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联合共同努力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2020-11-30姚玉环
姚玉环
【摘要】中学生处于身心发育的重要阶段,是形成健全品格的关键阶段。本文就家校联合共同努力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旨在通过家校合作,促进中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以供相关人员参考。
【关键词】家校联合;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前言:
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老师,同时影响学生一生的也大多来自家庭教育,诸如当前被广泛提到的词语:“原生家庭”,是因为学生自小生活的环境对其一生都产生深远的影响,并且其未来的生活质量高低很大程度也取决于原生家庭带给其的性格。中学生家庭存在教育缺失的现象,对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造成影响,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一、完善学生心理健康档案,发挥心理疏导作用
中学生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只是一部分,同时还需要来自家庭的教育和关怀,当前市场竞争形势较激烈,学生家长也面临各种工作和家庭压力,因此可能会对学生疏于教育和关注,另外,还有少数家长认为学生只需要在学校接受教育即可。
鉴于以上原因,为了我国中学生的心理健康,需要学校和家庭的共同关注,
而学校的心理疏导则是增强学生心理健康素质的重要渠道,同时也是心理素质教育工作的主体组成部分。心理疏导可以辅助学生走出内心的困境,积极克服困难,摆脱冲突矛盾,发挥自身价值,并且还可以辅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并且更好地适应外界环境。而在学校与家庭能够共同联合基础上以学校中的班级作为基本单位,完善学生的心理健康档案,有助于班主任以及教师全面地关注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并且可以向心理疏导教师反馈,而且需要与家长取得联系,积极关注存在心理问题的学生,从而可以有针对性地制定心理疏导措施,辅助学生减轻内心负担压力,充实学生的内心,增强学生的心理素质。
二、深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心理素质教育到教学中
新课程需要将心理健康教育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并且结合到教学工作中去。针对于此,教师需要提高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深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具体的教学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认识渗透到教学中。
在教育教学工作过程中存在很多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因素,在实际的教学中需要重视学生的内心需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并且深入挖掘知识产生的教育作用和价值,从而可以将学习经验、学习技能转化为自身的知识储备,有助于辅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强化学生的内心心理素质,辅助学生更好地把控自我,以及掌握提升自我的方法以及能力。
三、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成长环境
针对中学生心理素质培养与校园文化直接存在密切的关系。校园文化建设中比较关键和重要的则是校风,这是影响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有利条件。良好的校园风气能够逐渐影响并提升学生的心理道德品质,比如积极向上、团结互助的校风是学生产生集体荣誉感,形成强大的凝聚力的重要基础,同时有助于学生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辅助学生增进沟通和交流,并且互帮互助。
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有利于培养学生健康积极的生活学习态度,树立正确的学习认识,有利于学生提高自我认识,体现自身个性,锻炼适应能力。而社会大众需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支持配合学校展开心理健康教育,辅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从而可以营造有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的良好氛围。社会层面需要应用有效措施,避免一些不良思想、不良文化影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可以减少影响中学生身心健康的事件出现,为中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发展提供强大的保障,为学生过滤不良思想、不良文化、不良物质,为学生的成长创造洁净卫生健康的成长环境,而且还需要注重对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工作的实施,以此才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高水平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促进社会不断地向前发展和进步。
四、家长改变观念认识,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
实施家校共育模式,给处于身心发育最关键时期的中学生以关怀和温暖,帮助其解决生活和学习上的烦恼与困难,一方面让学生在学校面对繁重的学业压力和人际交往后,在家庭中有可以倾诉烦恼的对象;另一方面让学生能在家中感受到父母的关爱后,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学习和生活,对于减轻学生的心理压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起到积极作用,因此,需要制定出健全的家校联合机制,强化家校共育力,并且由校方创造机会供家长之间以及学校之间的联系,同时针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需要家庭和学校采取积极的干预对策,解决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
学生是家长希望的一种寄托对象,而家长需要在思想情感以及心理方面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注重保护学生的隐私,积极改变注重自身的言谈举止,为学生做好正确的示范,注重对学生精神方面的引导和指导,重视家庭文化的渗透,而教师需要与学校进行深入沟通和交流,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达成目标一致,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实施,从而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能够产生重要的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家校联合共同努力解决中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极其重要,需要应用有效的策略实施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因此需要完善心理健康档案,发挥心理疏导作用、深刻明确心理健康教育,滲透心理素质教育到教学中、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创,创造良好成长环境,家长改变观念认识,配合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实施,提高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张锦喜.从家校合作模式谈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J].家长,2021(26):6-7.
[2]李志刚.关于家校合作开展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家长,2020(14):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