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开展地理实践活动,培养高中生的地理实践力

2020-12-02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实验中学郑莉莉

青年心理 2020年5期
关键词:人口迁移杭州市辩论

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实验中学 郑莉莉

在新课改不断深入发展的今天,地理活动正在由课外走进课堂。本文所论述的地理活动教学,指的是课堂活动教学,其是指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以地理知识为载体,借助多样的方式创设活动,引导学生在自主参与、主动探究的过程中掌握地理知识、发展地理实践力的教学形式。由此分析可以看出,在地理教学活动开展中实施活动教学法,可以促进学生地理实践力的发展。那么,我们要如何应用地理活动教学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力呢?

一、利用认知型地理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所谓认知型地理活动,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围绕所讲授的知识,设计相关的问题,以此引导学生在问题的驱使下收集信息,并借助图表、文字等方式进行展示,从中获取有价值的地理知识,积累地理问题解决方法,形成地理实践力的教学方式。一般情况下,我在组织高中地理教学活动的时候,会创设材料分析活动,帮助学生在分析材料的过程中探寻地理知识,发展地理实践力。

以“人口迁移”为例,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首先创设了以“影响人口迁移因素”为主题的活动,并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了课前所收集的杭州市从古至今的人口迁移文字信息。因为所展现的文字信息与学生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大部分学生对其感兴趣,乐于探究。在呈现信息的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浏览信息,实现自读,建立对信息的整体认知。接着,精读信息,从中找出杭州市人口数据、迁移等语句,并标出时间,以此把握关键信息。在这样阅读信息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取杭州市人口迁移信息,还可以潜移默化地得到信息提取能力的锻炼。在搜索关键信息之后,我引导学生发挥其已有的知识储备,在迁移知识的过程中,再次挖掘此信息中的隐性内容。如在回忆我国人口迁移情况的过程中,思考:影响杭州市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在此次分析的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还可以学会用地理术语描述问题,促进地理信息概括能力的发展。在分析信息之后,我则发挥自身的教学组织作用,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两个方面入手,对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进行总结,借此帮助学生在梳理知识的过程中加深理解,同时掌握分析信息的方法,为形成地理实践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新知教学之后,我在“生活教育”思想的指导下,引导学生回归生活,收集影响杭州市人口迁移的特殊因素,并对其进行分析,以此在拓宽学生视野的过程中,使其对所学的方法进行运用,实现学以致用。

二、利用交流型地理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新课改下的地理课堂是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教师和教材、学生和教材等之间所进行的互动活动。互动的实现离不开交流。交流型地理活动作为一种具有开放性的活动,其可以使学生在体验情境活动、参与小组合作活动等过程中,就自己的所思所想进行自由表达,从而在语言碰撞的过程中获得有价值的知识,顺利解决问题,并潜移默化地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基于交流型活动的特点,我在组织地理教学活动的时候,往往开设角色扮演活动和讨论辩论活动。

(一)角色扮演活动

角色扮演在新课改背景下备受广大教师的青睐。地理教学中的角色扮演活动是指教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过程中,结合教学内容,设定具体的角色,并引导学生以小组的形式扮演不同的角色,从而在体验虚拟情境的过程中,立足所扮演的角色,对地理问题进行分析、解决,从中获取有价值的地理知识,提升人际交往能力,促进地理实践力形成的教学方式。

以“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为例,本节课的内容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为了引导学生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积累保护水资源的方法,我组织了角色扮演活动。在此次活动开展中,我首先确定主题——“水资源的合理利用”,由此设定了本次的讨论任务:我国水资源极度匮乏这一点是有目共睹的。以南方的缺水问题为例,不同领域的人士就南方的缺水问题给出了不同的见解和解决对策,如果你是其中的一员,请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同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所学的地理知识,为南方水资源问题的解决开出一张“良方”。接着,利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了我国南方地区的水资源情况,如水资源的总量、水质情况等,以此使学生对我国南方地区的水资源情况建立整体的认知。在体验此情境的过程中,学生会自觉地从水量和水质这两个方面对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产生参与问题解决活动的兴趣。在创设情境之后,我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成员扮演来自不同领域的人士,如地理专家、经济专家等。在他们扮演角色之前,我会给每一组发放一张介绍单,引导其在阅读的过程中了解所扮演角色的职业工作性质和内容,以此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在学生扮演角色之后,我会从整体角度入手,对其所探究到的解决对策进行分析、点评,以此帮助学生全面掌握解决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问题的对策。在这样的教学活动参与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获得亲身体验的机会,其还可以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具体解决,同时还可以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促进地理实践力的发展。

