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实践探索

2020-12-02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蒋敏链

青年心理 2020年34期
关键词:课外学科德育

广东省广州市增城区派潭中学 蒋敏链

高中地理课堂分为课内课堂与课外课堂两类。课内课堂主要是师生教学课本的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应对高中地理学科的考试,并引导学生获得地理知识应用实践的方法和经验。课外课堂就是让学生把课本知识落实到现实,以加强地理的实践力,深化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与激情,从而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通过课内与课外两种形式的展现,可以更好地保障地理学科在德育教育中的针对性,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知识之余,有更加丰富的学习体验。以下,本文就高中地理教学与德育教育的融入渗透进行了阐述。

一、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的重要性

对于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融合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可以从三方面进行阐述。首先,从学生的角度来说。高中生的认知能力虽然发展到了较为成熟的阶段,但由于正处于青春叛逆期,对事物的看法过于偏重自身的理解,这也会导致高中生思想、观念容易被顽固化和偏激。在当前互联网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背景下,学生们在利用互联网的过程中,也容易被其中的负面信息所影响,这也使得为高中生树立良好的思想观念成为强烈的要求。而德育教育的目的就在于,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价值观,而通过与学科教育融合的方式,可以让德育教育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潜移默化地为学生的思想观念树立一个正确的“指明灯”。

其次,从高中地理学科的自身出发。“教育为本,德育为先”并不是泛指某个学科的任务,而是所有学科的整体性任务,将德育与高中地理学科融合,就是在落实地理学科本身的责任与义务。同时从地理学科自身的角度来说,将德育教育与地理教学融合,不仅可以有效凸显地理教学的魅力,同时也可以扩充地理学科本身的人文性、科学性,让学生在学习地理的过程中,感受地理学科的独特性,丰富学生的地理学习体验。

最后从德育的角度来说,通过与高中地理学科的融合,可以让德育的教育更好地发挥自身的隐性感染能力。学生通过对地理知识的学习,在感受地理知识内涵的同时,从地理的角度审视自身与环境、与自然的关系。将德育与地理学科融合,可以更好地保障德育教育有效、针对地实施。

总之,高中地理教师应当认识到其中的责任与使命,并积极投入高中地理的德育教育中,升华地理教学内涵,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在地理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成长。

二、高中地理与德育内容融合的主要原则

(一)主体性原则

不管是在高中地理教学中还是在德育教育中,其主体都是围绕学生来开展的。而教学内容或是教学形式是否能够体现出学生的主体性,其关键还在于教师对实际教学的思考与分析。从教育教学实际角度出发,不少教师受到传统教学理念的影响,在挖掘高中地理德育教育上并没有从学生作为教育教学主体的角度来思考,导致或是内容体现得过于简单,或是忽视学生的实际理解能力,让课堂很大程度上失去教学的效果。因此,在高中地理德育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应当考虑到学生在这个过程中的主体性,结合学生实际认知规律与学生学习需求进行教学,这样才可以为德育教育落实打下良好基础。

(二)针对性原则

要想做好高中地理学科与德育教育有效融合,教师还要在融合的过程中具有针对性。而针对性,主要体现在教师的挖掘过程中。地理课堂的两大核心问题是:教什么和怎么教?对此,教师要结合地理课堂的学科特质及德育教育内容开展教学。此外,针对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结合学生出现的问题,在地理课堂中进行有效的疏导和引导。这样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教育才能够更好地体现在地理学科中,从而也激发出了地理学科的内涵知识和外延作用。

(三)互动性原则

不管是高中地理教学的实施,还是德育内容的展现,都是需要师生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和互动才能实现的。通过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不仅可以提高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氛围,同时也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能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这对于实际课堂教学是有着极为重要的帮助的。互动性原则也不只停留在师生之间的互动,还可以是生生之间的互动,教师通过布置相关学习任务,引导学生去进行沟通与讨论,这不仅可以彰显出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同时也有益于学生思维上的有效发散,帮助他们对教学内容产生更为深刻的 理解。

