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初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对学习动机的影响分析

2020-12-02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弘德学校管明飞

青年心理 2020年31期
关键词:学习态度适应性学习动机

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弘德学校 管明飞

对教学实际中的学生学习做分析研究发现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是多样的,学习动机和学习适应性是重要的因素。通过深入讨论发现学习适应性对学习动机又有显著的影响,所以在教育实践中,要想让学生的整体学习更进一步,必须强调学习适应性的分析与讨论。从现实研究来看,学习适应性与学生本身和外部环境有显著的关联,要明确小初衔接阶段学生学习适应性对学习动机的影响,需要了解小初衔接阶段的学生自身变化和学习大环境的变化,这样,学习适应性遇到的挑战才会更加清楚,基于此分析的学习动机变化与实践教学指导而言更具参考价值。

一、基本概念解读

要在实践中明确学习适应性对学习动机的具体影响,首先要明确具体的概念,即什么是学习适应性,什么是学习动机。

所谓的学习适应性,也称为学习适应能力,其是教育心理学所研究的问题,具体指学习者积极主动地调节自身的肌体和心理状态,来适应外界环境所展现出来的能力。从小初衔接阶段的具体教学实践来看,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学生的小学和初中会在不同的学校就读,所以学习环境会发生明显的变化。在陌生的环境中,面对陌生的同学、老师和全新的课程,学生能否快速适应,对于学生自身的学习实效呈现有显著的意义。从现实研究来看,适应性强的学生,其能够快速调整自我状态,融入全新的环境,从而获得良好的学习心态和学习效果。反之,其在学习中会遇到各种困难,整体学习状态表现无法达到预期。

学习动机,具体指的是学习活动的推动力,又称“学习的动力”,其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原因,是激励、指引学生学习的强动力。由于学习目标指引着学习的方向,所以可把它称为学习的诱因,所以学习目标同学生的需要一起,成为学习动机的重要构成因素。

二、学习适应性对学习动机的影响

从现阶段的具体分析来看,学习适应性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是非常显著的,其具体表现在如下几方面。

(一)学习适应性影响学习目标建设

就学习适应性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来看,首先体现在对学习目标建设的影响方面。从教学实践分析来看,在教育过程中,学生学习动机的强烈性和学习目标的明确性有显著的关系,而学生的学习目标建设与学生对环境的适应有显著的关系。以同学A 和B的具体学习为例,两人在同一所小学就读,成绩均为中等。在进入中学后,两人第一学期的学习成绩呈现明显的差别。其中A 同学在进入新的环境一周之后迅速确定了学习目标,并且基于目标和学习时间进行了阶段性任务的划分。在第一学期结束的时候,A同学的预设目标虽然没有完成,但是达到了90%。相比于A 同学,B 同学在进入新环境后表现出了极强的不适应性,这种不适应影响了其对学习的分析与判断,所以其学习目标的制定整体模糊。就学期末的成绩来看,其和刚进入新班级相比退步了。

(二)学习适应性影响学习态度

就学习适应性对学习动机的具体影响来看,对学习态度的影响也比较突出。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态度影响其学习信念以及学习主动性,所以一般情况下,老师都会要求学生端正学习态度,从而获得更好的学习效果。总结实践发现,学习态度的端正是有一定条件的,即周围环境对学生的影响要控制在一定范围内。从现实研究来看,小升初阶段学生的心理发育等是不成熟的,其会受到各种各样的因素影响。当环境干扰比较多的时候,学生们难以专心地对待学习,所以其学习态度表现自然不够端正。如果学生能够适应环境,有效地规避环境影响,那么,学生的心思可以全面放入学习中,其学习的态度表现自然会更加出众。简言之,学生学习适应性对学习态度的影响是显著的,所以需要强调相关工作的实施。

