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巧用家长资源优化主题活动

2020-12-02江苏省阜宁县东风路幼儿园姜黎黎

青年心理 2020年31期
关键词:资源幼儿园家长

江苏省阜宁县东风路幼儿园 姜黎黎

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过:“幼儿教育是一种很复杂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也不是幼儿园一方面可以单独胜任的,必定要两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纲要》中也指出:“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教育是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因此,幼儿园教育只有将家长的积极参与和教师的正确引导相结合,才能达到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我们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注重挖掘、利用家长资源,既让家长参与进来了解幼儿园的教育内容,也让学校的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使“家”“园”之间有了更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

一、在发现中挖掘资源

《纲要》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每个家长都有不同的职业、爱好、特长,也都是我们开展活动时非常有价值的资源。在日常活动中,抓住教育契机,有效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不仅能弥补幼儿园教育资源的不足,丰富我们的主题活动,还能让幼儿获得更多的经验。

案例:在主题活动《有趣的芦苇》中,我们请家长和幼儿共同利用芦苇制作一个物品来布置我们的活动区域。成果展示当天,幼儿们有的带来了芦苇花做的创意画,有的带来了柴秆做成的小船、房子等。突然,一个小朋友指着其中一间小房子说:“你们看,这间房子是用柴秆和绳子做的,不像那艘小船是用胶水粘起来的。”我仔细一看,原来这间房子是在把柴秆做成柴帘的基础上再搭建成房子的。这时,朋朋兴奋地说道:“这是我爷爷做的,要先把柴用绳子扣起来,然后把房顶什么的剪下来,最后再拼成房子。”我一听,原来他爷爷会打柴帘,那为何不把他的爷爷请到幼儿园教小朋友们制作柴帘呢?于是在跟朋朋爷爷取得联系后,他表示非常愿意来教小朋友打柴帘,并给班级的小朋友们上了一堂生动有趣的手工课。

反思:以前我们总是认为只有高学历的年轻家长才是我们可以利用的资源,而一些低学历、年老者则往往被我们忽视。但在这次芦苇制作活动中,无意发现了朋朋爷爷会打柴帘的这一技能,并邀请他为幼儿亲身授课,不仅丰富了孩子们的活动体验,也让我们认识到家长资源的多元性,每个家长都有着自己的优势和强项,家长们的任何特长、技能、经验等都有可能成为宝贵的资源。只要我们用心去发现,善于分析和使用这些多样资源,就一定能发挥它们的最大价值。

二、在参与中转变理念

《纲要》指出:应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与主动参与,并积极支持、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家长的理解、支持与参与是幼儿园主题活动开展的坚强后盾,可以为主题活动的开展带来多元化的补充,家长的参与不仅可以丰富幼儿的游戏材料,拓展幼儿的游戏形式,更可以让家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转变理念。

案例:在中班开展主题活动“你好,秋天”时,我们请家长利用周末的时间与幼儿一起走进自然,用收集到的落叶共同创作一幅树叶贴画。我们首先在微信群向家长们说明本次做树叶贴画的目的、幼儿在制作过程中可以获得哪些经验,以此引导家长以合作者的身份和幼儿共同完成树叶贴画。提醒家长在拼贴过程中注意观察幼儿富有创造力和想象力的表现,制作前可以多给幼儿看一些树叶贴画的照片,丰富幼儿的经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在制作的过程中,如果幼儿遇到了困难,家长可以多方引导,为孩子提供一种模仿和借鉴的思路,启发孩子继续完成作品,而不是直接动手替代幼儿完成。最终当幼儿作品呈现在教室的装饰主题墙上时,每一件作品都是那样可爱,各有各的特色,让主题墙变得更加熠熠生辉。孩子们特别喜欢在主题墙前给同伴介绍自己的作品:“看,这是我和妈妈一起做的小金鱼。”“我做的小花是不是很好看?”……家长们也纷纷表示:“没想到孩子们自己可以做得这么好。”

反思:在以往的主题活动中,我们多停留在请家长帮助收集材料,与幼儿共同完成手工、调查表等浅层次做法中,但这样做的结果多数是作品由家长完成,孩子参与得较少。在本次主题活动“你好,秋天”中,我们充分发挥家长的引领作用,活动前和孩子一起收集材料,活动中和孩子共同制作。在此过程中,家长也逐渐成了我们活动的参与者、支持者与引导者,他们在亲子活动的交流中发现了孩子超乎想象的能力,转变了旧有思想,明白不能以成人的眼光来审视孩子的作品;理解了亲子制作的意义,虽然作品并没有多么精美,但幼儿可以在一次次活动中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发展想象力,也为我们主题活动的开展赢得了更多的支持与信任。

三、在合作中优化效果

家长各有各的特长与优点、各有各的强项与爱好,有着很多我们教师没有的资源,也有着参与幼儿园教育活动的热情,但缺乏专业知识的指导。因此,在主题活动中我们必须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来支持家长的参与,和家长一同开展活动,优化活动的效果。

