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初中物理教学生活化的探讨

2020-12-02甘肃省永靖县回民中学闫甲贤

青年心理 2020年31期
关键词:物理现象生活化物理

甘肃省永靖县回民中学 闫甲贤

教学的本质不仅要让学生更好地学习,还要让学生更好地应用。而物理学科的生活化教学,就是运用生活中的物理现象,来激发学生的学生兴趣,让学生对物理知识有更深的理解,同时培养学生将物理知识运用到生活的能力。如今,生活化教学已经被广泛运用在了教学之中,对于初中物理学科中的生活化教学,我做了如下探索。

一、生活化教学的内涵

生活化教学顾名思义就是将生活化因素应用在教学中的策略,让教学和生活紧密相连,教学取材于生活,再用到生活中,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而物理学科本就是钻研生活中物理现象的学科,初中阶段学生物理学基础尚浅,物理思维也有待培养,而利用生活化场景展开教学,可以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发散、联系思维,提升学生的学习质量和实际应用能力。

简而言之,生活化教学可以概括为两点——“引进来”和“用出去”。在教学中引入生活元素,甚至可以不用拘泥于课本,挖掘生活中物理现象对应的知识点,激励学生对物理学科的求知欲望,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其次,在用出去的过程中,要鼓励学生用物理思维看待生活中的现象,鼓励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使用在生活中,解决生活难题,了解生活物理现象背后的原因。做好这些,能有效地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学习质量,并提升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

二、当前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现状

在物理学科生活化教学的实践过程中,很多教师发现并解决问题,总结了教育教学经验,革新着生活化教学的方式方法,也取得了一定成效。虽然初中物理生活化教学总体而言收效明显,但仍有些微不足之处,在此,我做了如下总结。

(一)生活化因素量少老旧

很多教师在课堂上所举的生活化例子是通用的几种,并未结合本地学生的实际情况,导致学生失去新鲜感,激发不出学生太多的兴趣与积极性。学生的思维没有被激活,课堂气氛回到了教师“讲”、学生“听”的模式,没有互动,也没有活跃的课堂气氛,导致生活化教学的效果不好。

(二)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

同样的一个生活化因素,由教师侧面启发式教育,让学生自己说出来,学生会更感兴趣,如生活中的静电现象。教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启发式发问。“今天早上起来竟然突然被电了一下,同学们你们遇到过这种情况吗”和直接告诉学生“生活中存在静电现象,有时候和人握手,就会感觉到指尖针刺般疼痛”,效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另外,给学生提出了生活化场景与相应的物理现象之后,要让学生自主探究,探究的途径就是实验,如果没有学生自主实验,学生对物理现象和知识的理解浮于表面,不会太稳固,时间一长就又会忘记。

(三)对学生自主挖掘生活中物理现象不重视

有时候,让学生自主挖掘生活中物理现象,学生的兴趣更深刻,比如,在课前五分钟,可以让学生讲出生活中遇到的物理现象,引起其他学生探讨,这一现象是否和初中物理知识相关都没关系,长而久之能培养学生和物理的紧密联系,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

(四)学到的物理知识没有实际应用到生活中

学到的物理知识没有实际应用的机会,时间一长,学到的物理知识就会忘记。多开展活动,家校结合,给学生创造更多的将物理知识运用到实际中的机会,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物理知识,学生的理解必定更有效。

三、生活化教学的应用

(一)教学前期:注重课程导入,注重课前预习

优秀的课程导入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的思维从上一节课中转化过来,并以生活化场景的有趣性来吸引学生,学生如果被吸引心神,就会形成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对教学极有帮助。例如,在课程开始之前,直接对学生说:“同学们,老师昨天在切菜的时候突然想到,菜刀为什么那么锋利,试着用刀背切了一下,结果刀背切菜效果又不好,谁知道这是为什么?”实际上,这是因为接触面积越小,在压力相同的条件下,压强就越大,而压强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著。自然而然地,这个话题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和兴趣,学生展开大胆想象,最终有学生提出气球与针的对比,一针见血,让大家恍然大悟,立刻明白了同等压力在不同受力面积中产生的效果。

另外,课前预习是非常有效的提高教学质量的环节,课前预习能帮助学生对要学习的知识点有初步的了解,这时候教师在抛出生活化现象之后,学生的思维就会有目的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教师的问题。

(二)教学中期:注意生活化教学的有效性

1.教师注重营造学习氛围

好的学习氛围的塑造应该是潜移默化形成的,教师在其中占据主导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意教学气氛的营造,注重个人风度,多与学生交流沟通,让课堂不再沉闷,良好的学习氛围应该是轻松的、活跃的,这样教师的生活化教学才更加有效。试想一下,教师提出问题或者质疑,例如:“水一定会往低处流吗?”学生置身于沉闷的学习氛围中,不能静下心来思考,直接回答教师“水一定会往低处流”,教师再引出“潮汐现象”,学生也不能有效思考,这样会让生活化教学没有意义,事实上,由于月亮和太阳对海水的吸引力,海水出现不定期的潮涨潮落,如果另一个力大于地心引力,水不一定会往低处流。

