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原点:实现幼儿园生活游戏化
2020-12-02江苏省如皋高新区实验幼儿园蔡亚丽
江苏省如皋高新区实验幼儿园 蔡亚丽
孩子的成长应是从最初依附于父母,渐渐学会依靠自己的力量来独立生活。在走向自立的成长道路上,他们需要体验凭借自己的力量来掌握各种本领,逐一体验每一个成长历程,形成顽强的生存能力。那么作为教师的我们应该如何引导呢?
一、生活的教育无处不在
生活、教育,谁在前谁在后?其实真正的核心问题是谁是主体,谁是问题研究的提出者。举一个例子:认识春天的花,怎么做是生活的教育化?“生活的教育化”中孩子是主体,他们在生活中观察到花,想到要探究花,那么教育就自然产生了。那么孩子的主体性是我们在那里什么都不做的“等”来的吗?如果环境中没有花,孩子们如何想到要研究花呢?那就需要我们创设一个有花的环境(在园子里种上花),然后带着孩子们到园子里去自由地走走,教师带着一种探究的心态和孩子一起欣赏花,当孩子主动性不够的时候,老师如果呈现一种探究的姿态,孩子会受老师的影响,会被吸引,从而主动探究、发问……这个“创设有花的环境” “带孩子们去园子里走” “呈现探究的姿态”就是将生活“教育化”,也就是将教育的内容隐藏于生活中了,“静”待孩子们发现、主动探究。站在孩子身后,等待孩子发现,教师看似“无意”,教育活动看似“无意产生”,其实其中深藏着教师的一颗“教育心”。所以我们的生活中要有孩子们可发现的东西,要有教育资源隐藏其中,同时教师也要做有心人。
幼儿是生活的主体,教师要让幼儿意识到自己是独立的人,是生活的创造者和承担者,其核心就是心中要有孩子!在教学中我们要从幼儿的立场出发,和孩子一起讨论规则,充分了解幼儿的基础上进行预设,把孩子放在“中央”,让孩子在教室这个生活场中有“一席之地”。日本的高杉老师提出的生活问题就是让孩子有自我存在感,就是要让孩子能在集体中显现自己,能够自己做主,做自己想做、能做的事情,也能做成事情,享受到成就感。幼儿需要体验凭借自己的力量来掌握各种本领的喜悦与快感。自主游戏就是一个极好的给孩子显现自我的机会。教师应该相信幼儿具有自身成长、自我教育的能力,幼儿园应是每个幼儿开展自身生活、伸展个性的舞台,是幼儿与同伴及教师共同生活、相互交流的场所。
二、自然的探索魅力无穷
“自然”教育,那是针对现在的孩子基本脱离了大自然,习惯于宅在家里与电子产品为伴,孩子们的生活都是家长给安排好的,形成了“庭院盆景式教育”。记得在一本书中提到:大自然默默无语,你不主动地探索追寻,就得不到任何答案,而你一旦敞开心扉向自然提出问题,它就会给你回应。也就是说自然给了孩子们主动探究的机会,它不会像大人一样直接地告诉孩子现有的知识,而是等着孩子们去探究、去发现。与自然的对话,孩子是主体。孩子在与自然的对话中锻炼观察他人、感受他人、体贴他人的能力。构建和谐的你、我、他三重世界的自然交融。同时,自然又是十分丰富的,是取之不竭的宝藏。我们不需要刻意地为孩子们做什么,只要把他们带入自然,多与自然互动,他们就有了乐趣与美好。重要的一点是:老师给孩子营造的心理氛围要是自由、宽松的,孩子可以在你面前自然地展现自我,玩自己想玩的,做自己想做的。
老师可以将孩子带向真正的大自然;在幼儿园营造适合于孩子的“自然”环境;将孩子们“丢”向自然,让他们在自由、自主的氛围中自己探究,然后组织讨论提升经验;教师踩点,发现值得探究的事物,然后带着孩子们去探究,教师通过追问激发孩子们自主探究;教师与孩子是同样的探究者,平等对话,是平等中的首席,而不是“教育者”;游戏的体验缺一不可。
三、重视游戏的价值取向
游戏有两种价值取向:一种是“工具价值”——用游戏来作为学习的最佳方式。另一种是“本体价值”(游戏本来的作用)——用游戏来进行心理调节。就像我们小时候玩的老鹰捉小鸡、吹蒲公英、躲猫猫这些游戏其实都不是奔着“学习”去的游戏,但是,却是我们记忆中非常愉悦的游戏,在那些游戏中我们能自己做主,是自我世界里真正的游戏。小时候的游戏发挥的是“本体性价值”。而“课程游戏化”说的是让孩子们以游戏的方式学习,在游戏中得到发展,是发挥的游戏的“工具价值”。游戏的这两种价值都非常重要。幼儿园开展游戏活动力求彰显游戏的双重价值,即游戏的本体价值和工具价值。仅强调游戏在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教育价值),易使游戏异化或变质;仅强调游戏作为存在,作为生存状态(本体价值),易使游戏“沦陷”而难以发挥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应有作用。
幼儿既不像黏土那样任成人随意揉捏塑形,也不像动物那样由成人任意调教掌握技艺。教师应该相信幼儿具有自身成长、自我教育的能力,幼儿园应是每个幼儿开展自身生活、伸展个性的舞台,是幼儿与同伴及教师共同生活、相互交流的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