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道德与法治》课程促进儿童成长的教学实践

2020-12-04南京市浦口外国语学校陈桂萍

青年心理 2020年19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道德儿童

南京市浦口外国语学校 陈桂萍

“儿童成长”表达着我们对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内容与价值的理解、提炼,表现着我们对小学德法课程学习主体——儿童的关注,表述着我们对小学德法课程学习规律的认识、实践。

一、“儿童成长”德法课堂的内涵

(一)珍视童年价值

童年是我们一生中非常重要的生命阶段,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蕴藏着丰富的生命内涵,蕴藏着无与伦比的成长价值。“儿童成长”的德法课堂,倡导儿童为本、生活为基、体验为要、实践为力的基本理念,重视童年生活在课程中的价值,引导儿童回到生活、反思生活、提升生活,给儿童的生长以启蒙和滋润,努力让每一个儿童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在“儿童成长”理念观照下的小学德法课堂,是呵护童年、回归生活的课堂;是体现真实、回归常态的课堂;是儿童自主学习、教师无痕引导、师生共同成长的课堂。

(二)走进儿童世界

在“儿童成长”德法课堂里,教师在与儿童充分的交流与对话中,不断走进儿童多姿多彩的世界,返回儿童自身的逻辑体系,与儿童成为互助互学的共同体。在师生互助互学的德法课堂中,从儿童视角出发,在回归儿童的生活事件中一起体验;走进儿童的精神世界,与儿童一起感受心灵的律动。儿童主动地探究,快乐地体验,愉悦地感受师生共同经历真实的学习过程,共同享受幸福的道德学习生活,共同赢得最好的生命成长。

(三)遵循成长规律

小学阶段,儿童的生活范围逐步扩大,他们开始逐步熟悉和理解社会生活。他们在与生活的对话中,行为习惯不断养成,道德情感、道德认识和道德判断能力逐步形成。儿童是自然之子,成长是童年的特性,成长也是生命与生俱来的本领。但是道德的成长仍然需要教育的促进,我们应从儿童的道德成长需求出发,以适合儿童道德成长为出发点,以促进儿童道德成长为目的,构建道德教育主张。在儿童道德学习过程中,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顺应儿童品格成长的独特性、综合性、整体性,承认差异,关怀生命的个别性,构建多元的道德评价体系。

二、“儿童成长”德法教学的实践

(一)情境创设:让儿童站在课堂中央

“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道德教育的催化剂,创设激活学生情感体验的情境是德法课堂的策略之一。但是只有源于儿童真实生活,能激发儿童真实情感的道德教育情境才是有效的,才能促进儿童的道德发展。因此,我们要把儿童放在课堂中央,要将儿童的真实生活作为德法课堂起点和追求。只有回归儿童真实的生活,儿童的生活经验才能被激活,儿童的真情实感才能被触动,儿童的探索兴趣才能被唤醒。教师以真实的心灵,去领悟学生内在的真实,并做出恰当而真实的反应,才能将儿童以及儿童的真实生活、儿童品格的成长始终放在课堂中央。

(二)学习方式:与儿童一起研究

1.目标聚焦儿童成长

在本课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学习单的完成情况,走进学生的真实生活,把准学生的认知起点。基于学生对交通工具的认知差异和生活经验的不同,体察学生的学习需要,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学生在分享经验、互相补充、共同探究中实现对如何合理选择交通工具的知识理解与能力提升,并注重对学生的组织协调、互动交流、沟通理解、语言表达、环保意识、勤俭节约等公民素养和性格、意志、习惯等非智力因素的关照培养。

2.内容聚焦学习生长点

本课教学主要开展小组合作学习,采用了“同桌合作、小组合作、亲子合作”三种形式。对于在学生认知范围内的、能够为学生自学掌握的内容,例如:探讨如何来上学,一家人假期都去了哪些地方,如何去的,认识交通运输方式、交通运输设施等环节,就可以放手让学生去自主建构。而对于交通工具的特点是本课的重点,关于运输量和运输成本这些知识点超出学生认知范围,通过小组合作探究进行互相启发、补充、碰撞、建构,有利于学生在合作的基础上形成相关的知识体系和知识网络,有利于下一阶段学习的开展。特别是关于如何合理地选择交通方式进行货物运输、家庭出游是本课的难点,也是学生能力的提升点。学生通过自身努力还不能独立解决这一问题。由于不同学生认知发展、经验储备和看待问题视角的不同,在各自学习的基础上,通过合作探究可以互相帮助、互相启发、互相碰撞,甚至探索出各种不同的选择。

3.过程聚焦儿童需求

学习方式的选择和实施是从儿童出发,为儿童发展。在常态课堂教学中,教师开展小组合作教学,需要有意识地进行相关的训练和准备工作。合作学习是要让每名成员在学习中都能得到发展,得到成长,而不是只给优秀的成员提供机会,其他成员都是陪衬。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时时注意走进学习小组中,观察小组成员是否有合理的分工,是否围绕问题紧密合作,一起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教师走进儿童的学习世界,与儿童一起学习,体悟儿童的真实需要,发现合作学习中的问题并及时调整,才能“与儿童一起研究”,选择、优化、丰富学习方式。

4.评价聚焦全体成员

在德法课堂中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是通过学生的互帮互助,促进学生道德认知不断深化、行为习惯的不断提升、思辨能力的逐步形成,最终实现道德学习的填谷造峰,合作共赢。因此,合作学习关注的是全体学生的发展进步,课堂教学中在对小组合作学习结果的评价中,要注意关照到每一个学生,避免优生本位,小组内成员要互相帮助,每个同学都得到锻炼。教师主要从以下三方面引导。

(1)引导实践,丰富道德感知

丰富多彩的现实生活是德法课程的独特资源,教师在学生课堂学习的基础上,基于学习主题,基于项目化结构方式,针对儿童生活特点和学习规律,设计系列实践活动。用项目化的实践活动打开学生认识生活世界的一扇窗户,拓宽儿童视野,引导他们回到现实世界,激活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实践中交流、对话、碰撞,多角度看待生活问题, 多层次体验道德事件,多维度丰富道德认知和道德情感。

(2)引导体悟,深化道德体验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内容来源于儿童的生活,因此我们的教学离不开由丰富而有意义的道德事件所构成的当下生活。道德的学习是在生活中进行,开展主题实践互动,引导儿童在有意义的生活实践中去经历, 去体会, 去辨析,去判断,才能引发学生更深刻的体悟,感受到生活的真实,家人的付出,亲情的美好。学生的小小心灵因此会细腻、敏感,情感世界也会变得充盈和丰满。

(3)引导反思,形成道德判断

我们所面对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立体多元的,学生对生活的认识与体验也是千人千面的。课后主题实践中,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规律,引导学生学会辩证地看待现实生活,不固执、不僵化,有自己的独立思考。

三、结语

“儿童成长”德法教学主张,坚持儿童立场始终是德法教学的出发点,儿童成长始终是德法教学的归宿。尊重儿童主体性、独特性、丰富性、现实性,关注儿童道德发展需要,眼中有人,心中有标,脑中有法,手中有纲,引导儿童完善道德认知,扩充心灵版图,获得生命意义的成长。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道德儿童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留守儿童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
六一儿童
“六·一”——我们过年啦!
捏脊治疗儿童营养不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