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线上议题式教学的有益尝试
——以“政治生活:参与还是回避”为例

2020-12-03江苏省清江中学庄卫军

青年心理 2020年27期
关键词:书本知识管理条例司法部

江苏省清江中学 庄卫军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2020 年春季开学延迟,线上教学成为贯彻教育部“停课不停学”要求的主要方式。如何增强学生的参与性,克服“隔空”教学不足,实施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标倡导的议题式教学,成为教师们遇到的“新问题”。对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而言,如不能有效解决“新问题”,线上教学很容易演变为教师自言自语,学生各忙各的,使立德树人效果大打折扣,让核心素养培育成为空话。

议题式教学是指以学生真实生活情境中具有开放性、指向性、思辨性、综合性、系列性的探究话题为抓手,以结构化的学科知识为支撑和主线,以提高学科核心素养为核心,通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课上合作探究等方式进行的一种教学方法,在线上实施难度确实不小,但只要肯钻研,“办法总比困难多”。下面以我3 月6日利用CCtalk 直播平台执教的“政治生活:参与还是回避”一课为例,对线上议题式教学有益尝试。

一、科学拟定议题名称

不是所有话题都适合作为议题,议题有其内在规定性,“既包含学科课程的具体内容,又展示价值判断的基本观点;既具有开放性、引领性,又体现教学重点、针对教学难点”。此外,还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和接受度。教学“政治生活:自觉参与”这一框,如直接以“政治生活:自觉参与”为议题,单向正面灌输色彩过于浓烈,容易让学生产生抵触情绪。考虑到高一学生对政治参与存在陌生感,甚至畏惧、排斥心理,以“政治生活:参与还是回避”为议题,相较而言,更切合学生思想认知实际,且颇具有争议性、思辨性、挑战性,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唤醒学生的潜能。

二、认真做好教学准备

教学绝不是45 分钟的事情,课内与课外的衔接、生活与知识的融合非常重要。如准备不足,课堂很容易“哑火”。“政治生活:参与还是回避”议题教学恰逢司法部将《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全文公布并征求社会各界意见,于是3 月4 日我在班级群发布了“关于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你怎么看”的讨论帖。学生跟帖热情超乎预期,尽管文笔稍显稚嫩,但真挚感人,字里行间充满对党和政府的信赖,对伟大祖国日益强大的自豪,对条例可能引发问题的忧虑,对司法部完善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的期待。有学生跟帖字数超过千字,学生之间还互相回复、深入交流。

我对学生跟帖进行精选,将截图粘贴到教学课件中。我也认真研读外国人永久居住管理条例并提出修改意见建议,于3 月6 日上课前发送到司法部指定邮箱,也将截图粘贴到教学课件中,为线上教学做好铺垫。

三、精心组织线上教学

(一)提前暖场

利用课前5 分钟左右时间播放抗疫视频,是深受学生欢迎的暖场举措,有助于传递精神力量,增强必胜信念,拉近师生距离,做好上课准备。3 月6日播放的时政微视频《总书记指挥这场人民战争——令出如山》,全景展示了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指挥、亲自部署下,14 亿人的大国万众一心、步调一致、举国战“疫”的光辉历程,学生受到了强烈的震撼,于潜移默化中增强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二)切入议题

议题的抛出以及接下来的学习探究,离不开教学情境的创设。在本课教学中,我对学生积极跟帖的行为给予高度评价,指出他们其实已经在参与政治生活,同时也指出,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人可能对参与政治生活不感兴趣(此时直播间有学生在线留言“我妈就是,还不让我跟帖”)。由此引入议题“政治生活:参与还是回避”。

(三)活动展示

展示是最好的激励和表扬。在议题式教学中,对学生活动的成果及时展示并给予好评,有助于树立学生自信,激励学生参与。考虑到线上教学的特殊环境,我在课上先用课件展示部分学生的跟帖截图,并做中肯评价。很快有学生上麦(即举手)要求发表看法,于是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在线上自然展开,为接下来的教学环节创造有利条件。

(四)观点评析

在展示交流的基础上,需要对问题聚焦,主要是设计有代表性、误导性、争议性的典型观点,引导学生理性批驳。本课呈现了两个观点:

观点1:讨论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对高一学生没有实际意义,我有这个时间还不如去多刷几道数学题。

观点2:对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高一学生提不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再说我们人微言轻,提出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又能怎样,不会有人重视的。

