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励策略在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的运用分析
2020-12-03山东省荣成市青山小学于华玲
山东省荣成市青山小学 于华玲
在素质教育中,德育是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小学时期又是小学生道德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小学班主任承担着小学德育教育的主要责任。因此,班主任必须具有较高的专业水平,才能结合学生的道德品质状况制定出最适宜的教育教学方案。而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引进激励机制,能够更好地激发小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更好地提升小学德育教育教学的质量。以下主要围绕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教学过程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简单的分析与探讨。
一、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激励方案缺乏完善性和科 学性
在进行小学德育教育时,组织和引导工作都是由班主任来进行的,要想使学生对于德育学习能够有较好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班主任就必须在严格按照德育教育规定开展工作的基础上,制定有效的激励策略。可是,目前我国有相当一部分小学在进行德育工作时,并未制定健全的激励方案,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首先,小学德育教育中缺乏明确的激励目标;其次,对于整个德育教育过程未进行很好的记录,无法为以后工作的开展提供有效的借鉴;最后,德育教育中使用的激励形式相对狭隘。这些问题的存在使得小学德育教育的效率、质量都大打折扣,只有解决好这些问题才能够为德育教育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二)实践经验匮乏
在整个小学德育教育中,各种德育知识都是通过班主任传递给学生的,学生发言的机会很少,往往只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者。因此,学生所理解的德育知识往往都是零散的、片面的,只是在学校里才会接受德育教育,这种学习的方式是肤浅的。不仅如此,班主任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很少和学生互动和沟通,知识的讲授也多事照本宣科,并没有针对实际问题进行差异化的分析。在这样的现状下,小学班主任所进行的激励措施、所制定的激励措施都得不到有效的落实,对于学生德育水平的提高并没有实质性的作用。
(三)未设立健全的德育组织
在很多小学的内部并未设立健全的德育组织,因此在开展德育工作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工作的效率和工作的质量也因此得不到很好的保证。对于学校的德育教学部分,学校也未设立科学完善的激励制度、记录制度和教学方案,在开展德育教育工作时,一般都是以班主任对于学生的了解为基础的。不仅如此,学校在开展德育教育时,通常都是在问题出现时才会进行,对于那些犯错的学生进行惩罚。这样的工作形式便使得德育工作的预见性很差,因此工作效果往往也会不尽如人意。
二、德育教育中激励政策实施的原则
(一)差异化原则,保证激励策略的实施因人而异
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必须要做到因材施教,要结合各个学生的性格特征、心理特征以及生活经历的差异,制定最佳的教学方案。由于每个学生之间差异化的存在,使其会对于同样的事情有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而小学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学时,就一定要认识到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制定最适宜的教学策略和教学方法,这样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学生心理特点上的差异,也会使他们产生不同的需求,因此教师在使用激励策略去开展学生德育教育时,一定要结合学生的需求给予其相应的激励。通常情况下,效率和动机之间成正相关,做到上述这些,才能够保证激励策略取得最好的效果。班主任使用这样的方式来开展德育教育,才可以使学生能够全身心投入学习中去,实现小学德育教育的目标,有效地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二)激励政策的实施要重视奖惩结合的原则
班主任在开展德育教育时,最常应用的激励方式就是奖励和惩罚。这样的工作形式能够保证激励策略能够得到有效的实施。为了使学生对于德育学习的积极性得到全面的提高,使其能够自觉地努力提高自身的成绩,班主任应当对表现得比较好的学生给予相应的奖励,对于这一时期表现较差的学生来说,未受到奖励本身就是一种激励,他们会努力地去提高自己,争取下次能够得到奖励。在做好奖励的同时,也应实施相应的惩罚,一些学生在上德育课时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交作业等情况,班主任便应给予这些学生一定的惩罚,使其认识到自己行为的错误性,争取再也不会犯这种错误。
(三)激励政策的实施要强调公平原则
