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剧饶河戏旦角师徒传承与创新
——以赣剧艺术家胡瑞华师徒为例
2020-12-04熊珍
熊珍
江西省南昌二中高新校区
赣剧饶河戏是流行于赣东北地区的江西地方大戏剧种,可以说它是赣剧最重要的一个支系。师徒传承模式是饶河戏最古老的一种传承方式,赣剧传承人作为这一具有悠久历史的戏曲乐种承载者,历经一代又一代的师承关系,来保存和流传赣剧音乐文化。胡瑞华,赣剧名旦,本文以胡瑞华研究对象,以其生活背景、拜师经历和学戏经历来进行详细的阐述,凸显出师徒传承在赣剧中占据的重要文化传承意义。“师徒传承在赣剧饶河戏中是有组织、有系统的一种传承模式,师傅们通过将自己所学的剧目一出一出的传给徒弟们,来完成饶河戏文化的代际相传。徒弟们的技艺通过师傅们的教导和教诲,不断的吸收和实践,创新与传承饶河戏弹腔。1王仕仁、刘震海、程南豪、黄国强.赣剧音乐(弹腔][M].江西:江西人民出版社,1954,97-112”
一、赣剧著名表演艺术家胡瑞华
师徒传承是饶河戏最古老和最直接的一种传承方式,著名赣剧饶河戏表演艺术家胡瑞华是饶河戏旦角的代表性人物,她演唱的饶河戏随着广播和盒式录音带传遍赣东北大地,甚至在赣东北的戏迷中流传着这样一句谚语:“三天不见胡瑞华,人都要发疯”,可见当年的胡瑞华在赣东北地区可谓是红的发紫。胡瑞华,女,汉族。原名胡水花,1938 年出生于饶河支流昌江边上的一个小镇上。在赣东北一带,胡瑞华的名字和她演唱的赣剧不仅家喻户晓,人们更为赣鄱大地上有这样出类拔萃的演员而自豪。胡瑞华先生在回忆第一次上台演出时的情景说:“我当时演唱的是外祖父教的《三司会审》,非常的紧张,一开口嗓音一下子就冒很高,唱了第一句,台下就吼声一片,后来才知道是观众们说我嗓子好,从那次后我就开始用小嗓子演唱”。演出获得巨大的成功,问题也迎刃而来,由于小水花学戏晚,根本不会唱几出戏,于是每天演出结束后,小水花就跟着剧团的师傅连夜排戏,现排现演。小水花也展现出了过人的天赋,一个月内连续上演了五六出大戏,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小水花凭借自己天生的一副好嗓子和后天的努力一下子红遍了赣东北。这位赣东北艺术家动人的歌声、深情的表演传达着鄱赣人的心语情怀,从戏中我们感受饶河人民的喜怒哀乐,承载饶河人民的独特风情。
二、传承谱系
赣剧并不像京剧、昆曲那样,有着成体系的门派传承。关于戏曲艺术门派,有这样一种说法,“一名德高望重艺术家并不能等同于一门名派,而是需要有以下三点要求: 其一,师傅需要有自己独具特色的表演和演唱能力。其二,师傅需要有自己代表性的作品。其三,门派师徒传承需要达到三代或以上。2赣剧传统剧目名录[M].江西:江西省赣剧院艺术室编印,1963,87-88”赣剧自古以来传戏都较保守,造成了几百年的赣剧艺术既无流派。2016 年中央文化部推出“名家传戏工程”,胡瑞华作为一名县级剧团培养的老艺术家被成功入选,胡瑞华的师徒拜师仪式成为此次江西省名家传戏的重要环节之一,她的“胡派”艺术恰好填补了赣剧无门派传承这一空白,保护了赣剧最传统的民间师徒传承,将赣剧饶河戏艺术舞台上几代人积淀下的智慧、技艺、精神、传统一代又一代的薪火相传。
表1 胡瑞华师徒传承一览表:
