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语文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2020-11-30徐立伟黄自云
徐立伟 黄自云
摘要: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问,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以疑为主线,以思为导向”,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使学生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对于学生的学习生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质疑能力;个体差异;小组合作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思维的开端,“思”是学习的基础,新课标提倡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且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我在学习“三疑三探”教学法的过程中摸索、总结出了以下经验,希望和大家一起交流。
一、创设疑惑情景,激发学生质疑兴趣
兴趣是孩子学习入门的钥匙,孩子对课程有了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就会在课堂中主动地获取知识。如我在教学《跳水》一课中,船长命令孩子跳入海中,结果孩子被救出。面对这个情节,我引导学生提问:船长为什么要这么做?他还有其他的办法救孩子吗?问题一提出,孩子们就看书了,并激烈地讨论。抓住一个点创设疑惑情景,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诱导学生积极提问,将学生的认知结构与教学目标充分暴露于课堂,有利于通过讨论解决问题。
二、思考空间充足,引导学生学会质疑
疑,源于思。质疑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先决条件。一个有价值的问题的提出,往往需要时间和空间,只有留给学生充足的思考时间,学生才能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让他们怎么想就怎么问,问错了没有关系。比如在教学《鸟的天堂》时,我让学生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然后让学生针对这一句话提问。一个学生说:“这句话中的两个‘鸟的天堂有什么不同?”另一名学生说:“前面的‘鸟的天堂为什么要加引号?”听了学生的问题,我便以此为焦点,让学生认真再读课文找答案,并组织学生在小组交流讨论。经过讨论,大家一致认为:前一个“鸟的天堂”加引号是起强调的作用,后一个“鸟的天堂”是说这里的鸟很多,生活得很快乐,就像是在天堂一样。就这样引导学生从简单到复杂、从现象到本质地提出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慢慢地学会质疑。
三、尊重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独立质疑能力
疑,因人而异。由于学生的认识结构、思维方式、学习风格各有不同,他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感也不尽相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正确对待个体差异,因人而异地引导学生大胆质疑,逐步形成多思善问的习慣,以此培养学生独立质疑的能力。例如,在一次听课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让我印象深刻:《乌鸦喝水》中有个句子:“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终于想出办法来了。”教师用这个句子和“乌鸦看见旁边有许多小石子,想出办法来了”这一句进行比较朗读,并适时引导、启发学生质疑。在教师的引导下,一位小朋友举起小手问:“为什么说乌鸦‘终于想出办法来了呢?”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小朋友们马上各抒己见:乌鸦不是马上就想出办法来的,而是想了好长好长时间;乌鸦想了很多很多办法,想到一种,觉得不行,又想另一种办法,一直在动脑筋,很认真地想……这样的设计,激发了孩子们的思维,充分利用学生的思维个体差异,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提高。
四、巧妙运用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共同质疑的能力
疑, 要表于言。无论哪种形式的提问,对小学生来说,都需要语言表述。创设小组互动情景,意在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既提倡独立思考提出问题,也提倡小组合作提出问题,以此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共同质疑的能力。例如,教学《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课时,当学生认识到孟浩然乘舟远去、只剩下李白孤零零一个人时,教师可适时引导学生:“在此时你想提出什么样的问题?”学生:“此时李白心里会想些什么?”“想到这些他的心情怎样?”……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思维,也使其体会了诗人的依依惜别之情。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说一说,可以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增加了学生提出问题的兴趣。
五、善于反思,培养学生的自我质疑能力
疑,终于省。小学生学习的过程是在充分交流与共享中生成、修改的“再创造”过程,它必须经过反复思考、深入研究、不断调整才能完成。这就需要学生有较好的反思意识和能力。因此,反思不仅是一种良好的学习品格,更是学生创造性学习的基础。创设反思情景,目的在于训练学生自我怀疑、内省的能力。比如,可以引导学生每天总结:我这一节课提出了几个问题?我和同桌交流了几个问题?我今天提出的问题好在哪里?总结反思能让学生产生质疑的动力。
六、营造轻松的语文课堂气氛,培养学生敢于质疑的习惯
学生质疑问难的习惯是其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前提。由于受传统教学的影响,小学生往往不敢问、不爱问、不会问,或问得压抑、犹豫、缺乏自信。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想办法营造一种轻松、自由、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放松,在这种心理的作用下,质疑问难才能有更好的发挥空间,从而克服学生质疑问难的心理障碍,增强其勇气和自信心,逐渐形成敢于质疑的习惯。比如,针对课题提出疑问,这个比较简单,可以增强学生提问的自信心,也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总之,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创设一种民主、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建立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才能让学生在遇到问题时想问、敢问、善问。教师应因人而异地鼓励和引导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提出问题,促进学生质疑能力的发展。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养成多思善问的习惯。
(注:本文为课题“小学语文课堂学生质疑能力的培养研究”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责任编辑:韩晓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