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基于思维品质培养的小学英语阅读后写作活动设计
2020-12-03张慧玲
张慧玲
(江苏省南京市铁心桥中心小学,江苏南京 210012)
引 言
小学英语教学主要是通过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英语入门的基础知识和运用英语的基本能力,提高学生在真实语境中用英语交流的主动性和有效性[1]。通过英语学习,学生能形成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促进心智发展,提高综合人文素养。它要求英语教师既注意英语学习的工具性,也要关注英语学科的人文性[2]。教学既要有利于学生发展语言运用能力,又要有利于学生发展英语思维能力。
语言能力的形成绝不是一蹴而就的,它需要反复实践,勤奋磨炼,循序渐进,不断积累,逐步升华[3]。语言能力的形成,必须遵循“阶段性”“渐进性”“持续性”的原则。而英语思维能力更是需要长久发展[4]。
一、小学英语阅读后写作活动设计存在的问题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英语课程改革虽然取得许多有目共睹的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
(一)忽略单词本身的多样性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讲解新单词是整个教学活动的起点,找到中英文最佳结合点很关键,可以尽量找到旧知与新知之间的联系[5]。例如,单词funny,在译林版教材中,文本给出的语境是形容小丑的搞笑、滑稽。在PEP 版教材中,课本的语境是I like funny teachers,单词表给的释义是滑稽、幽默。学生在写作翻译时,就会写道:喜欢滑稽的教师。中文博大精深,词语会有褒贬含义,但看funny 这个词语,在英语中是没有褒贬意味的。学生如果根据简单的单词释义,或单一的语言环境就会形成刻板印象,影响写作选词时的判断。
(二)忽略语篇插图的高效性
小学英语教师相对比较年轻,大部分能熟练使用多媒体技术组织教学,制作多媒体课件技能娴熟,图文并茂,视频、音效都能恰到好处,赏心悦目,调动学生的积极性[6]。然而,有些教师对课本中附有的视图却很少使用,甚至视而不见、弃之不用,当然也就失去一次文本再现的机会,错过学生语言输出的机会。在绘本教学中,插图的作用至关重要,如果教师没有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细节,就会影响学生对语篇的理解。大部分教师也会注意让学生通过图片获取文本信息,但很少对图片进行思维发散,让学生看图说一说、写一写,通过挖掘图片写作素材,培养英文素养,还有待提高[7]。
(三)忽略阅读习惯的持续性
自小学英语课程开设以来,教师特别关注语言知识以及听、说、读、写等基本技能的训练,因为这些都是英语最基本的技能,是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8]。现实状况是学生能完成基本句型的问答,但再继续往下问答的时候就卡住了,如果进行简单的写作就更加困难。这与学生平时的阅读量有关,没有一定量的语言输入积累,就很难形成有效的语言输出。而且,中年级的对话比较多。当教师设计写作活动时,体裁基本是小短文,形式单一,学生容易对句子、对话、短文等的形式概念混淆,所以,缺乏对对话、短文中的逻辑训练。所以,学生只有在教师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有效阅读,才能切实提高英语阅读能力,讲规范英语,提升英语思维品质[9]。
二、基于思维品质的小学英语写作策略
(一)重视单词的内涵,培养发散性思维
(1)提供单词的多种可能性,丰富学生的写作词汇。阅读课中的单词教学环节应该是相对简单的,单词跟读会了,就容易理解文中的意思。其实,我们不仅可以呈现单词在本文中的释义,还可以在读后活动中提供不同语境,给学生展示新单词的多面性,这样学生的语言表达才会更加精准[10]。另外,也可让学生联想生词的同义词进行替换,比较在这个语篇中哪个词更适合,说一说原因,然后设计句子仿写活动,选取一个词进行造句。这对中年级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十分有效。
例如,教学牛津译林版教材四年级下册Unit 3My Day时,第二课时进一步教授单词,如对dinner 的教学时,授课教师可以给出单词表的释义,即晚饭,然后给出supper,并配图告知两个词语都表示晚饭,但dinner 表示正餐晚宴,平常家里普通的晚饭没有那么正式,所以,supper 这个词语更适合。进一步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教材用哪一个更符合Mike 表达的意思,最后再让学生选择词语写一句话,这样既培养四年级学生的句子仿写能力,巩固本单元的重要句型,又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本单元短文写作夯实基础[11]。
再如,教学noodles时,我们可能想到的是图片与单词结合呈现。看看这位教师是如何教学noodles 的,他呈现了不同口味的noodles,如beef noodles, egg noodles, fi sh noodles, chicken noodles,为学生表达自己的愿望提供了可能性。我们可以扩展到其他单词,如hamburger: chicken hamburger, beef hamburger; sandwich: beef sandwich, chicken sandwich; Italian noodles; spaghetti; pasta……都可以让学生了解一下。在教学单词subway 时,我们可以让学生了解“metro: In the UK, people call it metro. In the USA, people call it subway.”如果教师教学时使用发散思维,那么学生也会习惯在思考时使用发散性思维。
