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的治疗与药物(一)
2020-12-03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主任医师 王 彦
山西医科大学研究生 乔 晶
今天,重点和糖友们谈的是药物治疗,需要强调的是药物治疗必须在饮食治疗的基础上进行。传统的口服降糖药物主要有五类: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和噻唑烷二酮类。
1.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磺脲类是临床上最早应用的口服降糖药之一,包括格列本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格列喹酮及格列美脲等。磺脲类药物是通过刺激胰岛β 细胞分泌胰岛素,使体内胰岛素水平增加来发挥降糖作用的。因此只能应用于胰岛功能尚可的2 型糖尿病患者,不能用于1 型糖尿病或者胰岛功能较差的2 型糖尿病患者。磺脲类药物起效慢,半衰期相对长,需要在餐前半小时服用。
磺脲类药物常见的副作用是药物性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不推荐其与短效胰岛素联用。对于仅餐后血糖升高的糖友们,可以选用格列喹酮等短效制剂,而空腹血糖和餐后血糖均升高明显的糖友们可以优先考虑格列美脲、格列齐特、格列吡嗪等中长效制剂。
另外,糖友们常说的消渴丸,其实是含格列本脲和多种中药成分的复方制剂,降糖效果与格列本脲相当。由于严重低血糖有致命或诱发心梗、卒中等风险,而体重增加会增加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因此使用磺脲类药物时,务必要有医生的指导。
2.非磺脲类胰岛素促泌剂
格列奈类药物是非磺脲类的促胰岛素分泌剂,包括瑞格列奈、那格列奈和米格列奈等。格列奈类药物也是通过刺激胰岛素分泌发挥降糖作用的,与磺脲类药物不同的是它起效快,半衰期短,所以也称餐时促泌剂。格列奈类药物需在餐前即刻服用,不需要等待半小时。常见的副作用也是药物性低血糖和体重增加,但低血糖的风险和程度均较磺脲类药物轻。此外,格列奈类药物经肾脏排泄量少,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于肾功能不全的患者。
3.双胍类
其代表药物是二甲双胍,众多国际国内指南均推荐二甲双胍作为2 型糖尿病患者控制高血糖的一线用药。临床试验显示,二甲双胍降糖的同时还可减轻体重,并降低2 型糖尿病患者的心血管事件。
单独使用二甲双胍不导致低血糖,但二甲双胍与胰岛素或胰岛素促泌剂联合使用时亦可发生低血糖。二甲双胍不损伤肾脏,但是当肝、肾脏功能明显损害时,二甲双胍的代谢产物乳酸不能正常排泄,会增加乳酸性酸中毒的风险,因此肝肾功能不全、严重感染、缺氧或接受大手术的患者不建议使用二甲双胍。二甲双胍的常见副作用是胃肠道反应,建议从小剂量开始再逐渐增加剂量,并根据患者的耐受度及病情调整用量。当造影检查如使用碘化对比剂时,需暂时停用二甲双胍。
4.α-糖苷酶抑制剂
α-糖苷酶抑制剂是一类作用于小肠上皮的降糖药物,它通过延缓葡萄糖吸收来降低餐后血糖。我国居民多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要食物成分,因此该类药在我国糖尿病治疗中占据重要地位。国内上市的α-糖苷酶抑制剂有阿卡波糖、伏格列波糖和米格列醇,通常建议在进食第一口食物时与餐同服。α-糖苷酶抑制剂常见不良反应是胃肠道反应,如腹胀、排气增多等。单独服用α-糖苷酶抑制剂通常不会发生低血糖,但如果与其他类药物联用出现低血糖时,需直接给予葡萄糖口服或静脉治疗。此处强调,低血糖时,如果患者意识不清晰不允许口服任何食物,以防导致窒息,需尽快医院就诊给予葡萄糖静脉输注来纠正低血糖。
5.噻唑烷二酮类
噻唑烷二酮类药物是20 世纪90 年代上市的降糖药,它主要通过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来降低血糖,包括罗格列酮和吡格列酮。此类药物单独使用时不发生低血糖,体重增加和水肿是其常见的不良反应,这些不良反应在与胰岛素联合使用时表现更加明显,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上述传统的口服降糖药物在糖尿病治疗中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更多新药的研发上市,糖尿病的治疗理念也发生了重要的改变。目前,各国指南均强调降糖药物的选择应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预期寿命、个人意愿及耐受性等多因素综合考虑,包括制订个体化的血糖控制目标和治疗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