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农村田园综合体产业扶贫模式探析
——以湖南省邵阳市吴家村为例

2020-11-27黄惠惠国晓丽

时代经贸 2020年8期
关键词:家村综合体田园

黄惠惠 国晓丽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湖南省花垣县十八洞村第一次提出了“精准扶贫”的概念,就精准扶贫的目标定位、基本要求、实施路径等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形成了精准扶贫理论。自提出“精准扶贫”以来,扶贫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国家统计局今年1月23日发布数据,2019年末,全国农村贫困人口55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109万人,下降66.8%;贫困发生率0.6%,比上年下降1.1个百分点。①有此成效产业扶贫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2020年,我国脱贫攻坚进入关键之年。而此后我国的扶贫将开启战略性改革,一是从解决绝对贫困到缓解相对贫困过渡,二是要把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产业扶贫仍将是解决相对贫困及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式。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提出的“田园综合体”概念,作为产业扶贫的新模式,成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和精准扶贫的重要抓手。田园综合体是是集现代农业、休闲旅游、田园社区为一体的乡村综合发展模式,是通过旅游助力农业发展、促进三产融合的一种模式。本文即以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龙溪铺镇吴家村五郎文化田园综合体(简称吴家村田园综合体)为例,通过调查了解该田园综合体项目信息,总结和探讨该田园综合体产业扶贫的模式、优势与问题,试图提供具有一定借鉴作用的建议。

一、吴家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及进展

(一)吴家村田园综合体项目规划

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吴家五郎文化田园综合体由湖南五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2018年12开始筹建,预计两期完成,每期建设周期三年。项目地处湖南省邵阳市新邵县龙溪铺镇吴家村,预计用地面积近5000亩,总投资约1亿元。其中规划基础设施用地150亩,投资1000万元;新农村建设项目用地100亩,投资2000万元;农业产业种植、加工、仓储物流项目用地4000亩,投资2000万元;文化康养、度假娱乐配套设施用地400亩,投资5000万元。该田园综合体依托吴家村现有的村落现状及地形地貌,力争打造融合农业、旅游、民俗、民居、康养、体育、休闲及美丽乡村建设于一体的集八园十区功能的综合体。

(二)吴家村田园综合体项目进展

吴家村田园综合体项目目前处于第一期建设阶段,从2019年3月正式启动土地流转、产业种植,并与台湾企业投资集团签订合作协议,由其负责农业产品销路。充分发挥政府组织协调优势,加强统筹规划和财政扶贫资金的整合,搭建政企合作新架构。园区公司在政府的主导和支持下完成农村土地征用,启动了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修建美化了道路,并且配套修建了小型水塘,以保证园区产业发展用水需要,同时利用水塘蓄水改造乡村游泳池对本村中小学生免费开放,建成青少年游泳训练基地,提高青少年游泳技能。农业产业基地陆续建设,部分农业经济作物完成种植,2019年7月正式启动蓖麻产业基地,2019年完成400亩左右蓖麻产业试种。逐步建设150亩有机水稻基地和650亩特色水果基地。

二、吴家村田园综合体产业扶贫模式分析

(一)吴家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合作及产业扶贫模式

1.结构模式。吴家村田园综合体结构模式为“政府+农民+农民合作社+开发企业”。政府引导方向,完善服务;农民参与生产,直接受益;农村合作社(村集体)土地入股,自发管理;投资企业为湖南五郎文化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负责出资入股,技术管理。

2.运行模式。采用“园区公司+基地+农户(贫困户)”的运行模式。在农户(贫困户)自愿的基础上,基地与农户(贫困户)签订农作物、经济作物等产业种植协议,园区公司联系和负责销售,建立顺畅的产销关系。同时园区公司组织种苗供应,负责技术培训、示范,并派技术员进行技术指导。

3.产业扶贫模式。吴家村贫困户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或租赁+基地农业作物种植+园区建设运营”参与到田园综合体项目中,从而获得租金收益或分红、农作物种植收益及园区务工报酬等多重收入。田园综合体项目在前期征地环节积极赢得村里贫困户的配合。调研了解到,前期吴家村被征用土地的户数610户,2425人。贫困户175户,771人。且园区在前期建设中优先招用本村农户及贫困户劳动力。

