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五勤并重 适时渗透 育人无痕
——谈班主任如何开展学生的思想工作

2020-12-02山东省枣庄市第三十二中学

青年心理 2020年31期
关键词:育人同学老师

山东省枣庄市第三十二中学 王 敏

作为师长,总会以过来人的身经百战来喋喋不休地给予学生种种至理名言,让他们服从,让他们接受,达不到目的就怨天尤人。

反观我们的教育管理就不难发现,我们不少教师和班主任在做思想工作时,通常有两种方式。其一,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单刀直入,直言不讳,“爱你没商量”。其二,苦口婆心,口若悬河,句句是真理,语语击中要害,但效果未必见佳。而对以上两种方式的教育,有的学生是“心服口不服”,昂着头,那模样还真让老师下不了台;有的则“口服心不服”,耷拉着脑袋任凭你“狂轰滥炸”;有的“心不服,口不服”,听得不耐烦,冷不防还回敬你几句。这就充分证明了德国教育家福禄培尔的一句话:“按照神圣影响的法则及人性本是完善的观点来看,一切专断的、命令的、绝对的和干涉的教育、教学和训练,都足以起毁灭、阻挠和破坏的作用。”

诚然,过往的工作经历让我深有同感。

有位同学自制力不是太强,破罐破摔。但我还是希望他能找回自信心。于是,我便开始与他接触,努力发现他身上的闪光点。对于他每一次小小的进步,我都给予表扬。在我期待着他慢慢转变的时候,不经意间听他说:“谁不知道他在想什么!不过是做样子呗!”我的种种精心预设,竟成了怀有重大阴谋的别有用心,当时很是吃惊,从没有这样伤心过。在以后的几天里,每每触及此事,总像空肚子喝下烧酒,有一种灼灼的伤痛。我始终徘徊在阴冷的世界里,心中怨气汩汩:老师不是神,他也是人呢!同样也有自尊。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煞有介事地说到处都是污垢。你不该不接受善意的接近以及伸向你的一双双温暖的手。

“老师,你也爱我们的缺点吧!”有一位同学这样说。直露的表白让我感到很沉重。是啊!对于部分学生,的确应该爱他们的缺点。

一段心理折磨之后又想,一个曾经被长时间冷落的孩子,心里是悲苦的,仅仅几次风平浪静的付出,就想换回他全面的改变是不切实际的,他现在受不了丁点伤害。或许他有更多的难言之隐,更多的苦衷,更多的身不由己……我应该以更灵活的让学生理解并能接受的方式方法,放弃专断心,改以了解心,去聆听并体会他,或许能开启真正的沟通,增进彼此的关系。

所以,我采用了不知不觉、潜移默化、不留痕迹的方式,抓准时机对学生进行渗透。这种渗透必须是适时的,而工作中的“五勤”便是最有力的保障,即勤交流、勤思考、勤走动、勤用心、勤观察。

一、注重方法勤交流

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比较多,学生从心理上是排斥的,我就化学校的大活动为小情境。例如,我们学校提出的吃亏、吃苦教育。由于我们家庭结构和家长的教育导向等原因,学生大多没有吃过亏、吃过苦,直接讲我们要如何吃亏吃苦,他们一定不能接受。我便设置情境,让几个学生故意占一个总想占上风的同学的便宜,然后让他爆发,教师抓住时机出面调解,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学生有了这样的经历和体验之后,他便会有明显的转变。

这种方法对学生的理想教育、挫折教育、心理卫生教育、劳动教育、意志品质教育、为人处世、社会经验教育是在潜移默化、适时渗透、情境熏陶中完成的。在润物无声中塑造学生健康、和谐的人格,也陶冶学生的情操。培养每位学生的能力,激发学生的自律、自信、责任感。如此这般,很多的学校要求,自然一一落到实处,许多学生的好习惯也就慢慢养成。

二、善于组织勤思考

小学生学会交往是其成长中不可缺席的,如何引导学生非常重要。为了让学生易于接受,我在道德与法制课上,播放《百家讲坛》中于丹《论语》心得之交友之道的视频,学生看后议论纷纷,教师相机点拨引导,让学生懂得了“益者三友,损者三友”的真正内涵,很多同学从自己和他人的角度修正个人和选择朋友。这要比老师的“苦口婆心,口若悬河,句句真理”效果好得多。与此同时,对个别“顽固分子”依然要“开小灶”。我采用的是“美文教育”。当学生出现了思想和行为的偏差时,通常不去正面直击,而是找寻相关的美文,让学生看后写感受,当学生在感受中悟出自己的问题时,对学生的教育也就到位了,更避免了“专断的、命令的、绝对的和干涉的教育”。这种方式有时也用在班会上,让学生各抒己见,既端正了思想,又转变了行为。许多时候常常是一举多得,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所以教师只有走近学生,才能对学生有细致入微的了解;只有勤于思考,才能在教育工作中“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用恰当的方法,融入情、升华爱,学生自然能够体会到老师的良苦用心,乐意接受老师的教诲。

学校无戏言,句句育人;学校无废地,处处育人;学校无小事,事事育人;学校无闲人,人人育人。作为班主任,更应该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调动一切利己因素,不失时机,完善并践行自己的职业职能。

