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元文本解读从初中英语阅读教学的开始

2020-12-03浙江省湖州市志和中学

青年心理 2020年1期
关键词:童话剧文眼文本

浙江省湖州市志和中学 钱 俐

一、文本解读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地位

教学层面的文本解读,是指教师对文本的感知、理解、评价、创获文本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通过文本与作者及作者笔下的人、事、景、物进行心灵对话,实施“静态文本解读”确立的教学过程预设,实现、创生教学目标。

文本解读作为教学活动的基本成分之一,是教师和学生之间进行信息传递、信息加工、信息转换的主要途径。由于教材中的文本及学生都是富有情感的,文本中的情感和学生内心的情感能否产生共鸣,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对文本的解读。我们常惊叹于名师对教材的处理之巧妙,对文本内涵的挖掘之深入,总以为课上得好是因为他们的方法高明,而实质上是因为名师深厚的底蕴。由此想道:要想上好课,第一步要做的并不是研究教法,而应是如何去解读文本,因为巧妙的教法本身就源于对文本的准确解读。因此,阅读教学中对文本多元解读的研究将是一个亘古不变的课题。

二、基于文本解读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一)关注文本解读之体裁,激活文本外的相关知识

目前,越来越多的教师能根据文本特点和具体学情设计阅读教学活动,但很多教师设计的阅读活动趋于模式化,不同阅读文章的问题雷同,学生回答问题则照本宣科,致使其思维没有得到有效的训练。修改后的Go for it!教材丰富了文体,而不同体裁的文章在文本结构、写作目的、表现手法、语言特征都会有所不同,所需要的阅读方法也不尽相同。如八年级下册Unit 6 Section B 2c 是一篇童话剧,在初中英语教材中第一次出现这种体裁。但是授课老师只是粗浅地设计了几个问题,然后进行总结,既没关注文本的表现形式,也未能体会到童话剧的优美语言。

经典文本的微观解读一直以来都是难点,也是弱点。解读文本时可以借助文本外的材料或知识,比如文学常识、背景知识等,但一定要立足于文本自身。以上教师在文本解读时应关注童话剧的文体特征,激活旁白提及的背景知识,帮助学生理解故事和人物性格,在此基础上,强调人物说话时的心情和语气,并引导学生通过关键信息来确认缘由。如:继母对两个孩子的厌恶可通过“Get up, lazy children!”“You bad children!”来感悟,从“Don’t worry! I have a plan to save us”“Never mind! Just keep walking.”则读出了Hansel的机智、果断和勇敢。同时鼓励学生在模仿的时候融入自身的体会,再用语言、眼神、表情、肢体等有效地表达出来。还可要求学生戴上道具,将童话剧在舞台上淋漓尽致地表演出来。学生通过不断地参与和体验,对文本中人物的性格会更加了然于心。

有些文章有特定的写作背景,如果不了解相关背景知识,理解起来就可能有难度。就上面的童话剧而言,读完后孩子们都不由自主地对继母产生强烈的憎恨,对Hansel and Gretel 的父亲的言听计从和软弱无能深表厌恶,童话剧存在着部分消极、负面的信息,可能会造成学生把这种情绪迁移到生活中去(尤其是离异家庭),造成对继父母的恐惧和排斥。所以,强调这个童话剧是在自然灾害严重、民不聊生的背景下发生的这一点显得尤为重要,而且为了传递正能量,应更侧重引导学生去发现Hansel 的机智、勇敢,以及那种与邪恶势力作斗争的顽强精神,从而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阅读离开了文本,必定是不得要领的。教学时关注文本的特点,引导学生用心品味、感悟独特的语言形式,以提高言语表达能力。

(二)探寻文本解读之源泉,准确理解和感悟文本的内在联系

通常情况下,阅读文本是以语篇的形式出现。阅读教学应采用整体教学模式,强调先对文章进行宏观把握,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整体特点,然后再深入分析各个部分。不少教师在进行文本解读时本末倒置,总是过分关注语言知识和语法结构等细节,却忽略了文章发展的主要线索和文章的整体结构的内在关联性,造成阅读教学效率低下。比如针对八年级下册Unit 7 Section A 3a 的文本,授课老师就每个段落进行生词和语言点的处理之后,设计了如下教学环节:Find out more comparisons in the passage and underline them. Can you say the phrases in English? Work in groups. Retell the story according to the four parts.

