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的机遇与挑战
2020-11-27
银行应抓住机会积极探索如何在落实便利化措施的同时,拓展引入境外优质投资主体和投资资金的金融服务通道。
日前,人民银行、外汇局发布了《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中国人民银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公告〔2020〕第2号,以下简称《规定》),在大幅简化了境外机构投资者投资境内证券期货流程管理等要求的同时,扩大了投资资金的规模,进一步便利了境外投资者参与我国金融市场。
《规定》的出台,符合我国不断开放的资本市场预期:其一,有利于引进境外中长期资金,以价值引导投资,重新梳理境内资本市场的投资者结构,督促上市公司自身的优化治理,促进资本市场的良性发展;其二,可以通过技术外溢和市场竞争的激励效应,提升国内市场效率,使之可以更好地为我国经济发展服务;其三,加快国内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接轨的步伐,提升国内资本市场的国际化水平。
机遇和挑战并存
国内金融机构作为托管人参与投资活动的始终,新规的实施意味着新的机遇,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方面,《规定》明确,合格投资者应当委托境内托管人代为办理申请登记等手续。而境外投资者通常会委托有资质的境内商业银行作为托管人托管资金,因此可为商业银行拓宽业务范围,丰富同业存款资金来源;同时,境外资金的流入也扩大了证券市场的资金规模,托管银行可从提供跨境结算、本外币兑换等金融服务中受益。
另一方面,《规定》明确合格投资者可以开展以套期保值为目的的外汇风险对冲和符合规定的金融衍生品交易,这在给银行提供新的盈利来源的同时,也隐藏着竞争压力。如《规定》明确,外汇衍生套保业务既可在托管银行办理,也可在其他境内金融机构办理,给了外国投资者更多的选择,也为此前没能成为托管行的银行提供了增加业务份额的机会,但对原有的托管行则构成了竞争。特别是随着《规定》放宽了对托管人的数量限制,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提出托管人资格申请。由此可以预见,境内本地银行和外资银行对于QFII和RQFII的托管业务竞争将愈演愈烈。
积极引入境外优质投资主体
新政落地后,银行应抓住机会积极探索如何在落实便利化措施的同时,拓展引入境外优质投资主体和投资资金的金融服务通道。
一是建议银行充分利用海外分行,采取境内外联动的方式,通过举办路演等推介形式,提高自身的知名度,吸引境外投资者。此外,在托管银行之间的激烈竞争,中资银行应倒逼自身积极走向国际资本舞台。
二是强化银证战略合作,多维度发掘客户。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必须通过境内的证券公司进行证券期货投资交易。对此,证券机构应充分利用境内外各种渠道,搜寻发展目标客户;而托管银行则除利用自身的海外布局吸纳相关目标客户外,还要加强与境内证券公司的全方位协作,共同拓展客户市场,以获得双赢效应。
三是充分利用海外分支机构,发现和引入中小规模境外基金公司客户。根据现行QFII制度的规定,合格境外投资者进入门槛较高,实践中有相当部分的中小规模境外基金公司因无法独立进行资格申请而被挡在国内资本市场外,但他们又看好中国资本市场前景。对此,这些境外基金公司通常用会通过一家符合QFII条件的金融机构来投资中国的资本市场,以获得参与投资分享利润的机会。基于此,在托管行的选择上就会重点考虑在境外设有分支机构的托管行。这对于有众多海外分支机构的银行来讲,将会增加发掘优质客户的机会。
几点建议
证监会、人民银行、外汇局于2006年联合发布的《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36号令)规定QFII只能有一家托管机构。虽然此次《规定》放宽了对托管机构的限制但36号令并未废止,因此银行在实际业务办理过程中,仍需要考虑与监管层的充分沟通,以确保业务合规开展。
鉴于准入前审批材料的繁简与审批程序的长短,也会对投资通道的开放程度带来一定影响,而目前QFII审批程序仍相对繁琐,因而建议相关部门今后能进一步简化相关审批手续。
实践中,已有客户对QFII、RQFII的投资范围以外的领域表现出了关注和投资倾向,而此前证监会在修订QFII和RQFII的相关业务规则公开征求意见时,也曾提到将扩大QFII和RQFII的投资范围,如将新三板、私募、商品期货、期权、债券回购、两融等纳入其中。鉴此,相关部门应在充分考虑市场主体意见的基础上,尽快出台具体配套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