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预算绩效管理现状及对策分析
2020-11-27蹇群芳
蹇群芳
一、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义
预算绩效管理是一项以结果为导向的预算管理模式,在政府的政策推动下,医疗卫生机构要将绩效评价的思想贯穿于预算管理从编制到执行的全过程,通过预算管理来有效地配置内部资源、节约支出成本,提高医疗卫生机构的精细化管理水平。实际上,在2011年和2012年,国家政府相关部门就已经颁布了预算绩效管理的指导意见和工作规划,对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提出了总体要求。2012年,自《预算管理单位预算绩效管理暂行办法》的颁布,为医疗卫生机构开展项目预算绩效评价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政策依据。对于医疗卫生机构来说,有效的预算绩效管理能够发挥以下几方面作用:(1)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是形成卫生医疗投入稳增长的有效手段。公共财政拨款方式会直接影响到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质量,而以绩效拨款是当前国家卫生部门创新财政拨款的新方式,建立有效的项目预算绩效管理能够将考核结果与财政部门的预算支出和
补助结算相结合形成财政卫生投入稳增长。(2)开展预算绩效管理有利于建立规范科学的预算管理制度。当前,预算管理在各行各业的应用过程中,已经开始从传统的以投入为导向的预算转向以产出为导向的预算,也就是说,预算管理的重点已经由考虑财务支出合规性转移到成本与产出的关联方面。自上而下的预算绩效管理制度能够进一步规范医疗机构的预算管理内容,全面反映财政投入与产出之间的比例,将对医疗卫生机构的财政补助转变为政府和社会期待的产出。
二、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绩效管理现状
由于我国政府对医疗卫生方面的财政支出规模越来越大,医疗卫生机构在财务管理方面涉及的问题也越来越复杂。当前的医疗卫生机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着预算绩效管理体系不健全、绩效管理工作质量差等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其一,在医疗基础条件方面,医疗卫生机构实施预算绩效评价就是为了能够科学地评价预算资金的使用情况,为医疗卫生机构的预算管理发展提供可靠的数据。相对应的,准确的数据基础是反映医疗机构运行现状的依据,也是预算绩效评价工作开展的前提。但从目前来看,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行制度长期处于滞后状态下,造成机构组织内的基础信息管理不到位;同时,缺乏专业的财务管理人员,造成医疗卫生机构在采集信息过程中,无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从而影响了医疗卫生机构的平稳运行。
其二,医疗卫生机构在预算绩效管理指标选择方面存在着一定的问题,由于医疗卫生机构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考评指标在制定过程中必然会考虑到社会效益,即服务的有效性,但这一指标无法进行量化评价,难免在评价过程中会受到主观情绪影响;同时,医疗卫生机构在设置评价标准时没有全面考虑指标的差异性和适应性,造成预算绩效考核评价不够科学。
三、医疗卫生机构构建预算绩效评价的有效对策
(一)科学设置预算绩效评价指标
医疗机构的医疗业务本身具有复杂性特征在构建预算绩效评价体系,应根据医疗机构的实际业务情况来设计指标体系,并保证指标设置要覆盖医疗机构的各个预算部门。依据医疗机构不同的职能科室,可以将预算绩效评价划分为三方面内容:其一是成本费用中心的评价,其评价指标以业务评价为主体、财务指标为辅,通过考核评价结果来反映成本费用中心对资金支出的控制效果;其二是对收入中心的评价,收入中心主要包括医疗医技科室,评价指标设置主要以财务指标和业务指标并重,通过考核评价结果来反映收入中心预计业务目标完成情况;其三是对投资中心的评价,针对医疗服务中心整体来说,涉及财务指标与业务指标,主要反映的是医疗机构整体的资金投入与产出情况。
医疗机构可以引入平衡计分卡和关键绩效指标设计法,将评价指标划分为财务、患者、业务流程、学习与成长这四个维度,采用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相结合的方法,使绩效评价结果能够全面反映医疗机构的预算。
针对医疗机构层面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1)财务维度。该维度指标包括资本报酬率、收入预算完成程度、资产负债率、收入增长速度、医疗收入占总收入比例、成本费用控制情况、收支结余率、固定资产增长率、总资产周转率、资金流动比率等。(2)患者维度。该维度指标包括社会影响度和服务满意度。(3)业务流程维度。该维度指标包括预算差异核审、预算精准率、预算反馈及时性。(4)组织学习与成长维度。该维度指标包括医务人员培训费用、医务人员医疗技术水平、医务人员满意程度。
医疗医技科室的预算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包括:
(1)财务维度。该维度指标包括医疗收支结余、设备增长率、材料支出率、劳务成本占比、业务收入预算完成度。(2)患者维度。该维度评价指标主要就是服务满意度。(3)业务流程维度。该维度指标包括门诊急诊人次、手术人次、住院日数、病床周转率。(4)组织学习与成长维度。该维度评价指标包括医务人员技术水平、医务人员平均培训费用。
(二)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
实际上,预算绩效管理就是将预算和绩效这两部分内容进行有机结合,从而实现从投入到产出的结果导向。因此,医疗机构应当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管理体系,首先,在正式进行预算立项之前,就要以项目生命周期作为入手点,对投入产出、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进行全面分析,依据预算时间来对各项业务的重要程度进行合理安排。其次,医疗机构可以分为月度、季度和年度预算绩效考核,月度预算绩效考核主要以财务指标评价为主,并将评价结果与内部医务人员的绩效工资挂钩;季度预算绩效评价也是以财务指标为主,主要职能就是为了督促各职能部门和科室严格执行预算;而年度预算则以财务指标和非财务指标评价为主,主要反映医疗机构的预算完成情况。最后,在预算执行以后,将实际完成指标与绩效目标进行对比,以此来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考核评价。
(三)强化预算绩效评价机制的执行力度
首先,医疗机构要建立跟踪机制,采取事中控制的方法对预算绩效执行全过程进行严格监管,增强预算绩效管理的执行效率;其次,医疗卫生机构要细化预算绩效管理流程,通过明确职责范围、严格相关规定,保证预算绩效执行的规范性;最后,医疗机构还需要建立有效的协调机制,即保证内部各部门、各科室在预算绩效评价工作中能够紧密联系,通过各个部门的参与调整当前的运营情况。此外,医疗卫生机构还可以通过建立信息平台的方式来实现内部财务与业务数据信息的互通,明确各部门的预算绩效目标,形成有效的监督制约关系,从而也能够提升会计信息质量。
(四)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信息系统
预算绩效评价是一项较为烦琐且技术性强的工作,医疗机构务必建立标准化的信息系统和完善的预算基础资料信息数据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建立预算绩效评价信息沟通机制,保证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程度提高;同时,医疗机构还可以在预算绩效评价体系流程建立过程中,将预算绩效评价与电子政务有机结合,采用电子化的预算绩效评价标准体系来提高预算绩效评价的效率和质量,为预算管理工作创造良好的环境基础。
四、结束语
预算绩效管理就是对政府财政资金投入与产出之间的对比,目的就是为了改善预算管理执行效果,加强事业单位预算和成本的控制,提高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质量。因此,我国事业单位要顺应政策导向,积极建立完善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强化预算资金使用过程的监督管理作用,促进事业单位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