小学班主任在对学生进行激励时,必须首先保证激励的公平合理性。在确保公平的基础上,学生才会知道教师对他们都是平等对待的,这样也才能够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有较高的学习效率,并以积极饱满的情绪投入学习中去。做到这些,才能够确保激励效果得到很好的发挥,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都得到很好的提高。在平时的学习中对学生进行激励时,不仅要给予那些成绩好、表现优秀的学生一定的奖励,还需要给予那些暂时表现不太好的学生相应的惩罚。要做到赏罚分明、有理有据,学生在感到自己的各项行为都得到公平的对待后,才会积极地去提高自己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四)激励政策的实施要符合及时性原则
在实施激励政策时,必须要严格遵守及时性的原则。对任何事情来说,都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的激励作用也是如此。学生在有积极、优秀的表现时,需要第一时间得到肯定,这样才能够起到正向调节的作用,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便会加强这种行为,而学生在表现较差时,也需要及时给予相应的惩罚,这样才能够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是不妥甚至错误的,从而不会再犯。所以,在小学德育教育中,一定要将及时性原则贯彻到底,这样才能够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对德育教育抱有较大的热情。
三、德育教育中激励政策的具体实施对策
(一)班主任应做好日常学习中的激励
小学班主任最重要的工作任务之一就是做好学生日常管理工作,在小学学习中,班主任和学生的相处时间是最长的,对于学生道德品质的影响也更大。因此,小学班主任应当更加重视言传身教的作用。而在小学班主任进行日常学习管理工作时,应该积极地应用激励制度,结合学生自身实际状况和表现,开展相应的激励教育,这样才能够很好地体现德育教育的成果,同时更好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在小学德育教育中,应当将奖励和惩罚作为日常性的激励手段,这样才能够取得良好的德育教育效果,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积极性。
(二)小学班主任应在沟通交流期间进行激励
德育工作具有人文性强的显著特点,因此班主任在进行德育工作之时,一定要积极地和学生开展沟通交流,同时在沟通过程中适当运用激励政策,可以更好地保证激励的质量,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使学生的道德情操得到陶冶。班主任在和学生沟通交流的过程中,也应该遵循“因人而异”的原则,结合学生性格特征上的差异、家庭背景差异以及行为表现上的差异,开展相应的德育激励工作。也就是说,在小学德育教育中,班主任必须要将学生自身的道德品质当作最为重要的激励标准,对于那些道德素养水平较高的学生而言,需要提高激励标准,这样才能够保证这些学生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更好地落实德育教育理念,班主任在和学生沟通时,也应当对这些学生进行重点鼓励,并且要求这部分学生在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养的同时,也能够起到榜样带头作用,帮助其他学生共同树立起良好的道德观念。而对于那些德育表现比较差的学生,班主任可以适当地降低对于他们的激励标准,这样才能够防止出现标准过高,降低学生积极性的问题。要想使德育教育取得更好的效果,班主任还必须积极地和学生家长进行沟通,比如:班主任可以设立班级学生家长微信群,将学生的德育学习情况通告家长,在学生的表现比较好时,班主任需要在微信群中进行表扬,这样除了能够更好地促进班主任和家长间的沟通,还能够对所有学生都起到激励 作用。
(三)小学班主任应在德育实践中进行激励
小学生的年纪还比较小,正处于道德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现在的德育课堂教学比较枯燥和固化,因此小学生常常会对德育教育有排斥心理。为了解决好这一问题,本文针对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一些建议:在小学德育教学中要使用多样化的德育实践活动形式,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能够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德育实践活动中去。比如:班主任可对学生进行分组,并为每组指派组长,这样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责任意识,通过各组间的竞争也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总而言之,本文分析了现今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主要问题,指出了小学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并指出了班主任在小学德育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通过本文分析可以知道,在实际开展小学德育教育工作时,一定要注重提升学生的德育自律水平,制定更符合学生实际需求的激励策略,这样才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德育发展,使学生能够早日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