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策略
2020-12-03刘瑞容
刘瑞容
(广东省韶关市仁化县董塘中心小学,广东韶关 512300)
引 言
未来社会最重要的资产是影响力,影响力的第一构成要素就是写作。毋庸置疑,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不仅能够促进学生思维能力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更重要的是,能够让学生学会正确地表达自我,受益终生。可见,写作能力对学生发展的重要意义。小学语文作为培养学生写作兴趣和能力的主阵地,综观其现状,学生作文水平参差不齐,写作积极性低落是作文教学的真实写照。究其原因,并非学生或者教师的单一问题,而是综合性问题。因此,要想改变这一现状,一方面,教师要改变自身的授课方式,注重方法的灵活性和趣味性,充分发挥引导者的作用,以高明的教学艺术为学生写作能力的提升做好准备;另一方面,学生陷入“无米之炊”尴尬局面的原因,在于对写作缺乏正确的认识,畏难心理始终占据上风。而兴趣是消除这种心理的最佳途径,在课堂教学中能否合理激发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尤为重要。
一、激发写作兴趣
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是个有主动性的人,他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强迫工作是违反心理学原则的,一切有效的活动必须以某种兴趣为先决条件。写作作为一门手艺活,没有兴趣为支撑,难以笔下生花。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以学生兴趣为切入点,改变学生对写作的固有观念,优化写作过程,从而在兴趣的簇拥下逐步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1]。
例如,在教学“漫画老师”这一习作内容时,为了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可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首先,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两张漫画人物图片,一个是海贼王,另一个是名侦探柯南,让学生分别以自己的语言对人物的外貌特点进行描述,以此激发学生表达的兴趣。接着,引导学生以漫画中夸张的语言来尝试描述自己身边的人,并以猜一猜的游戏来激发学生兴趣。例如,一位学生这样描述道:一张胖嘟嘟的脸上镶嵌着两颗铜铃般的双眼,一到上课就带起一副粗粗的黑框眼镜,看着像一个颇有学问的小宿儒。以此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掌握人物外貌特征描写方法。之后,通过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对身边人的性格进行探讨或是自我剖析,如性格外向,喜怒哀乐挂在脸上,不论在什么场合,总爱表现自己……最后,在学生掌握重点内容后,布置相应的课后作业,引导学生将所见所想以书面语表达出来,以自己熟悉的各科教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写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可以让学生对写作有客观的认识。
二、培养观察能力
观察事物,丰富见闻,只有生活才能赋予学生这样的本领。生活是写作的基础,写作是生活的需要,每个人都有倾吐内心、表达情感的需要。法国雕塑家罗丹说过:“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观察是认识客观世界、积累写作素材的重要途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观察生活,将生活中的一景一物、一人一事、一种情感或一点感悟写到自己的文章中,从而明白“世事洞明皆学问”的道理。
例如,在教学“那一刻,我长大了”这一习作练习时,首先,课前收集学生小时候的生活图片,在课堂上展示,让学生对比照片上的自己,激发学生多彩的回忆,为学生讲述自己的故事做好铺垫。之后,让学生分享自己“哪一刻,你觉得自己长大了呢?”的故事,如一个学生说道:记得上四年级的时候,有一次不小心撞到墙上,结果头破血流。他很清醒地告诉教师原因,并寻求帮助。那一刻,他感觉自己长大了。同时,也会与学生分享自己的故事,让学生认识到长大更重要的是心灵的成长。通过师生互动交流成长故事,能够调动学生的情感经验,让学生学会观察生活、思考问题,养成写真实故事的习惯。最后,让学生结合自己印象最深的一次经历,按照写作要求完整地写出来,从而让学生主动地从生活中寻找素材,丰富自己的作文。
三、注重阅读积累
阅读是写作的基础,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阅读与写作的关系犹如“鱼和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只有经过丰富的阅读积累,才能有“笔落惊风雨”的气势,可见,阅读对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有着重要意义。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从优秀的文章中吸收和借鉴,掌握一定的写作技巧,再提笔作文,自然会是一篇言之有物、感情充沛的文章,达到多读而善写的境界。
