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阅读圈”教学 提升学生阅读力

2020-12-03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

青年心理 2020年27期
关键词:阅读圈成员文本

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小学 徐 敏

要使英语的阅读能够扎实有效地开展,需要的不仅仅是阅读材料的落实和时间的保障,更要进行阅读技巧的培养,保持学生课外阅读的愉悦感和主动性,以潜移默化的形式不断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

将 “阅读圈”运用到英语教学上,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教学新尝试。“阅读圈”教学是指以学生为中心,以小组合作活动的方式,以学生自主阅读为主的教学活动。在阅读圈中,学生一般4—6 人为一组,每位学生负责一项角色任务,有目的地进行自主阅读,成员间进行讨论、分享。其活动步骤一般是:角色分配—自主阅读—小组讨论—全班汇报—记录成果。

一、解读文本,轮流体验角色

很多英文课文都来自经典故事。所以,学生阅读文本的过程不仅仅是阅读文字,同时也是体验和感知情感的过程。

(一)选择文本 深入解读

要运用好阅读圈的教学,教师在授课前的准备工作很重要。先要筛选英语阅读材料,文本的选择要与学生的能力、水平相适应。要选择难易适中,适合学生讨论、分享的文本,比如一些经典故事、绘本故事等,都非常适合小学生阅读。选定阅读材料后,文本解读是阅读的前提,文本解读得是否深入决定阅读角色的合理安排。教师可以从文本的标题、配图、文化背景、文本脉络、主题思想等角度切入,逐层地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解读,寻找进入文本的最佳“切入点”。切入点可以是关键词句,也可以是关键问题,抓住关键词句、主要问题,通过细读、品味语言背后的内涵与风格,才能真正把握文本的真谛,发掘文本的核心价值。

(二)打破定式 创新角色

文本解读完成后,就需要创建阅读角色。原始的“阅读圈”教学中对应的六个角色分别是:阅读小组长、篇章概括者、单词大师、篇章大师、生活实际联结者、文化采集者。然而我通过教学实践发现,由于小学生语言水平有限,如果将这六个角色原模原样照搬进课堂,与我校学生实际英语水平不符,所以要打破定式,依据学生现有水平,重新设计角色。比如:作为小学生很难完成实际联接者和文化采集者的角色,在实际教学时,可以由教师充当该角色,增加如故事续写者、采访者、练习单设计者等角色。此外,小组内成员的角色也不是固定的,可以依据文本创新角色,也可以由圈内成员轮流承担每个角色的任务,让每一位学生在阅读圈中都能得到锻炼。我们也要鼓励那些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自己的角色任务后,能帮助圈内成员更好地完成任务,从而让“阅读圈教学”更富有实效性。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充当指导者和合作者的角色,适时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各项阅读任务。

二、结合文本,明确角色任务

学生在阅读圈中,承担不同的角色,而每一个角色的任务都是不同的,教师要让学生明确每个角色需要承担的任务,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完成一篇故事的阅读。在此过程中,教师的任务指令必须明确、可操作,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对角色的任务了然于心。

小学英语译林版教材中的故事一般都安排在Story time 和Cartoon time 两个板块,包含了整个单元的语言知识点,具有一定的难度。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Cinderella》为例,这是一篇非常经典的童话故事,大部分学生都阅读过中文版的故事。在文本分析时,我根据本班学生的实际水平,更换和创新了角色分工,并在课前进行了分组,明确了每位成员的任务:阅读组长,负责课前准备问题,组织成员参与讨论、分享,协调每位成员分工;单词大师,负责阅读前查阅新单词,标注故事中新的语言点,画出短语和句子,通过查字典、咨询教师、家长等,初步完成对新的语言点的理解,并将查到的内容分享给组内成员;提问大师,负责交流时的提问和总结;汇报者,负责记录组内成员的讨论,在全班同学面前进行交流,分享本组同学阅读的体会;故事续写者,负责故事的拓展,新的语言点的延伸。在实际的教学中,我发现,带着明确的任务,学生的阅读效率明显提高。例如:阅读组长安排了组内成员一起阅读《灰姑娘》的英文简写本,发现了更多的故事细节和语言知识,为其他成员的任务开展奠定了很好的基础。汇报者和故事续写者,在课堂上的分享,将故事呈现得更加丰满、生动。更重要的是,“阅读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力,成员经过认真阅读文本材料,主动提出问题,为学生提供了自己发现、自己思考的机会。当然,在此过程中,学生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教师适时的调控和帮助。

在明确的任务指引下,学生开展有针对性的小组合作阅读,能够提高阅读效率,在小组合作的同时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学习能力强的同学,可以帮助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任务。