三、吴家村田园综合体项目的积极作用与问题分析

(一)吴家村田园综合体项目的积极作用

田园综合体项目通过多组织的合作模式解决了资金短缺、技术不足、土地扭转困难、产品没有销路等短板因素,合理地利用了每一方力量所带来的资源,有利于合体发挥1+1>2、2+2>4的作用。田园综合体顺应农村供给侧结构改革、新型产业发展,结合农村产权制度改革,有助于实现中国乡村现代化、新型城镇化、社会经济全面发展。项目建成后,能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有利于安置社会闲散人员、特别是农村劳动力的就业。建设期间和以后的日常管理,均需要大量的劳务用工,项目工程建设中约提供劳务费5000多万元。田园综合体项目能够有效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促进农民的增收。据园区投资方测算,预计园区项目建成后年直接为财政增加增值税822.26万元、所得税2960.47万元,解决劳动力就业575人,其中固定工475人,季节性用工100人,年增收入2075.00万元。年为农民提供劳务收入500万元,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对提高农民收入,开展产业扶贫,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均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而且田园综合体项目打造的旅游观光等服务,能为当地农村增加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农户通过参与餐饮住宿经营、生态休闲旅游区接待服务、特色农产品和手工业产品生产制作、交通服务以及其它劳务形式,增加家庭收入,进一步缓解就业压力。随着经济收入的增多,农村居民的生活质量也会相应得到提升。

(二)吴家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土地征收有难题。园区前期建设过程中需要征用吴家村村民土地,少部分村民不愿流转土地,使得园区整体的规划未能很好的实施。部分农户土地全部被征收,没有地方种菜,以前自给自足的吃菜现在则需要去购买,其当前生活成本提高了,给生活造成了不便。

2.引入的农作物不适应当地生长环境。吴家田园综合体初期的核心产业是台湾蓖麻,在该产业种植初期,有部分种子因无法适应当地气候没能发芽,甚至幼苗后面因为天气炎热部分旱死,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3.人才缺失。一是在田园综合体规划建设中,在农产品创意、个性化设计、赢利模式规划等方面缺少专门人才;二是专业技能型人才缺乏,在苗木栽培、有机种植、畜禽养殖、运营管理等方面缺少专业人才。

四、吴家村田园综合体项目建设的建议

(一)土地流转中关注到被征地农户的实际困难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对荒地和空地出面协调流转,关注农户土地流转中遇到生活成本增加问题。同时加大耕地保护力度,对征收了土地的农户给与补贴,因农户现有土地租金和分红不足,政府可与承包商协商为农户提高租金或为农户留有自给自足的土地。

(二)提高科学种养技术,配置农业保险避险

在田园综合体园区前期育苗阶段要加强农业技术支持力度,深入考察、配比和勘测苗圃植物尤其是引入品种作物与当地气候的适宜性和存活率。同时加强农业保险规划意识、配置农业保险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减少或规避农业产业发展中由于不可控因素或自然因素造成的经济损失。

(三)加强人力资源投入,培养和吸引农业经济型人才

项目园区建立全面多层次的管理团队,注重人员的培训和能力提升。地方政府加强深贫地区扶贫干部培训,增强开展扶贫工作的能力。

(四)加强村民与产业园区的粘性

农民在脱贫攻坚中居于不可替代的突出位置,问题的解决必须从问题的基础入手。在田园综合体园区的发展中,注重增加与农户的联系与互动,增加农户对产业园的粘性与归属感,让老百姓减少对项目的顾虑,积极参与到园区项目的建设中,进而促进人园结合。

注释:

①资料来源:《光明日报》.2020年01月24日03版,见https://news.gmw.cn/2020-01/24/content_33507350.htm.

猜你喜欢

家村综合体田园
Bořislavka社区综合体
Tikkurila教堂及住宅多功能综合体
城郊经济“围城”——申家村“弃工务农”现象解析
西班牙AIGÜES DE VILAJUÏGA建筑综合体
Megapark商业综合体
幸福像花一样开放——蒲城县闫家村的金银花海
那片盛开的“金银花”——从闫家村党支部书记王春颜看“带头人”的重要性
一个人的山区“扶贫公交”
夏日田园杂兴(其一)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