从胡瑞华师承一览表中,我们可以看到:1、唱腔:胡瑞华是解放后第一批女性旦角,其中经历了由男性旦角到女性旦角的转换,同时把祖师爷善于创造花腔的特长传承下来了,并发挥到极致。2、剧目传承:师傅们教戏是以“一出戏”为单位来进行传授的,上图表中显示在传承过程中,演员们会演唱的传统戏越来越少,声腔种类也开始单一化。如吴天水高腔、弹腔老戏都会演,同时可以兼演一些小生戏,如《下南唐》的李世民、《蓝田带》的魏王;胡瑞华这一辈主要擅长弹腔戏,可以兼演一些高腔、昆腔,很多经典剧目已经失传,如《十义记》、《三元记》等,一部分新编剧目开始进入大众的视野。江玲静、吴华珍、张钰只擅长演弹腔戏,其中,政府组织恢复老戏,江铃静参演过新编历史剧《詹天佑》是用高腔演唱,张钰参演重新导演的已失传老戏《阴阳河》,用弹腔演唱。3、角色行当:赣剧的角色行当分类并没有京剧那样规范,旦角的表演和程式规范可相互借鉴和学习,于是就有胡瑞华是正旦,而徒弟江玲静是文武旦的情况。4、师徒年龄差:胡瑞华与江玲静、吴华珍年龄差约20 岁左右,胡瑞华与张钰年龄差约40 岁左右,这样大跨度的年龄差层次显示戏曲演员的呈现青黄不接的现象。
成长在梨园世家的“胡派”弟子们,对戏曲有着与生俱来的天赋,他们对赣剧的执念与坚守使得赣剧古老民间师徒传承体系一直沿用到现在,通过“人”作为传承的媒介,为赣剧遗留下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
三、正旦唱腔的创新
改革开放后,正旦唱腔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无论唱腔的形式还是内容均有创新。本文以男旦向女旦唱腔过度为出发点,以管窥豹,从一个角度说明新时期正旦唱腔传承与创新的方式和内容。由于男性自身嗓音条件浑厚、粗犷,为了表达出旦角唱腔特色,男性旦角往往会从本嗓直接使用小嗓演唱,本嗓到小嗓没有完美的过度和衔接,就显得较为生硬。自胡瑞华这一代,女性可以登台表演了,就自然解决了男旦向女旦唱腔的过度。胡瑞华虽因嗓子好而受到了观众们的喜爱,但生性好学她认为这些远远是不够的。传统赣剧唱腔的表现力存在很多的问题,为此,她在继承了赣剧传统的同时,根据自己的表演以及理解对赣剧唱腔、旋律、表演等几个方面进行大胆革新。主要表现为:
1、仄音演唱创新——以《装疯骂殿.老爹爹他那里说儿疯癫》为例
赣东北地区的观众好听仄音,仄音演唱指的是在唱词的落音上突然翻高八度用“yi”音来演唱,据说赣东北观众喜好仄音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旧时代的男性正旦为了表现女性嗓音,常常采用这种炫技手法。本文之所以选择《装疯骂殿》中的一出戏《老爹爹他那里说儿疯癫》是著名赣剧表演艺术家最具代表性的一处戏。胡瑞华先生说:“仄音是饶河戏的风格,是小生小旦演唱的一种特色,仄音要不要唱?我认为要,但不需要每一句都去耍腔(这里指的是用仄音演唱),我们老师傅演唱方法是先用大嗓子落韵音,在用小嗓子去转yi 音,而我是在唱词落韵落在yi 音上,直接用小嗓子去唱仄音。在气息运用方面,老师傅是直接用喉音演唱落韵音,在用丹田的力气把yi 音冲出来,而我是用丹心的力气控制气息用小嗓子唱出来”。
谱例1:《装疯骂殿.老爹爹他那里说儿疯癫》 传统仄音演唱
演唱:王双凤 记谱:王遇龙 谱例引自《赣剧饶河戏》300 页
谱例2:《装疯骂殿.老爹爹他那里说儿疯癫》 胡瑞华仄音演唱
演唱:胡瑞华 记谱:王遇龙 谱例引自《赣剧饶河戏》300 页
