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课堂情景教学,提高小学数学课堂效率
2020-12-02江苏省丰县华山镇中心小学刘庆端
江苏省丰县华山镇中心小学 刘庆端
情景教学最早源于已故的李吉林老师在语文教学中的研究,但这一教学思想并没有止步于语文,而是将语文情境教学实践中探索出来的规律提升为适用于各学科的一般规律,并基于此提出了情境教育促进儿童发展的“五要素”:以培养兴趣为前提,诱发主动性;以指导观察为基础,强化感受性;以发展思维为核心,着眼创造性;以激发情感为动因,渗透教育性;以训练学科能力为手段,贯穿实践性。其后,在李吉林老师的带领下,各学科老师将“五要素”与各学科的特点以及儿童的发展特点相结合,提炼出各科情景教学的策略。
伴随着教育的发展和进步,课堂逐渐成为小学生学习和成长的重要场所,以及教师进行教学的重要阵地。由此看来,对小学生和数学教师而言,课堂教学成为小学数学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和形式。针对小学生心智发育未完全成熟的特点,教师更需要创新课堂教学方法,尝试将情景教学引入课堂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打造高效课堂。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剖析情景化教学方法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运用,以期提升课堂教学效率,完善课堂教学方法。
一、引入生活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引入生活情景是指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将课程内容与实际生活相结合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小学数学主要是生活化和情景化的知识点,因此,这种方法适用于各年级的小学数学教学。书本上的文字化教学内容和传统教学中的枯燥讲解很容易让学生产生困倦心理,从而使学习效率低下,有效地联系生活情景则可以很好地让学生掌握到关键知识点,并更好地促进对知识的记忆,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改善学习状态。
例如,在低年级学生学习“元、角、分的换算”时,教师可以将自己平时购物的经历作为情景引入课堂,再鼓励学生大胆描述自己平时与父母前往菜市场时“付钱、找钱”的经历,合理将生活中的点滴小事融入单位换算教学中,提升学生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此同时,这些生活经历可以很好地帮助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把单位换算和加减法的认识相结合,让低年级学生了解到各个数学知识间的联系性,从而更好地迎接接下来的学习。
在指导中年级学生“认识平均数”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将平时考试后全班成绩的平均分计算方法教给学生,再让每位学生整理自己平时的单元测验分数,各自进行平均分计算。将这些内容引入课堂贴合学生平时的学习生活经历,而且可以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进一步进行学习状态的调整,提高学习效率。
以高年级学生学习“立体图形的认识”一课为例,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的形状作为长方体的典型案例,并回忆生活中常见的长方体、正方体以及圆柱的物体进行描述。另外,为了进一步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教师可以通过图片展示故宫、巴特农神庙、罗马斗兽场等著名古典建筑物,鼓励学生指出建筑中立柱、房屋、屋顶的形状,从而增进学生对立体图形的了解和认识。
由此看来,通过课堂教学的生活情景化,许多在课堂上不能有效反映出的教学内容,都可以在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中得到很好的体现,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教师的教学效率也得到了相应的提升。
二、开展活动情景,提升学习乐趣
开展活动情景是指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增设一些与数学教学内容相关联的活动,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发展创新思维。而对于处在好奇心旺盛时期的小学生,教师应当给予更多机会让同学们自行动手操作,从而更深刻地理解课本中的内容。
教师在指导低年级学生识数并进行简单计算时,可以为学生准备小棒,正方片和简易算珠等教材配备的实践材料,让学生自行动手进行识数、摆数字和简单加减法的练习。这样既可以满足低年级学生“自己动手”的愿望,激发孩子们对数学课堂的喜爱,又在其中融入教学内容,一举两得。
在针对中年级学生的计算练习课堂中,教师可以摒弃传统的“课堂刷题练习”模式,将学生分组并提供口算题卡进行小组竞赛。伴随着长时间的游戏化练习,一方面锻炼了学生口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另一方面活跃了课堂气氛,更加增强了孩子们的自信心和竞争意识。
在高年级学生“立体图形和三视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小正方体,并将学生分为两人一组。组内学生可以互相为对方搭建小正方体模型,并在观察模型后画出正视图、侧视图以及俯视图,最后将三视图在小组间进行分享和纠错。这样的教学方法锻炼了高年级学生搭建模型和动手能力,以“手脑结合”的方式接受新知识,更加强了课堂中学生之间的互动。
因此,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活动情景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教学内容,而且有效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加强学生的动手能力;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挖掘潜能;很好地提高了数学课堂的效率,优化教学。
三、创设多媒体情景,优化学习体验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科技逐渐被引入日常教学中。在传统教学模式中,学生处于一种被动学习状态,这很难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理解深层知识,但信息技术和多媒体可以营造出良好的视频教学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感官,使深层次数学知识变得直观浅显,从而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例如,在指导学生解决“相遇与追及”应用类问题时,利用多媒体帮助学生代入情景就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以下题为例:铁路旁有一条小路,一列长为110 米的火车以每小时30 千米的速度向南行驶,8 点追上向南行走的一名军人,15 秒后离他而去,8 点6 分迎面遇到一个向北行走的农民,12 秒后离开这个农民,问:军人和农民何时相遇?
相遇与追及问题一直是小学数学应用问题中的一项难点,如上题所示,无静止参照物,变量多,数据烦琐。枯燥复杂的数据很难引起小学生的兴趣,甚至无法使他们耐心读题分析。教师可以尝试利用多媒体技术,将上述应用问题以视频的形式展现给学生,刺激他们的感官以分析数据,列出表格帮助解决问题。
利用多媒体情景刺激学生感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下将知识掌握,作为日常教学的辅助手段,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解决问题能力,从而有效提升课堂效率。
四、推行互动情景,促进师生交流
数学课堂中的教学活动离不开师生间的互动,而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可以为学生的思考和交流提供充分的时间。小学生的思维模式虽然还未完善,但也是具有一定知识储备和灵感的,这就要求教师不再“独霸课堂”,不拘泥于传统的知识灌输教育模式,而是在课堂上构建出与学生的“互动情景”,把部分话语权交给学生,与学生共同进步。
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是通过简练的文字叙述用数学语言直接呈现其逻辑性。而对小学低年级的数学教学,应当符合儿童的生长发育特点,这就要求教师针对低年级学生的数学教育以引导和鼓励为主。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予以表扬,这样可以提高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从而提升课堂效率。
对于思维模式逐渐形成的高年级学生,他们已经拥有或多或少的独立思考能力,针对这一点,教师应放弃“满堂灌”的教学模式,适当减少学习任务和知识量扩充。在提出问题后,教师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在数学课堂中推行互动情景教学,可以激发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思维活跃度,从而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总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用情景教学模式,增强学习趣味性,激发学生探究欲望,让学生主动接受原本生涩的理论知识,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