三、讨论分享,挖掘故事内涵

小组讨论和阅读分享活动是“阅读圈”教学中很重要的环节。语言的学习需要在活动中不断运用,才能达到言语能力的提升。学生在故事阅读和小组讨论中学习、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实现了语言练习、能力提升、思维发展的有机融合。

阅读组长负责组织圈内成员开展讨论和分享,讨论可分为多次。阅读前,可开展第一次讨论,主要厘清文本故事脉络,明确任务分工。组长可围绕故事提出关键性的问题,比如“Who”“ Where”“What”“How” 等等,问题包括故事的主要情节。还是以译林版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Cinderella》为例。阅读组长在第一次讨论时提出了以下问题:Who are they? / What are they doing? /Where’s the party? / Who can’t go to the party? Why? / Who helps Cinderella? / When does Cinderella have to came back? Why? 这些问题将整个故事的脉络大致梳理了一遍,可引导圈内成员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单词大师充当小老师的责任,他需要提前查阅好新语言点,并给小组成员做讲解,其他学生可以针对讲解做补充发言。在本课中,故事虽然耳熟能详,但新的语言点也比较多。第一次讨论中,学生都比较踊跃,不断补充发言,提出自己的观点,对这篇故事充满了探索的兴趣。在首次讨论后,教师可带领全班学生就故事情节再次进行梳理,为后续更深入的阅读文本打下基础。

为了深入理解文本,需要开展第二次的讨论。在初步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小组成员需要对文本进行进一步的解读,设计新的阅读任务,比如一些笔头练习,排序、判断、连线等,也可以通过组内成员讨论,自主设计汇报的形式。再次分享时,可进行一些个性化的展示,除分角色朗读、图片环游、情景剧表演外,也可进行英文海报、简笔画、手抄报、思维导图的展示。在阅读圈中,孩子们自由表达,思维活跃,充分享受自主阅读带来的乐趣。教师在此过程中,可随机参与学生的阅读活动,适时进行帮助,不断鼓励,对于表现优秀的小组,教师要给予他们在全班展示的机会。

四、总结延伸,提升阅读能力

对于故事文本的阅读,如果仅仅停留在复述、理解这一层面上,就谈不上深度阅读。在经历了两次讨论、分享之后,学生对于故事情节、单词语法的掌握,已经有了很大的提高。在这个基础上,教师还要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探讨。总结延伸活动,将学生的阅读引向深入。比如在小学中低年级,可以采用图片环游的形式,再现故事情节,从而使学生对整个故事有更全面的把握,也可以让学生创编简单的故事情节和对话,从而更好地练习语言、运用语言、提升语言。在高年级则可以采用故事续写,或者重新编写故事的方式,引发学生作进一步思考,打开思维的宽度和广度。也可以通过让学生对整个故事情感或人物作出评价,引发学生对故事内涵的深入思考,领悟故事的文化和思想,获得更为深刻的阅读体验。

拓展延伸的活动也不仅仅局限在课堂上,因为“阅读圈教学”是一种课内课外相结合的教学活动,当学生阅读完书上的故事后,教师可以给学生推荐同类型的绘本故事,让同一圈内的学生进行再次阅读分工,进行交流汇报。也可以放手让学生查找与本课相关的补充阅读材料,寻找感兴趣的内容,再次进行阅读,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体验到阅读的快乐,在共同的合作交流中获得收获和成长。

就英语阅读能力的形成和发展而言,学生必须将阅读活动从课内延伸至课外。阅读教学如果仅仅停留在课内,学生的阅读实践则太有限。英语课上的阅读受时间、教学任务限制,不能给予学生充分的阅读体验,课外的阅读作为课内阅读的补充与延伸,能获得更多的知识、经验,而丰富的知识、经验又有利于学生进行更有效的阅读。因此,教师应创造课外英语阅读的氛围和条件,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投入到英语阅读中来,课外读得越多,词汇复现率越高,对单词和词组就越熟悉,阅读的速度就越快,理解能力就越强,进而形成课内外阅读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课外阅读应以兴趣性阅读为主,教师可以给予学生较大的自主选择阅读材料的自由,教师也可以向学生推荐一些有针对性和目的性的阅读材料。这时的阅读,才是更具有真实意义的自我发起、自我体验和评估、自我丰富和提高的阅读,才是更高层次的主体全面参与的阅读。

基于“阅读圈”的英语阅读实践可以更有效地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小组合作能力等。但同时,这种教学形式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要通过大量阅读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使学生具备与他人就文本进行交流与汇报的能力,并不断关注那些能力稍弱的同学,适时给予指导帮助,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在“阅读圈”中获得英语阅读带给他们的快乐!

猜你喜欢

阅读圈成员文本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阅读圈的策略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阅读圈模式的运用在初中英语阅读教学中的意义
从阅读圈视角看任务型教学在大学英语精读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