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用摘要策略 提升概括能力
——以统编四年级语文教学为例
2020-12-03曾臻
曾 臻
(福建省福州实验小学,福建福州 350000)
引 言
什么是“摘要策略”?该如何利用摘要策略概括呢?摘要策略又是如何在常态的阅读教学中提升概括能力的?本文结合四年级语文教学,对这几个问题进行简略分析。
一、摘要策略的概述
摘要策略是一种成熟的阅读理解策略,也是一种后设认知策略,就是从文本中抽取出与中心有关的主要信息,通过整合,形成能代表文章主要含义的主题句。从摘要的认知历程来看,要获得文章要旨,读者需要删除不重要的信息、找出文章的主要概念,并透过语词归纳及段落合并浓缩文章内容,再以连贯而流畅的文字呈现文本初始的意义。
二、运用摘要策略提升学生概括能力的实践
(一)摘要策略的操作步骤
摘要策略可以通过以下步骤完成:第一,删除不必要的信息;第二,语词归纳;第三,选择或者撰写主题句;第四,对句子稍加润饰;第五,完成摘要。这几个步骤是循序渐进的,不能割裂开来。
首先,删除不必要的信息,就是删除段落中与主题不相关或琐碎的部分,再删除段落中的重复信息,找出文中的重点。“摘要”,顾名思义,即“摘取重要”。不必要的信息、与主题不相关或琐碎的信息,都不是重要、与主题有关的信息。其次,语词归纳。所谓的“语词归纳”,是将一连串性质相似的名词或者动词用一个概括性的语词来代替,以使文段重点更为精简。因为这一连串性质相似的名词在文段中其实表达的是同一个意思。例如,以“水果”来代替“香蕉”“苹果”“葡萄”,以“运动”来代替“游泳”“跑步”和“打球”。再次,选择或撰写主题句。主题句是作者对各段落重点及全文主旨所提供的信息。在此步骤中,读者须判断经过前两个步骤后留下的句子,是否足以当作主题句。若是,可直接将此句子纳入摘要;若不行,读者需要自行撰写主题句。最后,对句子稍加润饰。经由前三个步骤浓缩信息后所产生的摘要,读起来通常会不太连贯,必须做出一些调整改写,使信息连接更为合理、顺畅。
以《乡下人家》第二段为例进行操作示范。文段中,“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等句子,是对花和竹的具体描写,与主题“乡下人家”关系较小,故予以删除。“还有些人家”与“有些人家”意思相同,保留前者即可。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荫。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删除留下文段中的“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都是指花,因此归纳为“各种花”。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竹。”文段中留下的“有些人家”即可说明此段重点,因此作为主题句。
“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花,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竹。”对文段中的句子稍加润饰,改为:“有些人家,在门前的场地上种各种花,在屋后种竹。”
在摘要策略的实际操作中,学生常感觉语词归纳和选择或撰写主题句这两个步骤比较困难。为了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雨伞图和桌面图可以解决这两个问题。
雨伞图,以《巨人的花园》为例,检视文段发现“春天鲜花盛开”这个语句是可以归纳的,可以列为雨伞的支架,而且都在说这个花园的四季是如何漂亮,因此归纳为“花园的四季真漂亮!”并将之列为雨伞的主要骨架。归纳后的语词,再透过考虑每个伞骨的内容是否都包含于主要骨架。
桌面图,以课文《桂林山水》为例,文段通过删除不必要信息及语词归纳,可以找出漓江的水的三个特点——“漓江的水真静”“漓江的水真清”“漓江的水真绿”。将这些作为桌脚,然后考虑其中有没有哪个主题句可以涵盖所有重要句。若有,则作为桌面;若没有,再统整所有重要句的意义,创造出一个主题句。在这个文段中,并没有一句能够概括,所以要撰写。“漓江的水真静”“漓江的水真清”“漓江的水真绿”这三句话,都属于“漓江的水与众不同”这个概念的进一步说明,因此将之作为桌面。在桌面图完成后,可再检验每个桌脚的意义是否包含于桌面,以确认主题句的选择是否恰当。
(二)摘要策略的教学实践
(1)语文课堂上摘要策略的指导。首先,选择适合概括段落大意的课文,指导学生运用摘要策略,概括课文段落大意,如指导《乡下人家》等课文段落大意的概括。其次,拟小标题。如指导四年级下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时,尝试用小标题的形式概括文中的三个小故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领会概括要抓关键、要简洁。最后,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如指导四年级下册《麻雀》等文时,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引导学生通过把这件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三者串联起来。此处侧重让学生把握文章主要信息来概括全文。
(2)课外阅读中对摘要策略的一些尝试。摘要策略法用于课外阅读中,主要表现为:“用摘要策略法为小说写摘要”或“用摘要策略法说一说这个故事的主要内容”[1]。
摘要策略还有助于提升概括能力。运用摘要策略时,学生需要判断重要信息,摒弃不重要的信息,摆脱重复信息和不重要信息,找出文段中的重点。语词归纳有助于了解词语的归类及其在文章中的含义,抓住重点,简略文章内容。选择和撰写主题句,有助于学生准确抓住文段主旨;润饰则可以帮助学生将所选出来的摘要重点串联并修饰成一句话,提高语言表达的流畅性。因此,通过摘要策略的学习,学生学到了以简约式、浓缩式、框架式的方式学习和理解知识,从而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概括能力。
许多研究显示,概括对小学生而言十分困难。如果能够掌握正确和有效的概括策略,就能够对文本进行科学解读,也就能从根本上解决文本解读中的诸多问题,使得阅读活动变得高效。因此,培养概括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高级目标,甚至是终极目标[2]。这应该是广大语文教学工作者需要着重培养学生的能力。
那么,摘要策略与我们平时所提到的概括有哪些关联和区别呢?我们课堂上所提到的概括往往是针对课内教材而运用的一种阅读方法。教师在教授和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时遵循着一般的经验,训练方法是零散、随意的,有时甚至是“隐蔽”的。摘要策略则更具科学性,由严谨的前后步骤构成,进行摘要训练时,学生对自己每一步的阅读行动都有明确的认识。在摘要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对何时、何种文本需要运用摘要也了然于胸,因此,这样的阅读是一种自觉的阅读过程。可以说,摘要策略和概括有着共同的目标,但摘要策略对培养学生的思维和阅读素养有更高层次的意义。
结 语
对摘要策略的研究与实践,让我们始终浸润在书香中,更是时时充盈探索和发现的喜悦。专业的对话,让我们的教学不再只是每天的例行工作,而是一个充满成长和惊喜的挑战。培养学生使用摘要策略阅读,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不是短时间就能够实现的,需要长时间的训练与磨合。阅读教学的探究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