观点1 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到对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的讨论,关系到每一个中国人的切身利益,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永续发展,中学生也不能置身度外、无动于衷。如果只想着提高学习成绩,忽视政治参与,有可能成为没有社会责任感的“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这也是五年级的教学内容—《液体的热胀冷缩》。目的是观察在不同的环境温度下,水的体积变化情况。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让所有学生参与到实验中来,教师特意设计了一个学生实验环节。

观点2 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认识到国家从来不以年龄大小论英雄,司法部开门立法,是重民意、集明智,对人民高度负责的表现,这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生动缩影。

在学生评析的基础上,我借用基辛格在《论中国》一书中说过的一句话“中国人总是被他们之中最勇敢的人保护得很好”,强调“最勇敢的人越多,越能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希望每个学生都能做“最勇敢的人”,并用课件呈现我发给司法部发电子邮件的截图,建议学生也将意见建议提交到司法部,并将相关截图发到讨论帖中。据统计,课后绝大多数学生都给司法部的网络平台和电子邮箱成功发送了意见、建议。这就把学生的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有机统一了起来,强化了学生政治参与意识,实现了从“心动”到“行动”。

(五)议题解答

在活动展示、观点评析基础上,回到议题本身,对议题评议和解答,是实施议题式教学的关键所在。经过前面多个环节的学习,此时讨论议题“政治生活:参与还是回避”,议题的质量高、层次深。当然这也并不意味着单靠学生就能顺利解答议题,还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回归书本,并进行必要指导。

在议题解答环节,学生通常会明确指出“政治生活,要参与,不回避”,对为什么要参与能进行实践论证,但理论论证欠缺,缺乏知识性、专业性。为此,需要在引导学生解答议题时学会细化议题,列出提纲,并综合书本知识逐一加以分析(如教师经常性实施议题式教学,且学生已初步掌握议题解答的一些基本范式,这个环节会更顺畅)。

本议题的解答,可列出以下提纲:

1.公民为什么要参与政治生活?

2.公民政治生活的内容有哪些?

3.公民应该怎样参与政治生活?

第1 个问题意在引导学生探究参与政治生活的原因。其理论支撑涉及书本知识:①我国的国家性质;②人民民主的特点;③坚持人民民主专政的要求;④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⑤政治生活的作用。其中①②③ ④是本课前两课所学的知识。这对培养综合思维很重要。

第2 个问题是第1 问的自然延伸,意在提醒学生,知道要参与还不够,还要知道参与的内容。涉及书本知识:①行使政治权利,履行政治义务;②参与社会公共管理活动;③参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④关注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结合讨论进行必要宣讲,使书本知识灵动起来。

第3 个问题也是第1 问的自然延伸,意在进一步提醒学生,知道参与内容也不够,还要学会正确参与。该问涉及书本知识:①遵循政治参与的基本原则;②明确政治生活的作用;③学习政治知识;④贵在实践。其中①是上一课所学知识。

显然,议题的解答需要师生共同完成,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教师把握好度:一方面,要防止放任自流,导致学生弱化书本知识学习,缺乏足够的知识储备,而不能用书本知识分析、解决问题;另一方面,要防止包办代替,搞一言堂,使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得不到培养,难以发现知识的真正价值。

(六)巩固提升

线上议题解答的成果,离不开课后的巩固提升。在本课教学结束前,可要求学生课后以“中学生的政治参与”为题,写一篇小论文或演讲稿;或让学生结合自己参与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的讨论,并给司法部提交意见建议的实际经历,自拟题目,写一篇关于政治参与的心得体会。这对增进政治认同,弘扬科学精神,激发法治意识,强化公共参与,可谓画龙点睛之笔!

随着国内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我市3 月30 日高三毕业班学生顺利复学,4 月7 日高一、高二非毕业班学生顺利复学,疫情肆虐期间的线上教学逐渐离我们远去,但却给我们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珍贵记忆。在后疫情时代,还需要我们积极探索线上教学与线下教学的深度融合,把议题式教学更好地加以推进,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更好地加以落实!

猜你喜欢

书本知识管理条例司法部
司法部发布法律援助 工作指导典型司法案例
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 公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市场主体登记管理条例》
给作文时思路阻塞的学生开个“处方”
创造物理情境打破知识和应用的瓶颈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一)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国人入境出境管理条例(四)
数学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民政部公布《基金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