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化艺术原生性的保护与传承

2020-11-30王韦皓

传播力研究 2020年23期
关键词:特点新媒体问题

王韦皓

摘 要:随着文化软实力影响的不断扩大,人们越来越看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如:木雕、陶艺、彩灯、织锦、皮影戏、川剧变脸等。这些民间文化艺术,内蕴丰富,外形瑰丽,它们的存世,让我们感受到中国文化的超凡智慧和悠久繁荣,但当前这些文化艺术形式都在经历着不同程度的流失。根据相关数据,民间技艺的流失率已高达90%以上。若我们再不进行科学保护和良好传承,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将面临技艺失传,文化失存的危险,不仅会失去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会失去歷经千年的优秀历史文化。故而,本文以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化艺术原生性的保护与传承为重点,展开相关探究。

关键词:民间文化艺术;新媒体;原生性;问题;特点

中图分类号:J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3-00-02

我国有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大多产生自古代。那时,民间造型艺术、民间音乐舞蹈戏曲艺术等大都是民众的“自娱”行为,反映出人们在日常衣食住行的需求被满足后,还有强烈的娱乐意识和精神需求。劳动人民在艰苦的环境下,自创了各种各样的娱乐形式,以此形成了民间的艺术传统。随着这些娱乐形式的广为传播,随即有了后世的传承,因此,民间文化艺术也就成了中华民族基础艺术文化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但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信息化的强势铺展,创新了更多的娱乐形式,人们对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兴趣直线下滑,也降低了对民间艺术的呵护与传承,从而导致民间艺术的大规模流失。民间文化艺术不仅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中华民族每一段历史的鲜活见证,所以,我们要将现代技术与民间艺术相结合,充分做好民间文化艺术原生性的保护与传承工作。

一、新媒体的含义

新媒体的含义由戈尔德马克最先提出,与传统媒体相对。传统媒体是指电视、广播和报纸,而新媒体是通过互联网技术、移动技术等,使人们可以在手机、电脑等数字端进行娱乐和信息查览的媒体形态,也可以说新媒体即数字媒体。同时新媒体领域很多专家和学者也表示,随着时代进步,新媒体也会随之发展,可能多年后,新媒体的形式会更尖端、更先进,也就不只代表数字化媒体了[1]。

二、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一)交互性

时代流变,信息化发展迅速,“新”的媒介层出不穷,这种“新”不仅表现于媒介的产生,还体现在媒介之间的新组合和新跨界上。新媒体的交互性,改变了传统式媒体在各领域的分割,扩大了受众的范围[2]。

(二)真实性

新媒体时代,一个最突出的特点即真实性,不管是新闻转述,还是赛事直播,传播的真实性越发被重视,也引发更多关注,从而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流量矩阵。

(三)共享性

信息化辐射范围广阔,吸纳信息资源广泛,互联网使用者在年龄、文化水平和地域上不设限,用户可以轻松在网络中上传和下载各种信息资源,使新媒体具有很强的共享性[3]。

(四)主动性

新媒体还具有较强的主动性,因为使用者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爱好,在新媒体上主动搜索相关的信息资源,同时新媒体是有记忆的,依赖大数据分析根据用户搜索记录,为用户精准推送其感兴趣的内容。

三、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化艺术原生性保护与传承出现的问题

(一)民间文化艺术受重视程度较低

经济的飞速发展带动了我国各个领域的变革与优化,这期间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受到巨大冲击,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西方文化的融入,不仅改变了一些艺术表现形式,也让我国一些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形式趋于消亡。随着物质、思想文化等方面的影响,人们对我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重视程度,大幅度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我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4]。

例如:各国各种类型的音乐、音乐剧等形式的引入融入,改变着国人的欣赏喜好,对皮影戏、川剧变脸等戏剧行业的发展冲击巨大,关注度持续降低。虽然目前相关部门高度重视也多方努力,但民间文化艺术原生性的保护与传承效果,不甚理想,危机明显[5]。

(二)民间文化艺术传承出现变质情况

当前我国在进行民间艺术传承和保护时尚存很多问题,其中最不能被忽视的是,老一辈民间艺术家在传艺给年轻一代时,由于年轻一代对民间文化艺术没有正确且充分的认识,同时重视程度不高,导致传承发生变质状况。

如:木雕、陶艺、蜀绣、四川清音等,这些技艺的实操精细考究,任何一个环节掌握不好,都会影响作品的最终呈现,也影响着技艺完整且准确的传承。还有一些传承者缺乏足够的内在涵养,对民间文化艺术的内蕴缺乏深刻探析,导致民间文化艺术在传承时被不合理压缩或改造,所以,当前我国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中的变质化问题十分严重。

四、新媒体时代民间文化艺术原生性的保护与传承

(一)新媒体对民间文化艺术原生性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新媒体是一个内涵和外延不断变化的概念,所处时期不同,新媒体的指向性有别。目前提起新媒体,就会想到计算机、互联网等数字化媒体。从国际相关部门发布的数字化新媒体年度数据报告可见,我国数字化媒体使用人口居世界前列,所以,我国是毋庸置疑的新媒体大国。新媒体对我国的影响非常大,不仅关乎人们的生活,还关乎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和传承。多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和实践不断深入,新媒体对拯救即将消亡的民间文化艺术越发重要,是保护和传承我国民间文化艺术的关键手段和中坚力量[6]。

