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
2020-11-30魏山
魏山
【摘要】课后作业是学生知识巩固以及思维延伸的重要途徑,通过作业反映学生的学习效果,也是在教学改革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环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改变传统教学观念,通过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发数学学习的兴趣。课后作业变成学生进行探索实践的重要阵地,教师应当从学生出发,进行作业设计的不断优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思路,让学生将数学与生活相联系,创造性完成作业,提高学生的完成效率和完成质量,在实现素质教育全面推进中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 作业设计 有效性策略
引言
教学改革在全面推进的过程中,教师应当从应试教育逐渐转变为创新教育,课后作业设计中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以及探索兴趣,让学生自主分析和自主实践,多途径解决问题中,符合学生的学习层次和身心发展规律,学生在创新实践以及自主归纳中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在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弥补学生的学习短板逐渐让学生将知识与技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感受到数学的独有魅力。
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
传统作业设计中,教师注重学生的学习巩固不断进行作业的反复训练,重复进行思维冲击下学生产生作业的乏味思想,失去学习的乐趣,逐渐在低效完成作业中学生始终处于统一思维水平,教学改革的新环境需要教师积极的迎接挑战,将教学需要与学生的作业需要相结合,了解学生的学情,分析课后作业存在的弊端,在总结和反思中进行个性化的作业安排。课后作业的有效性助推教育教学的创新发展,也是在达到高效完成的基础上,让学生提高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实践能力,多样化作业设计让学生的学习充满着无限的乐趣,从而在自主探索中,激发学生内在的求知欲。
(一)作业设计多样化,满足学生需求
教师作业设计的单调性让学生在完成的过程中失去学习兴趣,如何将课后作业作为与学生沟通的有效工具,在激发学生探索欲望中,符合学生的学习层次,让作业设计呈现出独有的魅力,需要教师提高自身教学能力和专业水平,进行作业的多样化设计,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在作业完成的过程中,学生有所收获,形成有效解决问题的思路,总结学习方法和学习技巧,形成数学思维和数学学习能力,在充满挑战性以及合作性的作业中,学生拓展学习视野,整体把握数学学习的知识结构,在细节的完成中彰显出学生的个性化优势,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二)教师转变思想,从兴趣入手
教师作为教学改革的先行者,积极的从课堂教学实践出发,在作业有效设计中,需要教师转变传统教学观念,改变传统作业预留方式,让学生对知识进行有效巩固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自主总结中形成应变思维,解决问题中实现数学问题的灵活性和合理性,发现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加以归类分析,推理和总结,不断分析作业中存在的知识点,补足学习需要中激发学生进一步进行自主探索和自主实践。
二、小学数学课堂作业设计的有效性策略
小学数学课后作业的有效设计符合新课程改革标准,在减轻学生作业负担中,将可持续发展作为教学的优化手段。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是在自主发展中构建全新学习模式的实践者,在作业设计中教师积极的与学生进行沟通,尊重学生的意见,自主发展中构建全新学习模式,了解课后作业完成中的困境以及在完成中的学习收获。教师进行作业的总结和有效的反馈,及时性的批改,激发学生形成另一条学习途径,在营造快乐作业完成氛围中,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数学学习在饱含热情的给予学生源源不断的快乐和知识,激发学生形成数学学习情感,在作业的多样化完成中,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一)设计生活化作业,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是对生活问题的有效解释,教师在作业布置中,为了激发学生的作业完成兴趣,积极的与生活相结合,从而在实践操作不断计算,观察归纳和总结中,形成有效的生活情境,运用数学知识提高自身的数学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索兴趣,数学知识离学生越来越近,符合学生的思维层次。例如在学习长度单位时,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将米和厘米的区别进行有效的分析,让学生学会测量,运用长度单位解决生活问题,在课后作业设计中,教师让学生采用实际测量的方式,进行自己家平面图设计,寻求家长帮助共同进行测量完成,学生一边测量一边思考教师在课堂中所讲解的知识,一边进行思维递进,原来生活就是一个大课堂,完成有效室内空间测量,激发自主探究兴趣中,提升学生的作业完成效率。
(二)设计分层作业,线上线下的融合反馈
教师在与学生接触的过程中,发现学生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学习层次,学生在解决不同问题中采用个性化的解决方式,需要教师在作业设计中依据学生的不同层次进行分层作业思考,运用信息技术精准化学生的学习层次和学习需要,通过线上共享作业以及线下的思维拓展,学生融入数学学习环境,形成多学科学习的综合性心理,接受挑战中助推学生健康成长。例如在学习认识人民币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用合作分组的方式进行人民币知识的全面实践,在认识人民币、分辨人民币以及使用人民币的同时,通过课后分层作业设计实现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发展,对学生错误资源的不断总结,教师将课后作业采用分层布置方式,利用线上共享知识空间,让学生选择性的自主完成具有挑战的作业内容,将语文学科与数学学科相联系,通过线上的思维巩固以及线下的作业反馈,形成综合性的作业优化效果,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结束语
小学数学作业的有效设计,需要教师改变传统作业设计观念,注重学生全面发展,提高学生整体知识贯穿性和整合性,将作业内容与生活相联系,符合学生的不同学习层次,激发学生学习探索兴趣,通过作业创新设计,让学生在乐中学,在学中乐。
参考文献:
[1]郭旺祥.浅谈小学数学课堂练习设计的有效性原则——有关《圆》的作业设计之点滴感悟[J].考试周刊,2020(59):65-66.
[2]李颖.视角创新,前置设计——“学本课堂”视角下小学数学教学前置性作业布置的策略[J].数学大世界(下旬),2020(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