例如,在教学“写读后感”这一习作内容时,以阅读为切入点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以谈话的方式进行导入,引导学生谈一谈“同学们,你们最近看过哪些课外读物,看后有什么感受吗?”以此点拨话题,让学生对读后感的概念进行探讨。然后,再以一篇例文——读《红楼梦》有感来连接学生的已有经验和知识的未知领域,让学生通过反复阅读范文感受读后感的语言特点,总结写作方法。例如,写作方法:紧扣原文抓住重点,读感结合有侧重;语言特点:夹叙夹议,叙中有感,感应中有叙,以此提升学生对文章的感悟力。最后,让学生在课堂上自主选材,选择自己最熟悉、最喜欢的一本书,写一篇读后感,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另外,上阅读课时,一方面,渗透一定的写作知识,让学生从教材文本资源中积累好词佳句,并熟练背诵;另一方面,组织学生进行课外阅读交流活动,要求学生做好读书笔记,以备不时之需。通过这样的方法,学生能够深刻意识到阅读是写作的“源头活水”,自主养成逢读必写的习惯,从而逐步提高作文水平。
四、加强写作练习
练习是提升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是磨炼风格和文体的唯一办法。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写作练习,从多个角度入手,提高学生练习的深度和广度,在练习中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使之能够驾驭文本,对文章的布局有独特的看法,切实提高写作能力[2]。
例如,在教学“ 即景”这一习作内容时,首先,以教室中的实物“盆栽”为教具,引导学生思考“怎样用优美的语言将花的特点表现出来”,以此激活学生思维,调动学生已有的景物描写知识。其次,出示习作题目,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将题目补充完整,如“雨中即景,日落即景”等。再次,为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自由结组,探究写景物应该怎样写,是否有固定的结构,结合教材探究写作方法,如要抓住景物特点,观察景物变化,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等。进而,以“盆栽”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景物富于变化这一特点。最后,让学生在课下选择校园一处景物或自然景观,思考其特点,列好提纲,进行有顺序的写作,达到练习的目的。除此之外,还可以针对学生的写作水平开展续写和仿写练习课,以优秀范文为参考,通过大量的遣词造句和仿写练习,总结写作风格和模式,从而让学生灵活应对写作中的各种问题。
五、多元客观评价
评改工作是作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教师极容易忽视的地方,有效批改和合理评价对鼓舞学生写作信心有着重要的推动作用。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及时纠正一些个性与共性的问题,在不断的修改与完善中提高作文写作质量,善于点评与鼓励,以此缩短师生间的距离,在学生主动配合的基础上提高写作效果。
例如,上习作课时,为了提升学生的写作信心和动力,教师要在评改上多下功夫。例如,练习“缩写故事”这一习作时,把学生写故事的角度和概括能力作为学生作文评改的标准。以《草船借箭》为例,让学生缩写故事,首先,引导学生判断哪些内容必须保留,哪些内容可以删去,不要改变故事原意以及能够理解“什么是改写和概括”,以优秀作文为参照,对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加以批注。其次,还应该以课改理念为导向,发挥学生间的互动性,让学生相互评改对方作文,担任“小老师”,以此让学生能够发现自己作文上的差距,取之所长,补己所短,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通过这样的方法,有利于鼓舞学生的写作信心,逐步提高写作能力[3]。
六、养成写作习惯
写作习惯养成并非朝夕之事,而是漫长且艰难的过程。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不仅是对学生综合素质的一次全面考验,而且对提高学生的个人竞争力也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小学语文作文教学中,教师要想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就要认识到它是具有一定的周期性、约束性及持续创作的一个过程,要时刻引导学生写作,在日复一日中既提升了写作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心性[4]。
例如,在教学“二十年后的家乡”这一习作内容时,为了培养学生良好的写作习惯,教师首先以古诗《回乡偶书》为导入,激发学生的思乡情绪;然后引导学生想象“如果让你二十年不回故乡,会对故乡说些什么呢?”以此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的文字,明确本次习作要求,讨论交流可采用的写法,充分发挥想象力,对家乡的景观、人物、环境等变化展开合理的思考。比如,二十年后,自己回到家乡,人们都住上了太阳能环保房子,家乡的公园实现智能化管理等,最后让学生将自己的想法转化为书面语言。另外,为了培养学生的写作习惯,还会顺势引导学生养成写日记的习惯,用文字记录家乡变化的点点滴滴,从多方面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提高[5]。
结 语
综上所述,提升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之路总归是艰难的。教师要从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出发,关注学生特点与实际情况,主动创新教学方法[6]。值得注意的是,方法策略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多给学生自己发展的空间,相信学生会从“厌写 ”变“乐写”,由被动变主动,由低效变高效,克服畏难情绪,从而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