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安培训中心16 例肺炎支原体聚集性感染的流行与临床特征分析
2020-12-02卢向鹏黄耿洪绍彩汪斌
卢向鹏 黄耿 洪绍彩 汪斌
(武警广西总队医院内一科 广西 南宁 530000)
肺炎支原体(Mycoplasma pneumoniae,MP)感染是一种常见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其次是日常生活接触传播(主要是通过被污染的物品如公共用品等),而各年龄段人群对其有普遍易感性。MP 常在家庭内传播,暴发流行则往往发生在学校、幼儿园、军营等较人员密集封闭的场所。感染后潜伏期约1~3 周[1]。对于MP呼吸道感染具有聚集性、暴发流行性的特点,基层卫生人员存在认识了解不足的情况。本文将保安培训中心16 名学员MP 聚集感染情况进行统计,分析流行特征、临床特点,总结诊治经验,为基层卫生防疫工作中类似疫情防控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保安培训中心自2020 年1 月—2020 年2 月,共有16 名学员因低热、咳嗽、咽痛等主诉到卫生院就诊,诊断为急性上呼吸道感染,予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及复方甘草合剂治疗,上述症状无明显缓解。
1.2 方法
1.2.1 对发热和有呼吸系统症状患者使用统一的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个案调查。对未发病人员也逐一进行询问调查,测体温。收集发病人员年龄、性别、发病时间、主要症状体征。
1.2.2 发病人员到医院化验血常规、筛查病原体(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冠状病毒、Q 热立克次体、嗜肺军团菌、肺炎衣原体及肺炎支原体)、胸部CT 检查,记录治疗情况等资料。
2.结果
2.1 流行特征
2.1.1 发病时间分布:本次疫情自2020 年1 月13 日发生2例病例开始到2020 年2 月19 日发生最后l 例,前后持续37 天,共16例发病,发病率14.95%(16/107)。1月13日发生2例(12.5%),1 月21 日至1 月23 日发生3 例(18.8%),2 月5 日至2 月10日发生5 例(31.3%),2 月16 日至2 月19 日发生6 例(37.5%)。病例在时间的分布上表现为逐渐增多。
2.1.2 人群分布:均为男性,年龄18~28 岁。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史。无烟酒等不良嗜好。无外出疫区史。
2.1.3 空间分布:该培训中心共有107 人,共9 个班,集体住宿在同一幢楼内,该楼有5 层,2~4 层为宿舍,每层3 室,每室住1 班12 人,居住密度约4.0m2/人。室内通风尚可。病例出现的顺序基本上是从该楼4 层开始,然后扩散到3 层,最后到2 层。
2.2 临床特点
所有病例以感冒症状缓慢发病,咳嗽16 例(100%),咽痛10 例(62.5%);低热2 例(12.5%);鼻塞2 例(12.5%);肌肉酸痛乏力2 例(12.5%)。查体:咽部充血,双侧扁桃体Ⅰ度或Ⅱ度肿大,充血,双肺听诊呼吸音粗,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全部病例均到医院检查,血常规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分类正常15例(93.75%),升高1 例。呼吸道病原体抗体检测结果:肺炎支原体抗体15 例阳性(93.75%),1 例阴性,甲型流感病毒、乙型流感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腺病毒、副流感病毒、Q 热立克次体、嗜肺军团菌及肺炎衣原体抗体检测16 例均阴性,冠状病毒核酸检测16例均阴性。肺CT检查2例轻度支气管肺炎(12.5%),14 例无异常。无重症病例,所有病例未出现并发症。诊断为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鼻咽喉炎、扁桃体炎、支气管炎及肺炎。
2.3 防控措施和效果评价
防控措施:(1)2 例肺炎患者住院隔离治疗3 周(静滴阿奇霉素注射剂0.5g,1 次/d);鼻咽喉炎、扁桃体炎、气管支气管炎患者在隔离点隔离治疗2 周(口服阿奇霉素片0.25g 1 次/d,首剂0.5g)。(2)对密切接触者预防性服用阿奇霉素片0.25g,1 次/d,共6d(首剂0.5g)。(3)注意筛查新病例;严格落实晨午检、缺勤登记及原因追访。(4)严格落实疫情消毒制度,对校区及宿舍进行空气和物体表面消毒,宿舍加强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停止各种室内聚会、集体活动。(5)降低训练强度,保证休息睡眠,合理调整膳食营养。(6)加强学员呼吸道传染病防治知识宣传教育,提高卫生防病意识,消除由此产生的恐惧心理。(7)戴口罩,勤洗手,不共用生活用品。防控效果:采取上述防控措施后,患者治愈,无新发病例,疫情得到有效控制。
3.讨论
MP 呼吸道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包括鼻咽喉炎、扁桃体炎、气管支气管炎和肺炎等,多数为轻症表现,气管支气管炎发生率是社区获得性肺炎的20 倍。MP 呼吸道感染的10%~40%会发展成肺炎,但也有最高达20%的无症状感染者[2]。本次疫情病例的流行特征和临床特点与上述研究结果一致。但因条件限制,未能普查明确无症状感染者。
MP 感染的早期诊断对抗生素选择和有效治疗防控具有重要意义。MP 培养是诊断的金标准,但其检出率低、培养方法复杂且时间长,因此早期诊断价值不大,临床应用受到限制。而血清MP 特异性抗体检测是目前诊断MP 感染的首选方法[3]。综合本次疫情的流行特征、临床特点和血清MP 特异性抗体检测结果,可以判定此次疫情为MP 感染引起的聚集性疫情。1 例血清MP 特异性抗体阴性,可能与此病例发病1 周左右抽血留取标本,抗体产生较少及阳性率较低有关[4]。
治疗方面,大环内酯类、氟喹诺酮类、多西环素及米诺环素等四环素类抗生素是治疗MP 感染的常用药物。抗感染治疗的疗程通常需要10~14d,部分难治性病例的疗程可延长至3 周左右。MP 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耐药率近年来有所升高。有研究结果显示,我国成人社区获得性肺炎(CAP)患者中分离出的MP 对红霉素的耐药率达58.9%~71.7%,对阿奇霉素的耐药率为54.9%~60.4%,而耐药MP 感染可使患者发热时间延长及抗感染治疗失败[5]。本文结果提示MP 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阿奇霉素仍为有效的治疗方法,可能为本组病例病情较轻(支原体肺炎2 例,占12.5%),亚型不同,或本地区MP 对阿奇霉素耐药率较低[6]。MP 感染潜伏期较长,临床症状不典型,不易识别,常笼统诊断为“上呼吸道感染”,头孢类抗生素治疗无效。虽然MP 感染不是法定传染病,但易在短时间内聚集发病,甚至暴发流行。因此,基层卫生防疫部门及医务人员也应加强MP 聚集性感染发病的认识了解,提高警惕性和敏感性,对聚集性呼吸道传染病应尽早筛查病原体,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确保疫情有效防控,避免疫情扩散造成严重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