从以上两首谱例中,我们可以看到,老师傅的演唱方法是:唱词“老爹爹”中的“爹”字,先用本嗓唱“die”音,然后在用小嗓子高八度唱“yi”音;唱词“他那里”中的“里”字,先用本嗓唱“li”,在用小嗓高八度唱“yi”音;唱词“信口胡言”中的“言”字,先用本嗓唱“yan”,在用小嗓高八度唱“yi”音。胡瑞华先生的创新演唱方法是:“他那里”,直接用小嗓子唱“yi”音,在高八度演唱“yi”音。由此可见,《老爹爹在那里说儿疯癫》这出戏中,胡瑞华对赣剧仄音的演唱进行了创新,这样仅保持了饶河戏演唱仄音传统的同时,又不过分炫技,她的大胆革激发了赣剧新的生命力。
2、韵白演唱的创新——以《书馆夜会.耳听得》为例
赣剧音韵主要是采用中州韵,由赣剧一代名家“童庆礽”对其韵白进行规范普通话“一”“二”“三”“四”声,使用赣剧道白演唱为“一”“三”“四”“三”声。但饶河方言在实际演唱的过程中,还是会碰到倒字或者产生听觉上的错误时候,胡瑞华在演唱为了避免这些戏曲中最基本的错误,就会自己酌情进行修改。如谱例二:她在演唱《书馆夜会》耳听得时,‘耳'字戏曲演唱音调四声,听觉像‘儿子'的‘儿',这就容易曲解了唱词的意思,胡瑞华就在演唱‘耳'字时,使用普通话的三声声调演唱。
谱例3:《书馆夜会.耳听得更鼓来山外》 祝英台 【旦】唱
演唱:胡瑞华 记谱:王遇龙 谱例《中国戏曲曲艺集成.江西卷》406 页
上例中,胡瑞华先生将‘耳听得'唱词的音韵进行修改,并得到了赣剧界同行们的认可以及观众们的喜爱。
3、旋律演唱的创新——以《打金枝》为例
在旋律方面,胡瑞华先生根据自己对剧本的理解以及人物情节的需要,对戏曲的音乐旋律也进行了一定的改革创新,使得音乐更加的符合舞台情境的需要,更完善的表达的戏剧人物的情感表现。
谱例4:《打金枝》选段 传统唱段
演唱:胡瑞华 记谱:钟芳芳 谱例引自钟芳芳硕士毕业论文《群体心理影响下的饶河戏》27 页
演唱:胡瑞华 记谱:钟芳芳 谱例引自钟芳芳硕士毕业论文《群体心理影响下的饶河戏》27 页
上面两例是饶河戏【西皮快板】,谱例4 是老师傅传唱下来的,谱例5 是胡瑞华先生进行改编后的唱段,她根据自己对剧情的分析,将青阳腔的旋律运用到【西皮快板】中,将公主明知道驸马生了气,却装作不知道的“任性”表现的更加的淋漓尽致。后来,这段唱段也被大家熟知并传唱,其它唱段中的【西皮快板】也采用了这段旋律。可见,新的旋律因塑造人物形象而产生,胡瑞华的创新使得戏曲人物造型所具备的“形象性”的特征更加利于强化和丰满人物性格。
小结:本文通过对赣剧艺术家胡瑞华、江玲静等人的师徒传承谱系进行分析得出赣剧在流传过程中已造成大量曲目遗失,戏曲演员们呈现青黄不接的现状。针对这样的现状,政府推行“名家传戏工程”,大力支持和鼓励戏曲艺术的发展。从胡瑞华对正旦唱腔的创新,我们可得出这样的观点,创新不能一味地照搬老东西,死学不懂变通,而应该在老传统的基础上汲取精华,去其糟粕。胡瑞华对弹腔创新获得了同行和观众的认可,坚持对传统的遵循,对基本音调的遵循,听取受众群众意见是创新与传承的可寻之路。因此在赣剧饶河戏弹腔创新的路上,应注重对基本曲调的提炼,结合群众观看后反馈的意见,向老艺术家们借鉴学习,突破传统但不抛弃传统。更应像胡瑞华老艺术家这样“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精神,才能真正从本质上推动赣剧饶河戏音乐的发展,为赣剧饶河戏迎接更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