(二)新媒体开掘网络化技术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原生性

我国要想加强对民间文化艺术的保护与传承,就要结合新媒体研发民间文化艺术的相关网络化技术,让数字网络化技术变成储留民间文化艺术的载体,再通过相关的新媒体数字化电子终端,将深藏于世的民间文化艺术在大众面前原生性真实化呈现,让人们真正了解这些民间文化艺术的原貌真义和宝贵价值。借助新媒体的帮助,不仅解困濒临消亡的民间文化艺术,还扶危其被过度市场化经济化的风险,最大化的将民间文化艺术的原生性保护下来[7]。

(三)新媒体助力传播辐射性扩大民间文化艺术的影响力

从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播角度来看,新媒体不仅会提高受众在民间文化艺术保护和传播中的参与度,还会提高民间文化艺术从业人员新媒体的操作技术,改变民间文化艺术从业人员传播过程的单一性。新媒体准入门槛不高,只要对新媒体产生兴趣,即可边學边用参与融入,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播渠道和表演形式可以更加多元化。借助新媒体民间文化艺术的现场表演形式和传播方式得以改变,通过信息化网络技术,可以使用视频、图片、动画、VR等全方位吸引不同层面的受众,拓展和提升民间文化艺术保护与传承的质效。

新媒体时代,不仅民间文化艺术从业人员有了新的传播形式,于普通新媒体受众而言,每个个体都是一个自媒体,都可对自己喜爱且感兴趣的内容进行转发和分享,从而达到二次传播的作用,尤其在微博、微信、QQ、短视频等平台上进行二次传播,会形成高频次高流量聚集关注。所以,新媒体的出现,让传播变得更便捷、更高效。同时新媒体时代,相比传统媒体时代,有一个最明显的优势:新媒体时代,信息的输送与传播可以不受时间、空间、地域等外在因素的影响,只要有信息接收终端,就可以随时随地了解民间文化艺术的发展状况、了解相关知识、内涵及内容衍生品。

当前,我国民间文化艺术传播者日渐稀缺,且受生老病死“人亡艺绝”等因素影响,传承传播很难像过去那样“耳提面命”亲授亲传,有些民间文化艺术“藏于深山人未识”,无法面对更多受众公开表演,极大限制了民间文化艺术的挖掘保护与传播传承。但借助新媒体,“深居简出”的民间文化艺术不仅走了出来,还让更多人走近亲近,感受其丰富多彩,从而实现了对其最大化的保护和传播[8]。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的出现帮助了很多民间文化艺术从业者,同时新媒体作为保护与传承我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的中坚力量,有效解决了民间文化艺术原生性保护与传承中出现的诸多问题。让更多人了解到我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诸多形式,更多志愿者采用网络化技术保护民间文化艺术的原生性,同时,新媒体扶危助困于民间文化艺术,避免其沦为别有用心之人纯经济资本化的俗物,也帮助民间文化艺术在工业化“视听”景观冲击中扩大辐射范围和传播效力。新媒体的融入,改变了民间文化艺术表演的局限性、传播的单一性、传承的神秘化,于新媒体本身而言,也拓宽了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吸纳了更为精良更具特色价值的文化信息。新媒体让民间文化艺术能以多种形式在网络中游走,从而帮助民间文化艺术找到它的伯乐,延展它的生命力。相信随着新媒体的不断发展,民间文化艺术原生性保护与传承必将日臻完善,民间文化艺术的技艺存留、内容分享、体验沉浸、交互智能等亦会丰富多元。

参考文献:

[1]李洁.镇江梅庵派古琴艺术保护传承现状与措施研究[J].镇江高专学报,2020,33(2):1-4.

[2]赵军霞,李国勇.非遗背景下魏县花布传统工艺保护与传承发展的策略研究[J].邢台学院学报,2020,35(1):113-115+120.

[3]郭大伟.非遗视角下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与传承研究——以云南省为例[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20,4(5):58-59.

[4]赵润华.丽江市民族民间文化传承:现状·问题·策略[J].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2019,20(6):115-119.

[5]何英琴.通渭小曲的保护与传承现状研究[J].黄河之声,2019(20):14-15.

[6]李雪,边春慧.关于温州“非遗”保护和传承的现实思考——基于对“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乐清的调研[J].知识经济,2019(30):23-24.

[7]赵丽.山西非遗舞蹈的原生态传承策略和途径[J].艺术教育,2019(9):99-100.

[8]扎西东知.传承民族民间文化艺术与发展群众文化的思考分析[J].传媒论坛,2020,3(6):146.

猜你喜欢

特点新媒体问题
微信辅助对外汉语口语教学研究
新媒体背景下党报的转型探析
对农广播节目的媒体融合之路
从语用学角度看英语口语交际活动的特点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演员出“问题”,电影怎么办(聊天室)
韩媒称中俄冷对朝鲜“问题”货船
“问题”干部“回炉”再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