨论进度和学生的情绪,并根据小组学习情况及时对讨论内容做出调整,使学生的思维处于活跃状态,积极认真地思考问题。教师还应加强对各小组的巡回指导,对学生及时给予点拨、鼓励和帮助,促使小组合作学习更高效、更顺利地完成。

另外,小组合作学习虽然有助于活跃课堂气氛、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但教师不能把小组学习看作课堂教学的“万能钥匙”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合理地运用。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一项系统工程,广大教师应积极创新、群策群力,营造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课堂上闪闪发光。

猜你喜欢

探索性小组讨论笔者
心有所“属”,一“探”究竟——立体几何探索性问题的解法梳理
老师,别走……
立体几何中探索性问题的“创新”
换位思考,教育更精彩
老师,你为什么不表扬我
小组讨论法在高中课堂教学中的窘境
“自能”课堂中小组讨论的实施策略
解决圆锥曲线中存在、探索性问题的途径
高中数学课堂小组讨论1+1模式教学应用
试论如何处理好历史课堂小组讨论和独立思考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