粗粗一看,活动环节好像挺有型的,但仔细一琢磨,这三个步骤没有任何关联,都只是在重复一些支离破碎的语言知识,授课老师忽略了文本的主要线索和段落之间的内在联系,根本没有挖掘出尽管珠峰危险重重,但是Humans can sometimes be stronger than the forces of nature.以及We should never give up trying to achieve our dreams.的文本内涵,从而偏离了编者的意图,未能体现文本的教育价值。

文本解读实际上也是教师与编者对话,文章的线索往往与文本的内容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常常会告诉或暗示文章的内容、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看法及倾向性。一句话,就是让学生认识并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是怎样通过语言形式来表达的。所以,要有意识地让学生品味文本的语言形式、学习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方式方法,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三)立足文本解读之主体,寻找学生和文本的平衡点

很多时候,许多老师都会这样感叹:这么简单的文章,教给学生什么呢?比如七年级下册的Unit 6 Section B 2b 讲述了端午节Zhu Hui 的家人在中国的活动和寄宿家庭在美国的活动。授课教师的教学设计很肤浅,只对书本四个钟面显示的时间进行了机械操练。而2a 的读前活动的要求是:“Look at the clocks and ask your partner about the time in different places.”(Beijing, Tokyo, New York, Sydney)目的在于通过问答“What time is it in …”发现它们的内在联系,体会时差的概念,为文本中相同时刻中美两国的家庭不同的生活场景和活动做铺垫。但很多教师不解编者意图,对此任务指令视而不见,仅停留在对话的机械操练上,如此浅层次的pairwork 起不到任何发展学生的作用。甚至也有老师觉得2a 编排过于简单,干脆略过。由于教师没有注意到in different places 这个关键信息,加上学生基本上都没有出国的经验,理解文本时遇到了较大的困难。

在文本解读时,我们需从学生阅读体验的角度去选择合适的解读,了解到学生可能读到哪一层面,“孩子们想知道什么?孩子们通过什么方法获得这些的?依孩子们的水平能知道什么?”哪些地方可能是阅读难点,尽可能找出学生对文本一知半解或陌生的地方,从而确定教学的出发点,使我们建构的教学内容更有针对性。

(四)挖掘文本解读之内涵,抓住文本中的“文眼”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是人们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任何题材和体裁的文本,都是作者用书面语言来表达情感和交流思想的表现形式。教师应该引导学生感受文本的情感内涵,让学生深入理解文本。比如上文提到的七下Unit 6 Section B 2b 的文本,很多老师只是强调了现在进行时这一语言结构,所以设计的活动都只是反复地操练现在进行时。

殊不知,由于文化的差异,美国没有端午节;由于时差的关系,中国端午节的当天,美国正值端午节前夕。渗透了这两点,学生才能理解为什么两个家庭进行着截然不同的活动,才能体会为什么Zhu Hui 渴望吃到mom’s delicious zongzi,从而更进一步体会Zhu Hui 为什么会觉得There’s still “no place like home”。正如 “每逢佳节倍思亲”的诗句一般,离家在外求学的游子对家的思念溢于言表。

“文眼”是艺术作品构思的凝聚点,解读文本,就要抓住文本中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文眼”。 Unit 6 Section B 2b 的文章,前面娓娓叙来,直到结尾处,水到渠成,点出文眼There’s still “no place like home”。抓住了这个文眼,就可以顺藤摸瓜,更好地去解读文本,有助于我们真正地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

三、多元文本解读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王菘舟老师曾经说过:解读文本首先要不以教师身份,不带教学任务,以一个普通读者的心态来欣赏作品,获得自然的阅读体验和真实的审美直觉。在直面文本的基础上,从文本中“走出来”,用自己的学识、智慧、文化底蕴再创造一个我心中的文本。所以,当我们在备教材时,应该以一种“读者”的心态去对文本做全方位、多层面、立体式地细读与深究。即以不同的身份去读文本,用不同的思维去分析文本,要在纵向的文本延伸中求得文本内涵的丰厚和充盈,尽可能拓展教学的宽度,拓宽师生教学、学习的视野,让教学变得大气、厚重。从而让学生能够真正走进文本,从中获取信息,培养阅读思维能力,真正达成阅读课的教学目标,发展思维品质,形成文化理解,塑造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英语学科核心素养的形成和发展。

猜你喜欢

童话剧文眼文本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小兔手指偶
Haste Makes Waste拔苗助长
抓住文眼,让文本解读更有效
作为“文本链”的元电影
The Ugly Duckling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浅析幼儿园童话剧表演的指导策略
散文阅读有方法
巧用“文眼”,为阅读教学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