案例:在开展“医生关心我”这一主题活动时,考虑到医院这一地方对幼儿来说并不陌生,看病、打针等都在这里进行,但同时也要注意的是,幼儿到医院看病时都是成人带领,对具体是怎样一个过程是不清楚的,并且还有部分幼儿非常害怕医生。基于以上这些前提,为了帮助幼儿能更好地了解医院及医生的看病过程,我们打算邀请身为医生的芃芃妈妈走进我们的活动。

首先,我们和芃芃妈妈取得了联系,在与芃芃妈妈交流的过程中,她表示非常愿意为孩子们开展这样一次活动,只是对于如何根据孩子们的年龄特点进行这次活动,到底应该跟孩子们讲解什么内容表示疑惑。于是,我们事先和孩子们进行了一次谈话,了解他们对医生这一职业知道什么,又有哪些是不知道而想知道的。大概总结出内容:孩子们对于医生的直观印象是穿白大褂,打针、挂水,而最感兴趣的则是医生使用的器械如听诊器、温度计等。随后,我们把这次的谈话内容与芃芃妈妈进行了交流,做出了活动计划,并向她介绍了组织集体教学活动的方式以及与幼儿沟通的技巧。

活动中,芃芃妈妈先向孩子们介绍了他们最喜欢的医疗器械的使用方法和作用,如听诊器、压舌板、血压计等,孩子们用听诊器听到其他小朋友怦怦怦的心跳声,真的很兴奋。接着,她从幼儿的实际经验展开,邀请孩子们亲身体验医生、护士、病人这三个角色,让孩子们进一步直观地了解医护人员是如何帮病人治病的。最后,芃芃妈妈用生动形象的图片、浅显易懂的语言向孩子们介绍了引起感冒的原因、如何正确打喷嚏、七步洗手法、如何预防感冒等卫生常识,让孩子们清楚预防疾病的方法,知道养成不挑食、早睡早起、勤洗手的生活习惯。芃芃妈妈用亲切、富有童趣的语言,以幼儿熟悉的亲身经历切入,使得原本对医院只有打针、挂水概念的孩子们现在对医院有了更丰富的认识,真正消除了对“白大褂”的恐惧。

反思: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我们越来越深刻地体会到了家长资源的重要性,不同的家长资源都可以为幼儿园的教育提供更多的支持。但家长毕竟不是教育专业出生,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学习方式都不是特别了解,要想有效地开展活动,教师和家长之间必须有交流、合作。在此活动中,教师事前通过谈话来把握幼儿的基础认知与需要,和家长共同制订活动的计划,并指导家长如何更接地气地去指导幼儿,如何与之进行沟通、交流,这些都促使活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四、在评价中达成共识

《纲要》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了解教育的适宜性、有效性,调整和改进工作,促进每一个幼儿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教师、幼儿以及家长都是幼儿园教育评价工作的参与者,只有引导家长参与到主题活动的评价中来,启发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并学会对幼儿的发展进行科学的评估,才能使我们的活动不断地深化。

案例:在主题活动“我爱射阳河”结束后,老师向家长发放主题活动评价表,请家长评价幼儿在主题活动开展中的表现与收获,并提出自己对活动的想法与建议。我们惊喜地发现家长们的关注点不再是知识、技能的获得,更多的是幼儿社会情感方面的发展。他们说:通过活动的开展,孩子认识了地方文化,了解了地方习俗,更加热爱自己的家乡;孩子越来越喜欢观察大自然、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责任意识越来越浓;孩子的学习不只局限于书本,能够走出园门进行社会实践,获得了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

反思:家长不是专业的教育者,他们关注的点与教师存在一定的差别,要让家长与教师达成共识,形成正确的教育观,评价工作显得尤为重要。老师发放的主题评价表中的内容引导着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观,使家长对幼儿园的教育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对活动的组织有了更科学、理性的思考,同时也让老师能够及时知悉家长的想法与建议。久而久之,家长与老师的想法、目标渐渐一致,从而达成了“共识”,家长对幼儿园主题活动的参与热情和激情,同样给我园活动的开展注入全新的活力。

家长资源是一片沃土,在家长的共同参与下,不断地丰富主题活动的内容,使我们的活动更贴近幼儿生活,更具有可操作性。同时,学校和家庭的联合也拉近了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距离,转变了家长以往狭隘的教育理念,形成了两方资源的合力,最大限度地促进了幼儿的发展。

猜你喜欢

资源幼儿园家长
我给资源分分类
资源回收
做好绿色资源保护和开发
爱“上”幼儿园
家长请吃药Ⅱ
犯错误找家长
激活村庄内部治理资源
微妙的家长QQ群,引无数家长竞折腰
近8成家长不认同只要学习好就行 健康最重重
想念幼儿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