三、深入学生勤走动

走近学生,深入教室宿舍,充分利用我校的全员育人导师制活动深入学生中间,与他们一起参加导师活动,促膝谈心,通过学生的言行、表现来摸清学生的思想导向。了解学生生活环境、家庭情况等,从而从个体的观察上升到对班级群体的一个总体把握。诸如卫生习惯、寝室纪律、寝室卫生、家长与学生的关系等问题便可迎刃而解。我班学生徐伟学习不错,就是没有同学喜欢和他交流,他住201 宿舍,我每次去201 都感觉到脚臭味太大。就因为他脚臭,并且从来不洗,让同学产生了反感,都孤立他,他和同学之间也是处处作对。发现这个问题后,我做他的工作让他认识到自己的不足,改正自己的缺点,融入同学之中。如果不勤走动在学生之中,不深入学生之中,一些小的问题就发现不了,就有可能引发大争端。

四、满腔热忱勤用心

用爱感化学生、教育学生,赢得学生的信任和尊重。学生的思想转变有个潜移默化的过程,对一些措施的落实及学生不良习惯的改正必须做到持之以恒不厌其烦。

星期五,就餐后去洗碗的一名女生,不小心滑了一跤,将剩汤洒了一脸,成了众多学生目光的焦点。她忍受不了这突如其来的尴尬与难堪,一骨碌爬起来,扔下餐具冲出餐厅,一路哭着踉踉跄跄地向教室走去。我目视她远去的身影,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隐痛。

当时,我没有对她安抚,而是给学生布置了题为《我必须战胜 》的周记。周一班会上,我让学生轮流朗读了自己的周记,许多同学坦诚地吐露了心声,教室里掌声不断,同学们格外动情。让我欣喜的是:那位女同学写了《我必须战胜娇气》,文中对餐厅摔倒一事做了深刻的反省,并找到症结所在:在家从来都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同学们听后,报以热烈的掌声。总结时我兴奋地说:“同学们,生活并不会因为我们对物质财富的过多拥有就会风平浪静,有时也会天气突变,冷不丁地捉弄我们,我们应该时时做好心理准备,坦然以对。因为只有在磕碰中才能学会走路,才能炼就一副‘钢筋铁骨’。”

后来,这位同学找到我,与我讲了许多她的故事,让我更多地了解了她。我送给她两本书《极限人生》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此后她的学习格外用功,期中考试成绩斐然,一向成绩平平的她却获得了级部第一名。教导主任问她这次为什么考得这么好,她说:“喜欢学数学呗,因为我们数学老师是最好的老师。”的确,“亲其师,信其道”,为师者必须当作座右铭。

凡事都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快到期末考试的时候,因与同学发生口角,午休时她没有去寝室,在教室里想割腕自杀,幸好被同学发现,及时制止。但是一直到晚自习之后,她始终精神恍惚,怎么也不去就寝,谁劝也不听。同学们无奈之下找到了我,见到她后, 我什么也没说,从口袋里拿出当天的一份报纸,指给她看了一篇题为《珍爱自己》的散文。看完之后,她站起来对我说:“老师,我不会做傻事了……”

她上了初中之后,常常用她妈妈的手机与我交流,最让人挂怀的是她用微信发给我的一段话:“别人总把老师比作蜡烛,我却认为您是一座灯塔,是您常常让我心中明亮,每当生活中遇到不如意,我都会‘珍爱自己’,一切的困难与挫折全不在话下,忘不了你的谆谆教诲,它将使我受益终身……”

五、注意细节勤观察

进入六年级之后,学生的层次逐渐拉开,部分学习吃力的学生,更缺少意志力,针对这种情况,我就想着挖掘人类最原始的驱动力——亲情的力量。让学生带来全家福,每天早晚各看一次,并截取电视剧《你是我的生命》中母亲得知孩子考上大学后的兴奋和激动场景,让学生意识到,为了双亲,在最后时段一定要以高亢的姿态投入学习中去,事实证明了我的做法是对的,小学阶段最后的期末考试成绩斐然。

作为教师和班主任能做到这“五勤”,一定会不着痕迹地对学生做最好的引领,给学生提供一片精神家园,为学生的表现和发展提供最好的平台,使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和学习习惯,从而成人、成才,这是作为师者的无上愉悦,真的是“累并快乐着”。有人说:“在对的地方,遇到对的人,是一种幸福;在对的地方,遇到错的人,是一种无奈;在错的地方,遇到对的人,是一种拯救;在错的地方,遇到错的人,是一种悲哀。”那么我认为,作为教师,尤其是班主任,仅仅让学生有被“拯救”的感觉是不够的,更应该让学生有“幸福”的感觉。

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心理意义上的教育,就是“人和人心灵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教育是一门科学,它的有效实施必须符合一定的原则和规律;教育又是一门艺术,因为它需要以热情和创造来引领人们内心的震撼。教育的过程并非简单的“告诉”,更非粗暴和训诫,而应该是一种启迪、感化、循循善诱、心灵交流。如果你的教育已经让你的受教育者发觉你在教育他了,那你的教育效果就大打折扣。我们常说的热问题冷处理、寓教于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不就是这个道理吗?

雨果曾说过:“果实的事业是尊贵的,花的事业是甜蜜的,但让我做叶的事业吧,叶是谦逊的、专心地垂着绿荫的。”就让我们来做叶的事业吧,管理好班级,树立好班风,在育人之路上,播撒希望,收获幸福。

猜你喜欢

育人同学老师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我们都是CEO”育人模式简介
同学会上的残酷真相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应接不暇 骑虎难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