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学数学中段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与习惯
2020-12-02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洪水镇友爱小学
甘肃省张掖市民乐县洪水镇友爱小学 杨 东
众所周知,小学教育将学生按照学年分为低、中、高三个阶段。小学中段的数学知识相较于低段来说,已经有了一定的难度,但对于高段来说,又比较容易。因此,在小学中段的数学教学过程当中,教师要着手于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学习习惯培养,帮助学生为高段更加深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避免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当中由于计算能力不足、学习习惯较差而掉队。
一、计算能力培养
计算能力在数学科目当中是基础能力之一,但计算能力却是数学学习过程当中最重要的能力。因此,教师要对学生的计算能力进行培养,帮助学生在计算能力方面实现最大限度地提升,从而帮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尽量避免因计算失误而出现错误。
(一)培养学生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对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有着非常明显的辅助作用,为什么这样说呢?由于加减法、乘除法之间能够互相进行转换,逆向思维能够帮助学生在计算的过程中熟练地将需要的算式进行计算法则的转换,从而将题目解开。不仅如此,在学生拥有较强的逆向思维能力之后,也能够帮助学生在计算完成后的检查环节中更加高效与准确,从而进一步促使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进行“加与减”这一章的教学时,教师经过几个课时的教学,将加与减的运算方法传授给学生,在此之后,教师便可以开始让学生尝试去寻找加法或减法当中的规律。学生经过讨论,会得出“和-加数=另一个加数”“被减数=差+减数”。在引导学生将这条规律进行总结与归纳之后,教师便可以给学生出一些相应的例 题, 如:198-( )=60,306+( )= 400。通过此类运算,学生的逆向思维便能够得到有效的提升,从而帮助学生在加法与减法之间进行自由转换,其计算能力在不断地练习过程当中也会得到非常显著的提升。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这种教学方法开展课堂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的思维方式获得拓展,并使学生通过逆向思维能力的提升进一步活化思维。
(二)重视独立思考能力
独立思考对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升有着很大的帮助。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大部分的计算工作是需要学生独立完成的。因此,教师要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将学生独立思维能力的提升视作提高其计算能力过程当中的必经之路。另外,在教学当中,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从而让学生在面对比较困难的计算问题时,能够透过自己的思考将其解开。
例如:在进行“乘法”这一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中给出的内容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让学生逐渐摸清乘法的规则与规律。在“蚂蚁做操”这一小节当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一个一个地去数,共有48 只蚂蚁。接下来,便可以通过引导的形式,让学生去数共有多少行蚂蚁,每一行有多少只。得出结论,共有4 行蚂蚁,每一行有12 只。此时,教师便可以让学生自己尝试去找到乘法的规律。学生经过激烈的头脑风暴以及课本上的提示,便会得出结论:一行蚂蚁有12只,共有4 行,也就是4 个12 相加,与4×12 所表达的内涵是相同的。这样一来,学生便掌握了乘法所表达的含义。通过这种引导式的教学,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获得了提升,也对知识掌握得更加深入。
二、学习习惯养成
学习习惯对于小学中段学生的数学学习来说,是教师的另一项教学重心,学生拥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学生才能更加有条不紊,并根据教师的引导,进行更加符合学生年龄段的认知规律的学习。
(一)引导学生学会预习与复习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教学工作当中,很多教师出现了相同的误区,那就是不重视学生的预习,只注重课堂教学过程,在复习环节使用无休止的“题海战术”。因此,教师要重新审视自身教学过程当中的预习与复习环节,采用更有效的方式帮助学生进行预习与复习。
例如:在进行“认识方程”这一章的教学时,教师为了让学生进行更加有效的预习,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数学课堂,让学生根据思维导图的提示对教材当中不懂的地方进行标注。同时,教师在学生预习的过程中,要主动地去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从而在正式授课时将学生的普遍性问题进行集中讲解,并对比较特殊的问题进行针对性讲解。在复习的过程当中,教师同样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形式,将思维导图中的某些部分变成空白,让学生通过填补这些空白的部分,对教师在课堂中所讲授的内容进行巩固。当然,在复习的过程当中,数量适中、难易程度适中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在复习环节当中,教师要将这二者有机结合,以让学生更好地巩固所学。如此一来,通过这种教学模式长时间的影响,学生自然就能够拥有正确的预习与复习习惯。
(二)引导学生勤于动手与动脑
数学学习的过程即不断动手与动脑的过程,教师只有通过教学的引导,让学生勤于动手,勤于动脑,让学生通过不断的动手获取知识,让动手过程与动脑过程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才能取得更好的学习效果。
例如:在进行“观察物体”这一章的教学时,教师可以使用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展开教学活动。在活动开始前,教师根据每一名学生的学习能力、认知水平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让几组学生将多个正方体以不同的形式放在一起,让另外几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并将观察到的图像画出来;在此之后,让承担不同任务的学生进行交换,先前摆放正方体的学生进行观察与记录,先前负责观察与记录的学生去摆放正方体。这样一来,学生通过动手与动脑掌握了观察物体的方法,并能够将不同观察角度下的物体进行记录。不仅如此,学生在动手与动脑的过程中感受到了数学带来的独特乐趣,学生为了再次体验这种乐趣,便会自觉地在学习的过程当中动手动脑。这种学习方式经过长时间的实践,便会养成习惯。
三、结语
综上所述,教师在进行小学中段数学的教学时,要针对学生的计算能力与学习习惯开展教学活动,为学生今后更加深入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计算能力培养方面,教师首先可以通过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让学生能够在加减法、乘除法之间自由转换,从而提升他们的计算能力;其次,教师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使他们能够更快地完成独立运算,计算能力进一步提升。在学习习惯培养方面,教师可以将思维导图引入数学课堂,通过思维导图辅助学生的预习与复习。同时,以教学实践活动的形式引导学生勤于动手动脑,并通过长时间的实施,让学生逐渐养成良好的学习习 惯,进而提高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