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造物理情境打破知识和应用的瓶颈

2018-01-29钟丽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8年46期
关键词:书本知识瓶颈实践应用

钟丽樱

摘 要:本文探讨的是物理教学所面临的“如何把书本知识转化为实践应用”的瓶颈问题。认为解决这个瓶颈问题的关键是要构建创造性思维的物理情境,努力创设问题情境,直觉情境和实验情境,让“情境”在书本知识和实践应用间起到良好的桥梁作用。

关键词:物理教学 瓶颈 创造性情境 书本知识 实践应用

2018年苏州市物理中考,选择题24分,其中直接来源生活实践应用分值为12分,占选择题分值的50%;填空题28分,其中17分来自于生活实践应用,占填空题分值的60%以上;解答题部分中短文阅读题《中国智造“超薄玻璃”》,完全来自己于当下工业生产,这一类来自于实践应用的阅读明显较往年加强。

实践证明,随学科改革的推进,物理学科越来越重视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重视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这又使我们认识到,一个具有学习素养的学生必须把知识和应用,生活和书本统一起来,从前目前的教育来看,两者的统一依然是一个瓶颈。

一、精心创设问题情境使书本知识内化为实践应用成为可能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习和思考是辩证统一关系,问题在教学中是贯穿始终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能创造性的驾驭教材,在整节课中不断地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引入“提出问题----探究发现----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就能使学生始终保持认真主动的学习态度和情绪,使他们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例如,我在教学“光的折射”的时候先呈现一段报道:

“据新华社济南6月19日电(记者 刘关权)山东电视台记者孙玉平在国内首次拍摄到海市蜃楼的现场实况,18日晚在电视台播出,山东观众大饱眼福。这次海市蜃楼发生在被称为人间仙境的蓬莱阁对面海域。从17日下午14时20分延续到19时左右。从蓬莱阁向北望去,在长达100多里的辽阔海面上出现了种种奇观,忽而是多孔桥般的奇景,忽而显现出从未见过的岛屿。其间有清晰的高楼大厦,周围有冒烟的烟囱,在波涛万顷的海面上展现出一幅多姿多彩的画卷。无数游人涌向海边竞相观看。”

通过这段文字教师已经把学生带到一个抽象的文字情境地中去,尔我再给学生放映“海市蜃楼”的电影片断。这种呈现便让学生很具体感受到了光的折射现象,这时问题情境也就完全创设起来了。学生便自然会问“海市蜃楼为什么那样美丽呢?它是怎么形成的呢?”此时教师便可不失时机的跟学生说“那就让我们回到日常生活中,从日常生活入手便可以把海市蜃楼的问题解决了。”以上就是一个提出问题的过程,值得关注的是教师在这个过程中没有直接枯燥地呈现本课所要解决的问题,而是通过构建问题情境,即通过呈现声像自然催化了学生的探索欲望。

二、创设直觉情境,调动直觉思维,让书本知识内化为科学的富有依据的假设

1900年普朗克摒弃了经典物理学的观点,靠直觉思维的帮助,大胆提出了“量子论”的假说;1934年汤川秀树完成了“介子学说”的论文,当时也没有进行系统的论证,而是靠直觉思维导引而产生的一种“假想”;李政道、杨振宁发现宇称不守恒定律,也是先有直觉结论而后为实验所证明;霍金发现了黑洞的蒸发性,推论出黑洞的大爆炸,他还建立了一种非常美的科学的宇宙模型。无数事实证明,如果没有直觉思维,就没有假说和猜想,创造发明也就不复存在。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通过实验、列举事例或引用已有知识,把待解决的问题展现在学生面前,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追求真理的的愿望。教师充许学生猜想各种问题,并进行热情鼓励和赞扬,使学生既大胆又尽可能合理的猜想,并给予最大可能的满意肯定,进而营造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的心理定向。

例如:在传授液体压强与液体密度与深度有关后,可以让学生猜想液体压强的公式是什么,并说说理由。因为在学固体压强中的柱体时时已推导出公式P=ρ固gh,学生可根据ρ、h可推导出液体的公式P=ρ液gh

初中学生受知识积累的影响直觉思维比较幼稚,但创造的星火就隐藏在里边,能否开发学生的直觉思维直接决定了物理课堂教学的死活。因此教师在课堂中要重视对学生的引导,让学生明白什么值得猜想,什么不值得猜想,应该如何猜想,培养学生不怕讥笑,不怕出错勇于修正的精神。让学生明白,很多科学成果都来自“大胆假设,小心论证。”如此便为学生创造性思维潜能的挖掘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三、边学边实验,创设良好的实验情境

在教学实践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课堂中的演示实验无法代替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而在分组实验中教师又忙于协助学生排除故障,师生常常处于被动状态,以致无法预期完成目标。

采用边学边实验形式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边看书,边实验,边思考,边讨论,以物学理能较快的掌握物理知识,它能鼓励学生人人动手,动脑学习,起到分组实验、演示实验的综合作用。

例如:在学习“浮力”时,我们可根据需要将书本演示实验改为学生边学边实验,每人桌上发一块形状规则的正方体木块,让学生将木块投入烧杯中,然后设法将木块按入水中,有意识地让学生感受“浸在水中的物體受到水的向上托力”,这样学生对浮力的定义就会领会更深了;再引导学生用弹簧秤,称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然后再让学生用手托物体观察弹簧秤数的改变,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不仅是浮在水面上的物体受到浮力,而且浸没在水中的物体同样受到浮力,如此学生对浮力产生的原因就更容易接受了,同时还能领悟到浮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秤直接来测量,即F浮=G空-F(F为浸没在液体中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这种类型的实验课起到了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起不到的作用。

在物理的学习中,动手是创新的最好的手段,实验是得出结论的唯一依据,但在此我们又必须清醒的意识到,结论是群体智慧的结晶,实验过后,群体的议论不可忽视。教师在其中一定要做好调控工作,创设良好的议论情境,使每一个学生有理有据地掌握知识,深化知识,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以后的的学习中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进而产生灵感,激发创新动机,感悟以物学理的真谛。

综上所述,构建创造性思维的物理情境,能直接把物理学科与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在书本知识和实践应用间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桥梁作用。

猜你喜欢

书本知识瓶颈实践应用
数学在经济生活中的应用
高中英语课堂中反思性教学应用策略分析
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突破雾霾治理的瓶颈
税务筹划在财务管理中的实践应用探究
微课在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新模式中的应用
突破瓶颈 实现多赢
针灸学书本知识与实践运用中的不对称问题与思考
如何渡过初创瓶颈期
绕过瓶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