(2)重视单词间的联系,延伸词汇的深度。教学单词时,我们不但要注意单词的外延,还要注意单词间的联系,通过一定的方式把它们的联系呈现出来[12]。例如,教学green beans, tofu 时,我们可能想到的是Beans can be made into tofu.或者Tofu is made of beans.有些教师呈现beans 之后,通过图文并用,创设贴合实际的情境,内容如下:Chinese people planted beans long long ago. They made beans into tofu, bean oil, soybean milk. Now Chinese people made beans into more food. Beans are very helpful.这就让学生觉得一切都是那样自然,并进一步加深单词印象,理解语篇内容,同时也给学生更多的语言支撑,以便学生在写作时有话可说。
(3)利用所学单词,创编小文本。小学生还处于形象思维占优势的阶段,所以对绘本很感兴趣[13]。如果阅读教学结束后,教师在读后活动中设计创编绘本的活动,让学生根据语篇故事编一个属于自己的绘本故事,学生肯定非常感兴趣[14]。例如,在跟上兔子系列绘本中,A silkworm's life cycle 阅读教学结束后,有教师设计的读后写作活动是让学生创作自己的翻翻书。学生通过语篇学习了解了蚕的不同形态。教师让学生在翻翻书上写下蚕的不同形态的名称,并配一句话和自创图片,让学生在进一步理解语篇的同时,也训练了写作能力。
学生理解语篇后,内化所学的语言知识,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或者板书,回顾语篇,复述语篇,并设计活动任务,引导学生进行写作训练[15]。
(二)深挖语篇素材,培养思维逻辑性
英语语篇深度教学既利于发挥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能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的语言表达具有一定的思维含量[16]。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考虑活动的趣味性、生活性,这样才能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在活动里,我们还要考虑活动过程中学生思维的参与度及语言表达的逻辑性[17]。
(1)利用课本插图,深化句型语篇。在PEP 教材中,每单元A、B 部分都有let's learn 的主情境图,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它们再现主要句型。在B learn 上新课前,也可利用A 导入。每次在学生完成let's try 前,都可以利用插图预测即将听到的内容,这样学生会在心理上get ready 。例如,let's learn 在学习完单词之后,可以再现句型,话题也更广。
T: Which season does Mike like best?
S: Spring.
T : Why does Mike like spring?
S: Because there are beautiful fl owers everywhere.
T : Does Mike like fl owers ?
S : Yes, he does.
T : And Mike likes summer, autumn and winter. Can you ask: Do you like... Mike ? Why do you like...?
利用引导式的提问、Why 的追问,让学生明白,在语篇主人公表述自己喜欢的季节后,又加上自己喜欢的原因,这样表达更有逻辑性[18]。在这个板块中,教师会布置对话的替换练习,训练学生表述自己喜欢的季节。教师进一步挖掘文本,体现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学生在替换练习写作时,也会更加注意自己的语言输出[19]。
阅读板块的主要教学目的是理解语篇内容。教材中的插图形象直观,生动活泼,非常到位地解释了文本内容。教师应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挖掘语篇细节,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连贯性和逻辑性[20]。
(2)设计趣味活动,增加语言密度。 英语课堂上,教师要面向全体学生,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在真实情景中运用语言的机会,并为学生提供语言支撑,增加课堂语言互动的频率,做到参与活动人多面广。学生只有口头练得多,笔头上才能言之有物,才能有效培养语言运用能力,提升思维品质[21]。
(3)借助影视、媒体,丰富文化知识。优秀的影视剧作品,总能让人精神愉悦。与小学生年龄相符的英语动画片,能让学生感受到纯正的英语氛围、地道的英语语音语调,起到良好的示范效果[22]。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播放影视剧中的片段,学生肯定印象非常深刻。例如,在《跟上兔子》系列绘本中,在A big basketball fan 中讲解shoot 一词,教师就选取了NBA比赛中各种投篮的视频。学生自然能对这个词语印象深刻,并且体会到运动员投篮时的心情,投中时的激动,活跃了英语课堂气氛。紧接着,教师让学生说说篮球运动员投篮时的内心活动,学生都很乐于表达。
结 语
写作活动本身就是一种思维活动,也是学生内在思维品质外显的过程[23]。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发展学生从口头表达转向书面表达的能力,主动学会将所学的单词、语法、句型等知识和技能整合到英语写作中。阅读是写作的基石,阅读的输入是写作输出的基础,因此提高思维品质必须基于提高思维品质的阅读。如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做好读写结合活动,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需要教师不断地探索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