(三)学习适应性影响学习兴趣、爱好和习惯

学习适应性对学习动机的影响还体现在对学习兴趣、爱好和习惯方面。基于实践分析可知,学生在不同的环境中会有不同的表现,这是基于其学习心理所出现的。有较强适应能力的学生,其在新环境中可以更快地调整自己,并发现新环境和自身原有兴趣、爱好等的差异。在发现差异的同时,基于学习的需要,学生会重新培养自身的兴趣爱好,并对自我学习习惯进行建设,从而推动自己学习进入。如果学生的适应性比较差,其无法在短时间内改变自我原有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但是原有的兴趣爱好和习惯与新的学习环境、要求有冲突,那么学生会陷入矛盾境地。此问题如果长期得不到解决,学生的学习专注度以及对学习的积极性等无法有效提升,最终的学习效果也会弱化。简言之,学习兴趣、爱好和习惯是推动学习的重要力量,学习适应性强的学生可以积极地发展这些要素的积极作用,而学习适应性弱的学生,这些要素反而会成为牵绊。

三、强调学习适应性,优化学习动机的方法策略

从上文的具体分析来看,学习适应性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是显著的,而学习动机对具体学习行为、习惯等的培养有积极的作用,所以在实践中为了加强学生学习动机,必须重视学生学习适应性的加强。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学习适应性加强需要强调如下工作。

(一)重视学生自我性格养成

从目前的分析研究来看,学生学习适应性和自我性格等有显著的关系。调查显示,性格外向,能够和别人积极交流的学生,其学习适应性相对较强,而那些和别人交流时表现腼腆的学生,在环境适应方面表现一般。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想提升学生们的学习适应性,必须重视学生性格的养成。就具体工作开展来看,可以采取如下措施。1.强调活动开展。在教育教学中,老师积极地组织团体性活动,动员学生全员参与,并基于自身的观察,主动鼓励和建议平时活动中不善言辞的学生积极地参与活动组织等工作。比如,在教学实践中,老师可以基于教学内容或者是实践课堂组织较多具开放性、趣味性的活动,如春游、社会体验活动等。在活动中,学生之间的距离会迅速拉近,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老师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也会进一步加强。通过沟通和交流,学生的团体意识、参与热情以及对待人和事物的陌生感会显著消除。对比积极组织活动的班级和传统教学班级会发现,积极组织活动的班级,学生自我性格养成效率更高。2.在教学实践中开展演讲活动。例如,在平日教学中,可以开展小范围的演讲活动,从而锻炼学生们的公共场所表现力,通过长时间的锻炼,学生能够在公共场合交流自如,其环境适应能力会有效提升,其学习适应性也会明显加强。

(二)在教育实践中强调引导

从教育实践分析来看,要有效地优化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教育过程中需要强调引导。基于实践进行总结,引导主要包括三方面:1.目标建设引导。就目标建设引导来看,其具体指的是引导学生构建具有层次性的学习目标。以英语教学为例,老师在教学中进行基础引导,然后让学生们进行自我学习目标的设立。在引导的过程中,老师确立几个目标,比如,基础目标、能力目标和深度目标,并基于目标设置相应的标准。让学生自己参照标准做目标设定。在汇总学生目标的情况下基于学生的水平对其目标进行调整,并鼓励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实践中,自信心树立等表现会更加突出。2.问题解决引导。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会对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以及习惯造成影响。3.老师基于问题的属性对具体的解决方法进行指导,使学生掌握应对具体问题和局面的方法与策略,这样,在小初衔接阶段,即使面对新环境、新问题、新教学方式,学生也有应对策略和方法,环境对学生的冲击会显著减弱,学生学习动机所受的影响自然也会减弱。

综上所述,学生学习适应性对学习动机的影响是显著的,所以在概念解读的基础上明确学习适应性对学习动机的具体影响,并就学习适应性提升和学习动机优化的具体方法和策略进行讨论,这于实践而言意义显著。

猜你喜欢

学习态度适应性学习动机
影响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外因素及其作用
国内外适应性学习的研究热点、演进路径与发展建议
高职院校专接本学生学习态度及教育对策探析
44个矮牵牛品种在北京不同地区的适应性研究
舵叶选型及适应性参数优化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Analysis on the motivation of students in English learning
你的学习态度怎么样?
The Ways of Fostering Student’s Autonomous Learning
从《孙子兵法》中的“奇正相生”联想到雕塑与环境的适应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