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阳光心灵 绽放光彩
——小学生安全感缺失的辅导策略

2020-12-03

名师在线 2020年22期
关键词:心理小学生家长

余 容

(福建省宁德师范学院第二附属小学,福建宁德 352100)

引 言

良好的心理素质对人的全面素质培养有着重要的作用。当前,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是学校通过形式多样的方法与手段,要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心理素质的各方面进行积极的教育与辅导,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有效地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和谐发展。相关调查显示,当前小学生普遍缺失安全感,表现在日常生活中的封闭、孤独、没自信,甚至自卑。这些严重影响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所以,关注小学生的心理安全感,对于形成小学生积极情绪、培养健康心理品质有着重要的作用。

一、关注安全感的重要性

安全感是一种心理、感觉意识,它可以让人放心、舒心,精神有依靠,需要人的言谈举止、值得信赖的环境等给予保障。当个体处于恐慌、不信任的环境时,其内心的安全感就会降低。当下,随着时代的飞速发展,许多家长面对紧张而忙碌的生活节奏,就把孩子放在托管机构照顾。托管机构人数众多,各年龄段学生都有,这给年幼的小学生带来很大的心理考验。当这种心理考验以不恰当的形式影响学生的生活和学习时,学生内在的安全感就会慢慢消弭、缺失。安全感缺失的学生,他们的成长过程可能出现退缩、逃避、消极等问题,造成为人处世方面的不和谐[1]。

二、小学生安全感回归的策略

心理学家马斯洛说: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只有个体的安全需求得到保障,人才会萌生归属的需要。所以,如果学生的安全感得到保障,他们就会热爱学习,热爱生活。以下是有关小学生安全感教育的案例。

一位家长来到咨询室求助,说她对儿子束手无策,原因是孩子越来越沉默,排斥学习,逃避作业,情绪焦虑。随后,她介绍了儿子的情况:兰子(化名),男, 8 岁,某小学二年级学生,一年级时表现比较正常,学习成绩中等,到了二年级,上课目光呆滞,课后不做作业,成绩落后。家长很着急,时常呵斥,孩子无奈请求母亲,宁愿在家里帮忙做家务,也不愿去上学。

与兰子母亲进行沟通交流,教师了解到他们夫妻经营一家便利店,平时店里比较忙,加上二胎孩子还小需要照顾,就让他待在托管机构,不闻不问。兰子在托管机构不吵不闹,不声不响,时间久了,变得更加不说话,学习上遇到困难,也懒于动脑思考,学习成绩中等偏下。这种孤独感使兰子越来越封闭自己,常常处于学习疲劳状态,对学习没有信心。因此,他常常对母亲说宁愿在家里帮忙干家务,也不想去上学,更不去托管。

兰子第一次在辅导室,扭扭捏捏,躲在家长的身后,两手紧抓着家长的衣角,像受了很大的委屈,看着让人心疼。咨询师主动和他说话,他只低着头,不说话,眼睛不敢看人。在听他家长诉说的时候,他不时还抹着泪。这种过分焦虑、胆怯、情感脆弱的表现,就是因为极度缺乏安全感。

(一)家庭的温暖,父母陪伴、呵护,保护孩子的内心

孩子出现问题,常常是家庭的原因。孩子身上折射着家庭教育的影子,都说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的影响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养成是长期的、潜移默化的。造成兰子心理不安全感而产生厌学心理的根源主要在家庭,父母忙于生计,又把更多的时间用来照顾小宝,忽略了关注大宝。大宝在托管机构,没有家的感觉,可他有受保护的欲望。因此,首先,要给孩子一个温暖的家庭关怀,让他沐浴在父母的爱与呵护中,充分保护孩子的内心。一、二年级的学生年龄小,各方面还需要父母的帮助和陪伴。父母常交流孩子的问题,不能缺失父亲的教育。在孩子的日常生活中,不能因孩子小而忽略他的情绪变化,而是要针对不同问题,采取不同的方法。在疏导孩子的过程中,采取有针对性的方式,从孩子的立场,以科学发展的眼光引导他。例如,抽空经常陪伴孩子,与孩子聊天,交流孩子的想法。在生活上要有原则,以身作则,不溺爱、不迁就孩子,锻炼孩子的生活能力。

(二)铺设爱的桥梁,感受集体温暖,关注心灵成长

有爱才有教育。作为教师,通过语言、手势和微笑等方式肯定学生,给学生最大的尊重、爱护、关心和引导,创造舒适的集体氛围。

兰子的班主任是个非常有经验的教师,她的班级学习氛围温暖,充满爱心。班主任对兰子给予了很多的体贴和关怀,平时常和他交流谈话,鼓励班级小朋友与兰子一起玩,班队课上设计一些集体游戏活动,让兰子融入团队,感受到集体生活的乐趣,更好地消除他对学校生活、与同学相处的恐惧和疑虑,使他完全处于一种具备安全感的气氛中,亲近学校,亲近同学,热爱学习。

(三)享受关怀,体验快乐,保持愉悦心情

教师要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在学科教学的各个环节,对于上述情况,在努力通过教学过程培养兰子对学科知识的兴趣。例如,上课时多提他问,让他回答简单的问题,吸引他听课的注意力;作业完成方面,尽量让家长陪伴在身边,关注兰子的过程性作业,及时发现问题给予提醒。也可采取在学校做的办法,逐渐养成按时做作业的习惯。或让同学一起帮助他,与他交朋友,引导兰子自由自在地享受集体的温暖,感受到班级如家般的温馨与安全。

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兰子的变化很大:性格逐渐开朗起来,教师反映现在已经基本能按时完成作业,可以与同学融洽相处,笑脸也多了。父母也说,他们现在一直把孩子带在身边,也会留时间与儿子聊一些学校和学习的事,给孩子最大的安全感。兰子在辅导室里的胆子也大了,不再抹眼泪,眼睛可以直视辅导教师的眼睛。

三、增强自信心,守护安全感

家长或教师每天从孩子身上找优点,记在一个专门的本子上,然后在空余的时间里,帮助孩子不断证明这些优点,坚信并不断扩大他们的优点。

家长要用积极的自我暗示法,帮助孩子每天在早晨起床、入睡前重复“我有信心做好今天的每件事,因为我有这个能力”等鼓励的话,最好是对着镜子,面带微笑、信心十足、大声朗读20 次左右。这对增强信心十分有帮助。

每当发现儿童在某一方面取得了好成绩,要不断给予强化,允许他们放声大笑,使其增强信心,也可以给予适当的物质激励,提升心理安全度。

结 语

总之,当学生的安全感得到有效关注、引导和呵护时,他们就能从容地面对社会生活和学习,从而懂得爱心、信心与自尊,形成积极情绪,促进健康心理的形成。

猜你喜欢

心理小学生家长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家长请吃药Ⅱ
我是小学生
犯错误找家长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