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尿毒症临床效果及对患者残余肾功能的影响
2020-12-03闫章炳
闫章炳
云南省昭通市鲁甸县人民医院 云南昭通 657108
尿毒症的症状表现十分复杂,治疗难度较大,多数患者由于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而死亡[1]。最近几年,多数研究发现单独应用血液透析治疗的病情改善效果不力量,因此,实施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的方式对尿毒症治疗,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2]。现对尿毒症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的效果与对残余肾功能的影响予以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7年4月至2019年4月这一期间,随机选取本院收治的94 例尿毒症患者,全部患者都通过肾功能检查等确诊,都自愿参与此次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将合并其他脏器严重疾病、恶性肿瘤以及精神障碍患者充分排除。按照数字表法分为2 组,对比组47 例患者中,有男性21 例,女性26 例,年龄40-74(57.46±17.54)岁。实验组47 例患者中,有男性23 例,女性24 例,年龄41-75(58.46±17.57)岁。两组患者经统计分析发现性别等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
1.2 方法
对比组采用血液透析治疗,3 次/周,4h/次,每分血流量位置在200-250ml;实验组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血液透析治疗方法与对比组一致,每周第2 次血液透析2h 后开展血液灌流,1 次/周,2h/次,,灌流容量80ml,面积1500m2,结束后持续血液透析。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与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与治疗后血尿素氮、血肌酐、甲状旁腺激素、残余肾功能水平的变化情况。
1.4 统计学分析
按照统计软件SPSS21.0 分析所得数据,计量资料(如残余肾功能)以(±s)表示,检验为t,P<0.05 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血毒素水平
如表1:两组患者治疗前血尿素氮、血肌酐以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的对比(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以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而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尿素氮、血肌酐水平的比较(P>0.05);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对比组低(P<0.05)。
表1:血毒素水平(±s)
分组 例数 血尿素氮(mmol/L) 血肌酐(μmol/L) 甲状旁腺激素(ng/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7 19.53±5.63 10.23±3.33 917.53±180.54 374.52±104.46 588.83±146.32 172.33±74.57对比组 47 19.54±3.53 10.53±3.52 918.13±186.56 375.13±103.42 586.43±146.32 229.42±101.36 t 值 - 0.0103 0.4245 0.0158 0.0284 0.0795 3.1103 P 值 - 0.9918 0.6722 0.9874 0.9774 0.9368 0.0025
2.2 残余肾功能水平
如表2:治疗前两组患者残余肾功能水平的比较(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残余肾功能水平均比治疗前低,而实验组的降低幅度比对比组小(P<0.05)。
表2:残余肾功能水平(±s,ml/min)
分组 例数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47 1.54±0.69 1.16±0.43对比组 47 1.63±0.63 0.59±0.22 t 值 - 0.6604 8.0903 P 值 - 0.5107 0.0000
3 讨论
尿毒症是一种常见的肾病,血液中包含多种毒素,如尿毒素以及血肌酐等。尿毒症患者会产生水电解质紊乱的表现,降低残余肾功能[3]。现阶段,血液透析是常用的治疗尿毒症方法,借助超滤脱水和弥散透析,清除血液中毒素,确保水电解质的平衡。血液透析虽然可将血液中的小分子有毒物质清除,但不能完全清除大中型分子物质,长时间进行血液透析会对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造成抑制,对白细胞吞噬功能造成破坏,进而影响残余肾功能[4]。中大分子物质的清除可使治疗效果有效提高,血液灌流属于常用的血液净化方法,可将机体内的中大分子有毒物质有效清除,将血液透析不足之处充分弥补。血液灌流的吸附容量较大,具有较快的吸附速率,可将血液中有毒物质有效清除,使水电解质紊乱情况充分改善[5]。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血尿素氮、血肌酐以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均低于治疗前;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比对比组低;治疗后两组患者残余肾功能水平均比治疗前低,而实验组的降低幅度比对比组小,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
总之,尿毒症患者采用血液灌流联合血液透析治疗,可使患者的残余肾功能明显改善,清除血液中的毒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