2.挖掘的生活化场景尽可能丰富

针对上文提到的生活化情境太老套的问题,这里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事实上,生活中的物理现象非常普遍,例如,夏天冰汽水上的小水珠,是水的三态变化;风扇的降温原理;自行车轮胎有凹凸不平的花纹;冬天哈气有雾气夏天则没有;衣服上的静电;水池放水的螺旋纹;赛车高速过弯几乎和地面平行却没倒下;菜刀刀刃薄刀背厚;阳光下穿黑衣服会更热;下雪不冷化雪冷,等等。挖掘生活中物理场景越多越丰富,越能提升学生的积极性,提升物理学科的趣味,进而将物理学与生活紧密相连。

3.明确实验探究的重要性

实验是物理学学习的关键,如果缺少实验,学生对于生活化教学的理解不会太过深刻。我在这里提倡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搜寻实验器械,并最终完成。在这一系列过程中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发散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用太过担心学生无法设计实验,课本上有不少实验案例可供参考,初中学生思维已经逐步成熟,已经有了自主设计并完成实验的能力,针对某些较难的实验,还可以让学生分成小组合作展开实验,增强学生的协同合作能力。

4.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展示生活场景和物理现象

有时候大型的生活现象无法给学生实物展示,就需要借助现代信息技术,如“潮汐现象”“日食月食现象”,无法给学生展示实物,就只能放映影片或模型。在日食月食现象中,模拟行星运动的轨迹,当运行到某一点时,太阳光被遮蔽,就会发生日食月食的现象,通过现代信息技术,帮助学生进行空间想象,对知识的理解无疑会更加清晰。

(三)教学后期:将物理使用在生活中

首先,教师引导学生挖掘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想象能力,让学生怀着质疑和审视的眼光去观察周围、观察世界。牛顿正是有了这种能力,别人在苹果落地的时候什么都感受不到,而他善于观察勇于质疑并总结出地心引力。对此,可以在上课前的五六分钟时间内,让学生上台讲述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可以是已知的,也可以是困惑的;可以是简单的,也可以是复杂的,如学生说:“我打桌子一拳,手会很痛,手会受伤,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我的力足够大,就一定会打破桌子。”比如,学生上台说:“衣服撑开放在阳台上,比窝起来放在房间里更容易干,是因为空气流动加速了气化蒸发。”这样的教学方式必然会增强学生将物理知识和生活现象结合的能力,提升学生的物理思维。

其次,教师可以通过微信群的形式,推送一些有意义、有趣的生活物理现象或知识给学生,让学生讲述观后感,以这种形式来代替课后作业,既响应了“减负”的号召,切实为学生减轻了课业负担,同时更加生动有趣,让学生对物理知识的感知和理解没有落下,持续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

四、实例“杠杆”教学

在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的“杠杆”教学中,首先可以让学生开展课前预习,对“杠杆”有初步的了解,知道要研究的究竟是什么,学生的思维就会有目的性。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做好课程导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而“杠杆”的课程导入,最方便也最有力度的无非就是阿基米德那句著名的话:“给我一个支点,我能翘起地球。”提问学生:这能办到吗?有科学依据吗?让学生在心里带着问题去钻研去学习。

其次,学生不管对那句话是嗤之以鼻还是赞同,又或是保持怀疑,在教学中都要鼓励学生用科学的实验去验证这句话。有关杠杆的实验并不复杂,给学生提供带刻度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不同重量的砝码,或其他必要器械,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通过改变力臂距离和砝码重量,寻找平衡点,最终找出杠杆的规律,得出结论。再回到最初的话题:能否以一个支点翘起地球。杠杆的一头是地球,一头是人力,平衡点是支点,如果要让两头保持平衡,力臂距离和重量该怎么实现才行?

最后,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有关杠杆原理的现象,如老式的秤、挑水扁担,让学生对“杠杆”的理解更加清晰,一系列过程下来,学生的学习质量必然会更好。

总之,初中物理教学中应用生活化教学,就是“引进来+用出去”,在课程中多举生活的例子,让物理知识和生活中物理现象紧密联系在一起,提高学生的认知,进而提升学习质量。

猜你喜欢

物理现象生活化物理
只因是物理
高考物理模拟试题(六)
留言板
中班幼儿生活化美术活动的实践探索
高中思想政治生活化教学模式的构建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物理必修1、必修2第一轮复习检测题
类比和联想在中学物理中的应用
超重和失重问题及其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