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学教学生活化研究

2020-12-02傅柳华

数码设计 2020年12期
关键词:科学教学素质教育生活化

傅柳华

摘要:本文结合多年来进行的科学专业知识教学及初高中六年来对科学知识的学习,依据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提出科学教学生活化的重要性及具体的策略。

关键词:科学教学;生活化;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2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129(2020)12-0221-01

引言:科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科学教学应该从身边的一个个鲜活的科学现象入手,诠释科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其中,注重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又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科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初中会接触到很多与科学有关的生活问题,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联系实际,帮助学生拓宽视野,开拓思路”由于学生不注意观察、解释生活中的科学现象,不能发现和探究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这必然影响着他们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质量。在全面推进新课程的形势下,我们的科学教学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个人体验结合起来,让学生感到生活离不开科学,生活中处处有科学。那么,科学教学如何生活化呢?

1 从生活现象引入新课教学

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常常从学科的角度提出问题,这样引出的问题学生可能感到意义不大,而且觉得十分生疏。学生的大脑不是一张白纸,在学习科学前他们已经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教师应当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并从中引出所要学习的内容,这样学生就会觉得科学是很实用的一门学科,使学生感受到科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和动力。为了使学生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有效建构,教师应当为学生提供大量的事实证据。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对知识有真切的感受,才不会只有在抽象的水平上对概念和规律进行记忆。为此,教师在引入新课时,应当将科学知识与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为学生建構知识提供有力的支撑。

2 把教学内容生活化

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教学即生活”,生活世界成为课程的内容。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他的“生活教育”中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  。但是在传统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比较重视学生解题技巧的训练,而忽视了学情分析,远离了学生的生活,远离了学生的实践,我们的教学活动内容应扎根于现实生活,对生活的意义进行探寻,对人生进行有意义的指导,使自然生命体在体验生存、体验生活、体验生命中达到对人生意义的感悟与领会,满足其追求生活意义,超越现实与自我,进行创造的精神生活的需要。让学生将学习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中解决实际问题,从而将所学的知识转化为能力。

如:减少酸雨的途径之一—— 脱硫技术,在含硫的矿物燃料中加入生石灰吸收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硫 ,这种方法称为“钙基固硫”;另外也可以采用烟气脱硫技术,用石灰浆液或石灰石在烟气吸收塔内循环,吸收烟气中的二氧化硫。通过这些创造生活课堂,即关注学生的主体和活生生的经验与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把知识技能的教育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促进学生经验的改组,促进学生书本知识向实践能力的转化,促进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3 从生活经验到科学概念

3.1 重视联系,促进同化。奥苏伯尔提出的“先行组织者”理论强调,新的概念和原理的学习应与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观念建立合理的联系,才能产生有意义的学习。新旧概念的相互作用,就是新旧意义的同化,其结果是新概念纳入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原有的认知结构得以丰富和扩大。概念同化就是指学习者利用原有认知结构中适当的概念来学习新概念的一种方法。这一观点不仅是有效教学的重要基础,同时也为教学设计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法论。

3.2合理筛选,满足教学。每个学生的生活以及从生活中获得的经验都是独特的和不断变化的,教师与学生具有不同的生活世界,教师和学生之间容易形成“代沟”,因而教师不能以自己现有的生活经验或自己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经验去揣摩学生的经验,而应该关注广泛的学生生活。教师在筛选学生的生活经验时,应该遵循以下筛选原则:(1) 切适性原则(2) 亲和性原则(3) 易表象原则。

4 将课外延伸生活化------可以联系生活,讲解生活中的科学故事

教学中充分发掘并渗透生活中的科学故事, 不仅能满足学习的好奇心理,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而且, 往往能使学生从中产生知识的顿悟。

例如在学习白磷的性质时, 让学生分析夏天晚上农村野外出现“鬼火”的原因;学习二氧化碳的性质时,介绍意大利某地的一个奇怪山洞———“屠狗洞”, 并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它可以使人窒息, 不懂科学可能无辜丧生的道理;学习一氧化碳的性质时, 介绍家庭煤气中毒的事故; 学习氮的固定时, 让学生分析中国农谚“雷雨发庄稼”的内涵, 并介绍新疆与青海两省交界处的“魔鬼谷”;学习胶体的性质时, 介绍1999 年秋季在我国上海、北京等城市上空相继发生的“飞碟”现象, 后经专家解释和论证, 原来是“飞机造成的假象”…通过对故事教学中知识的顿悟, 学生对白磷的自燃、二氧化碳的密度、一氧化碳的毒性、氮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等知识感到更加的亲切、明了 。

5 使课后作业生活化

作业是初中科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课程理念下,适当选择生活化作业可以巩固教学生活化的效果。教师在布置练习、作业时应精心创设生活化情境,能使学生在真实的问题情境中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学习,从而获得认识、感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主动建构。

参考文献:

[1] 王韵超,高中科学教学的生活化策略,32

[2] 葛庆敏,新课程背景下初中科学教学生活化的探索,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09,2 ,24-26

[3] 周卫华,高中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有效途径,2009,12

[4] 王后雄,从生活经验到科学概念:科学教学起点的教学策略,课程与教学教育科学研究,2009,4,

猜你喜欢

科学教学素质教育生活化
不忘初心,落实素质教育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在素质教育中树立文化自信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浅析我国的素质教育政策
小组合作在科学教学过程中的应用
给学生带得走的智慧
小学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