(二)讨论辩论活动

新课改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在引导学生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的过程中,讨论辩论是不可或缺的。地理教学中,讨论辩论活动是指在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以学生为主体,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引导学生在集体协作中,对所展现的问题进行信息收集、讨论、辩论的过程。

以“城市与环境”为例,在组织了新知教学活动之后,我结合单元的主要内容,为学生设计了“杭州市的自行车是多了还是少了”的研究问题,借此创设讨论辩论活动。在活动开展之初,我先结合教学和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现象,寻找“爆点”,以此点燃学生的探究兴趣。在此过程中,我围绕总论题提出了杭州的交通如何发展的分论题。为了给学生指出明确的讨论方向,我设计了这样的问题:汽车和自行车,哪一种交通工具在杭州市的使用更好呢?据此,将学生划分为两个小组,一个小组代表正方,认为自行车优于汽车,应当骑自行车出行;另一个小组代表反方,认为汽车优于自行车,应该开车出行。在引导学生讨论辩论之前,我鼓励各小组学生收集与这两种交通出行方式有关的信息,结合杭州市的实际发展情况,分析各自的优缺点以及发展情况。在收集信息的过程中,可以借助网络、报刊等,在大量信息的积累下,分析、提出能支持自己观点的信息,以此进行整理。如此可以锻炼学生的信息收集、分析能力。在学生收集信息之后,我则引导学生就各组的观点展开辩论。在其辩论的过程中,我作为观众,认真倾听,既关注学生所提出的难点和焦点问题,也关注学生的小组合作活动参与情况,以此把握学生的地理实践情况。在观察过程中,当发现问题的时候,我则及时介入,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保证讨论辩论活动可以继续进行。在活动结束之后,我进行总结,就各组学生的表现情况和提出的观点进行点评,同时引导学生立足不同的角度对问题进行思考、分析,促进学生学会辩证地看问题。在这样的教学活动参与中,学生不仅可以丰富知识储备,学会收集信息、分析信息,还可以在回归生活的过程中,对所学的地理知识进行灵活运用,逐步形成地理实践力。

三、利用操作型地理活动培养学生的地理实践力

核心素养的培养强调在地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创设多样的动手操作活动,以此给予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其在动手、动脑的过程中发展地理实践力。操作型活动是指在地理课堂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根据教学内容,为学生设计相关的活动主题,并据此选择地理器材、设备等,引导学生在操作地理实验、绘制地理示意图等过程中,将地理现象或事物直观展现出来的教学过程。我在组织地理教学活动的时候,一般会根据操作型地理活动的特点和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设计实验操作活动。

以“热力环流及大气水平运动”为例,本节课的知识具有抽象性,在知识传授的过程中,学生难以掌握热力环流的知识点。因为热力环流是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其与之后的三圈环流、季风环流等有着密切的联系,为了突破此重难点的限制,我在组织教学活动的时候,结合教材内容,先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在冷热不均匀的情况下,大气是如何运动的呢?以此为切入点,组织地理实验操作活动,引导学生从直观的地理现象中探索地理规律。在此次实验操作活动开展中,我向学生展现了玻璃缸、塑料薄膜、黑色卡纸等材料,引导其在小组中操作:将一块冰和一盆热水放到玻璃缸的两侧,用塑料薄膜盖住玻璃缸,在装有冰盒的上方部位划出一个小洞,将一根香垂直插进去。将黑色卡纸用胶带贴到玻璃缸外侧的背面,从正面观察实验现象。在实验操作之前,学生可以各自提出假设,之后根据实验现象验证猜测。在这样的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不仅可以亲眼看到实验现象,通过香烟的运动,了解到烟在热水上做上升运动,在冰块上做下沉运动,在玻璃缸底部和顶部做水平运动,且在底部从冰的方向飘向热水的方向,而顶部相向,深刻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地理知识。而且在提出猜测、动手操作、验证猜测等一系列过程中,其地理实践力也将得到发展。

四、结语

总之,在高中地理教学活动开展中,教师要结合核心素养培养要求,转变传统的教学方式,积极组织多样的地理活动,如认知型地理活动、交流型地理活动、操作型地理活动等,给予学生亲身体验的机会,使其在主观能动性的发挥下,既能掌握有价值的地理知识,又能获得信息收集分析能力、语言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的发展,为实践力的养成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人口迁移杭州市辩论
浙江省杭州市湖墅学校
玻璃
央行行长们就应对气候变化展开辩论 精读
《人口迁移》教学设计
词典引发的政治辩论由来已久 精读
如何赢得每一场辩论
IBM推出可与人类“辩论”的计算机系统
杭州市西湖区中小学教师作品选登
风景如画的杭州市卖鱼桥小学
“人口的空间变化”教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