三、高中地理教学与德育内容的融合途径

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想要让德育教育更具质量性,不仅要从课内与课外的角度出发,更要从学生实际的认知能力、认知理念角度方面来进行分析,秉持以生为本的重要教育理念,让德育教育与学科知识进行有效的融合,这样才可以保障地理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双丰收。

(一)地理课内课堂与德育内容的融合

我校上课使用的课本为人教版地理必修1、2、3,必修1 为自然地理,必修2 为人文地理,必修3 为区域地理。整个高中阶段地理学科的内容均与《指南》中的德育内容息息相关,例如,自然地理可以主要体现在生态文明教育中,人文地理与区域地理可以主要体现在理念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中。再如,讲授高一地理必修2 第五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思考近年热门时事“港珠澳大桥布局特点”,“港珠澳大桥”的建成说明了:第一,我国是一个文明、和谐、法治的社会主义国家,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阔步前行,建造港珠澳大桥这种超级工程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第二,港珠澳大桥的作用主要体现在公路运输,便于香港、澳门、珠海三地人员的往来,缩短时间,完善中国目前公路交通网。第三,建设港珠澳大桥是我国政府支持香港、澳门和珠三角地区城市快速发展的一项重大举措,是“一国两制”下粤港澳地区密切合作的重大成果。在阐述完港珠澳大桥建成的历史和政治意义后,结合地理学科,引导学生分析:第一,伶仃洋是弱洋流海域,影响新建桥墩的大量淤泥需采挖,但淤泥又为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过度采挖会导致灾难性的变化,如何避免污染海域环境?第二,港珠澳大桥需穿越中华白海豚生态保护区,对海洋生物造成威胁,如何在实施过程中保护野生海洋动物不受施工的威胁?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认识到祖国的强大,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另一方面,让学生思考如何运用所学知识有效避免发展中造成的负面影响。

(二)地理课外课堂与德育内容的融合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中小学课程体系,教育部组织对《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 年版)》进行了修订。新增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明确要求将学科核心素养和学业质量标准写进课标。

其中,地理科的核心素养是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地理课外课堂,蕴含着更为丰富的德育内容,但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教师还要重视这个过程中的深入探索与思考。我校在落实学生地理实践力方面,每年都会组织部分高一学生到派潭老街进行课外考察,主题为“走访派潭老街,培养地理实践力”。我们把学生带出去前会跟学校相关部门申请,获得批准后再与学生进行外出前的培训,告诉学生外出时要注意个人人身和财务安全,要听从指导教师的指挥,让这次活动能有序、高效地进行;另外,针对本次外出的三个探究主题活动,提前给每个同学分发相关材料进行思考并在回校后对本次考察进行一次总结。总结主要分为三部分:一是总结派潭老街的自然地理环境特点,包括其气候、植被和河流地貌;二是总结派潭老街的形成与发展,包括了派潭老街因河而兴、一河一街,酿就持久的繁荣;三是总结今后派潭老街的保护与发展,目的是让学生回归课本基础知识并学以致用,举一反三。

在整个课外活动中,指导教师会全程跟队,使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更加亲密,学生之间关系也更加友好,最重要的是让学生主动关心身边的地理现象,发现地理问题,让知识在实践中提升。培养地理实践力,也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在整个活动过程中,我们要求学生要以最高的标准要求自己,外出时一定要举止文明,遵守规章制度等。通过实践展示我校优良传统“勤行致远”,“我行、我能行、我肯定行”。我们的地理实践活动把德育内容渗透在课外教学当中,让学生走出校门时能明礼诚信、立德树人,早日成为社会的骄傲、祖国的栋梁。

要想让德育教育有效地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渗透,教师应当在不断实践中创新教育教学方法,在地理教学过程中,高中地理教师应把课本理论、课外实践和德育内容进行进一步的结合,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国家培育出合格的公民和栋梁之材。

猜你喜欢

课外学科德育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学科新书导览】
《中国德育》
小满课外班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我的“课外老师”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超学科”来啦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借问学科哪家强?尽言洄服有良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