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发展的初中生物学习能力的培养

2020-12-02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回民中学孔花青

青年心理 2020年31期
关键词:生物学科生物实验

甘肃省临夏州永靖县回民中学 孔花青

初中学习阶段中,学生开始接触生物,对于新事物有着好奇心,他们对于新课程的学习充满探索欲,因此如果在教学初期保持学生的好奇心并且将其转变为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的欲望,则有助于学生提升生物学习能力,并且为学生打下深度学习的基础。生物是自然基础学科,其主要揭示的是大自然以及人体的奥秘,这方面学生本来就有很大的兴趣,教师要做的就是引导他们通过自主探究学习来提高学习兴趣,并且掌握相关的知识。这就需要教师革新授课方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也增强了教学的质量。

一、生物核心素养

初中的生物教材内容都是比较基础的知识,这主要是为未来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学生的脑海中形成生物学科的大致框架。从本质来讲,初中的生物教学是科普性的教学,因此教材中的内容比较庞杂,包含植物、动物、人体、微观等知识。因而,生物学科的核心素养是学习生物的基础,在初中课堂中生物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第一,生命观念。这可以让学生的人生观得以完善,一个生命的成形需要各种各样的条件,生命只有一次,要好好珍惜生命。第二,理性思维。生物是自然学科的基础学科,因此在学习的时候要有理性的思维,存在即合理。第三,科学探究的基本能力。生物学科是自然科学的一个大类,其需要通过不断的探究才可以前进,因此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第四,科学精神。唯物主义世界观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观念,因此科学知识是对一切现象进行解释的基础,在生物学科学习的过程中要想提高对这些知识的应用能力就需要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

二、自主探究能力

(一)创设问题情景

自然学科的学习中,问题是放在首要位置的,生物学科也不例外。因此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合理并且有效地创设一些问题情景,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以及学习的兴趣。而且借助这些情景,学生也会提出一些自己的问题,有些学生的问题很有启发意义。在师生的交流当中,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而学生则可以在交流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通过相互的交流,会增强学生自主进行探究的意识,提高学生对于生物学习的兴趣。当然,在进行问题设置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合理地设置教学内容、对课程进行科学设计,注重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形成探究的习惯。值得注意的是,在问题设置的过程中,要注意分层,为不同类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避免因为问题过于简单,造成学生潜意识里认为生物知识比较简单,不再专心学习,或者问题设置过难则可能会引起学生学习信心的下降,降低学习效率。

比如,在《传染病和免疫》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利用一些病毒的突变以及巨噬细胞等图片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创设教学情景,然后给学生简单讲解一些人体免疫系统的运作机理,之后教师提出问题:“感冒是传染病吗?”让学生进行讨论,紧接着,教师可以再一次提问:“病毒性感冒是传染病吗?”通过这两个问题,学生对于病毒的认识会提高很多,而且对传染病的判断标准将会更科学、准确。

(二)创造探究条件

学生的探究热情以及欲望是需要平台支撑的,尤其是对于自然科学中的生物学科来说,实验设备是必不可少的。生物学科中很多知识都是微观的,只有学生真正用感官感受到才可以对其有深刻的影响,然后对生物学科产生学习兴趣,产生探究的欲望。我们可以提供两方面的条件。第一方面是硬件方面,也就是生物的实验设备,诸如显微镜等,但是很多学校没有生物实验室。由于生物实验室的安全要求比较高,而且一些实验器材比较昂贵,并且实验如果没有专业的人员进行指导那么学生根本就无法进行实验探究,这很大程度地限制了学生的活动,并且影响了生物的教学。因此学校以及相关部门应该重视这方面的建设,争取在每所学校都配备生物实验室,这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操作能力,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验安全意识。第二方面就是软件方面,即要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时间和机会去进行探究,这样学生才可以反复进行探究,并对自己的探究行为进行不断的纠错,最后得到正确的结果。科学的探究就是在一次次的不断试错中进步的,这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以及科学钻研精神,进而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

比如,在《细菌与真菌》一课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在显微镜下对其形态以及形状进行观察并且描画,提高学习兴趣。而且通过这次的观察,学生对相关知识的掌握会更深刻。当然教师还可以利用带领学生进行探究实验的机会,如利用弱碱以及弱酸对真菌以及细菌的群落进行处理,然后让学生们进行观察,之后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后总结得出结果。这种对于知识的拓展可以让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欲望;而且对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创新探究方法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大部分地区对于学生学习能力的评价仍依赖考试成绩,只要学生能利用知识解答题目即可,学生的创新探究的能力不受重视,很多教师都认为创新探究是以后的事情,初中阶段的学习的主要目的就是为学生以后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生物学科作为自然科学的一类,推动其发展的是创新意识,如果没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那么生物学科的发展将会停滞不前。因此初中生物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使其掌握探究方法,进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比如,在《生物的生殖和发育》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如果安排学生直接观察鸡鸭等卵生动物的生殖以及发育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充满的变数比较多,实验的失败率也比较大,毕竟学生是第一次接触这方面的实验。因此教师在教学之前可以先让学生们对熟鸡蛋或鸭蛋进行观察,将其从中心剖开,观察蛋的结构,然后给学生讲解蛋中心的这些结构中的部分会变成小鸡的哪个部分,提高学生的认知,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后,教师可以给学生讲解孵化蛋的关键,让学生在课下进行练习,通过这个探究的过程,学生会形成严谨细致的实验意识,同时也培养了科学精神。

三、合作学习能力

合作学习能力是学生必须具备的能力。在课堂中应用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并且合作学习也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形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并且在相互的交流中,也会锻炼学生的交流能力以及语言的总结能力。同时,在小组合作的过程中需要有一个组织者,即小组长,小组长给组内成员分配任务,敦促组内成员合作,激发组内成员的探索欲和创新精神,其实,这样的探究过程就像是在模拟学生未来工作中的一些场景,极好地锻炼了学生的组织力和领导力。

比如,在《动物的主要类群》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组五人包含一名组长。然后教师利用多媒体将一些动物的图片以及名称播放在银幕上,而学生则利用学到的知识对这些动物进行分类,看哪些是哺乳动物,哪些是两栖动物。通过小组之间的探讨,学生会对各种动物的特征进行复习,通过自己的认知对这些动物的特点进行描述,最后进行相应对照。这个过程中学生们不但提高了对相应知识的印象,而且对收集、整理、总结等能力进行了培养,提升了合作学习意识。

四、知识实践能力

知识的应用过程是比较灵活的,但是在目前的教学体系中,知识的应用相对比较呆板,学生在解答试题的过程中可以熟练应用所学知识,但是在遇到生活中的一些相同情况时往往手足无措,应用能力低,这主要是因为教师在进行课堂教学的时候和生活的实际联系比较少。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应该强化生物知识和日常生活的联系,提高学生的知识实践能力和运用能力,这不但可以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而且有利于增长学生的生活经验。

总而言之,在基于核心素养的背景下对学生的生物学习能力进行培养,这需要教师首先明确生物核心素养的内容,然后对自身的教学观念进行转变,使用多种新型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率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才可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学生未来学习好生物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生物学科生物实验
记一次有趣的实验
生物多样性
生物多样性
上上生物
基于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情境体验教学
高三复习中生物学科的备考建议
第12话 完美生物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实践十号上的19项实验
让合作探究走进实验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