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强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思考

2020-11-27陈晓彤

大众投资指南 2020年13期
关键词:科研活动内部监督事业单位

陈晓彤

(广东省生产力促进中心,广东 广州 510070)

一、科研事业单位加强内部控制的意义

(一)有利于保障科研资金安全,优化国有资产管理

科研事业单位从事科学研究工作,资产是科研事业单位开展业务活动和单位正常运行的物质基础和财力保证。当前,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资金容易被挪用和滥用,从而导致一些不规范行为的产生,实物资产管理混乱,导致国有资产流失严重,资产配置不合理,造成财政资金浪费等等。加强科研事业单位的内部控制,可以有效保障科研资金安全,又可以保证实物资产和无形资产的合理配置和使用,还可以优化科研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

(二)有利于提高整个单位的工作效率,提升单位内部的综合管理水平

内部控制制度是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重要组成部分,将人、财、物、科研、管理集成于流程中,范围涉及单位的多部门和多业务。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相对薄弱,部门预算往往与科研活动脱节,财务部门与科研部门之间缺乏沟通,存在相互推诿的现象等等,而内部控制在原有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对各项科研活动和业务活动进行梳理,制定相关流程,明确各部门的权限职责,将各个部门连接起来,把办事流程优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既能保障单位各项科研活动有秩序有效率地进行,又可以有效提高单位工作效率,规范单位各项科研活动和业务活动,是科研事业单位提升管理水平的有效途径。

(三)有利于消除不规范行为,强化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

科研事业单位承担科学研究、科研项目,其经费来源主要是财政性资金,而科研资金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不少问题,其根本原因是由于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三权分立机制不够完善。加强内部控制,通过合理运用内部控制的制衡原理,可以进一步完善决策权、执行权和监督权的三权分立机制,实现决策、执行和监督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形成防范机制,防止廉政风险的发生,有效预防科研活动中的徇私舞弊,增强单位内部的免疫力,强化单位的党风廉政建设。

二、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内部控制意识不强

长期以来,科研事业单位的内控意识淡薄,主要表现有:一是单位负责人对内部控制的重要程度认识不够。部分科研事业单位负责人缺乏内部控制理念,还未能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重科研工作,轻内部管理,导致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未能发挥应有的作用。二是科研人员对内部控制认识不足,对内部控制知识缺乏了解。部分科研人员对于内控不控制没有一个客观、全面、准确的认识,甚至片面地认为内部控制就是财务控制,就是审计部门和财务部门的事情,与自己的科研工作无关,这样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就难以有效的实施。

(二)内部控制各项制度不够完善

近些年来,科研事业单位已基本上按照要求建立起内部控制制度,但由于没有相关的配套指引,制定制度的过程中缺乏具体可参考操作的具体内部控制制度,导致制定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完善,过于形式化,未能有效结合本单位的科研活动。有的科研事业单位根本就没有建立全面完整的内控制度,只是把单位内部现有的财务规章制度和各项管理制度当作内部控制制度。内控制度的制定没有好好的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只是简单的借鉴和参考了一些通用的内控制度,最终导致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部分科研事业单位虽然能够结合自身制定了一些内部控制制度,但内部控制管控的范围不够全面,侧重于六大业务层面制度制定,缺乏对内部控制的设计、运行和监督等问题的考虑,内部流程控制情况也不乐观,内部管理制度和流程更新也不够及时。

(三)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欠缺

内部控制的评价与监督是保证内部控制有效实施的重要环节。科研事业单位的评价和监督主要包括单位内部自我评价、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目前科研事业单位各项监督管理体系对保证科研事业单位的科研工作和财务工作的正常进行,保障资产的安全和使用有效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科研事业单现行内部控制评价与监督机制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一是开展内部控制自我评价部门不明确。由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相关文件的发文部门是财政部,通过各级财政部门的财务部门传达给各级行政事业单位,科研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就自然而然成了内部控制这项工作的实施部门,既牵头建设内部控制,又对内部控制进行评价,不能保证独立性和客观性,导致自我评价效果大打折扣。二是内部监督的职能缺失。内部监督是单位内部有关部门对本单位的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内部监督一般应由独立的内部审计部门或专职内审岗位来执行。但由于科研事业单位机构设置的缺失,未能成立内部审计部门或专职岗位,又或未能成立相关内部监督联合工作小组,导致部分科研事业单位内部控制的内部监督职能缺失,内部监督检查工作不能有效开展。三是外部监督不到位。内部控制的外部监督主要由单位外部的政府相关部门对各单位的内部控制建立和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科研事业单位的外部监督一般由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门和审计部门来承担,但往往都是事后监督,每年进行监督的次数也有限,而且基本上都是对财政性资金和科研经费的合法合规使用进行监督,或者只是对一般性的经济业务进行外部监督,又或者侧重于对制度的制定建立的检查,没有重视对制度执行过程和执行效果,导致未能完全有针对性地提出监督意见和建议。

三、科研事业单位完善内部控制的对策建议

(一)提高认识,全民参与

首先,科研事业单位负责人要增强内控意识,强化内控责任。《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中多处提及单位负责人在内部控制中的责任和作用。单位内部控制是否有效开展,很大程度取决于单位负责人的重视和态度。科研事业单位的负责人要提高对内控工作的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内部控制对单位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意义,掌握内部控制的基本理念,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提高在内控工作中的主动性,为单位内部营造良好的内控氛围,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其次,科研事业单位相关科研部门或管理部门应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以及与科研工作的相关性,科研部门或管理部门负责人要发挥带头作用,主动积极地做好内部控制的相关工作。最后,科研人员要了解内部控制的要求,熟悉内部控制的内容,认识到内部控制的实施对于单位发展的保障作用,从而积极配合完成各项内部控制工作。

(二)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加强流程控制

健全和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直接体现单位的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内部控制是个性化工作,科研事业单位要把握科研活动和科研经费的特点,结合本单位业务特点和实际情况,按照内部控制的要求量身定做,健全内部管理制度,用流程控制替代经验管理。首先,全面梳理业务层面中六大业务相关的业务流程,明确各业务领域内部控制的决策、管理、执行、监督机构的职责,明确本业务领域的业务环节;明确各业务环节的控制目标、控制要求、与其他环节的衔接控制要求等。其次,合规制定内部控制制度,符合外部政策要求,每项业务内部控制制度在制定时业务环节确定、每一条的控制要求均应明确引用外部政策依据的具体条款。再其次,制定内部控制制度主要管控的风险点。每项业务内部控制制度管控的风险点必须对应列举,以便有针对性的防控风险。最后,综合运用八大内部控制基本方法将风险控制在可以承受范围之内,确保风险应对措施得以有效实施,达到有效防控效果。

(三)加强自我评价,强化内外监督

第一、科研事业单位要科学制定单位内部自我评价标准和考核指标,对内控执行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价,将内部控制执行的成效与单位和个人评优提拔相结合,以加强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与成果的有效运用,保证内控控制得以有效执行。建立以绩效为导向的整体预算模式,将科研经费和绩效考评结果联系起来,促使科研人员能够专注科研,从而规范科研经费管理。

第二、科研事业单位要明确内部监督的责任部门或专职岗位及其职责权限。通过内部监督,对单位内部管理制度进行经常性检查,对内部控制措施的建立和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地检查,对权力集中的重点领域和关键岗位的设置情况一并检查,及时发现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对单位实施内部控制情况做出有效评价,并及时向单位领导层反馈,提出要求整改。

第三、有效利用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注重发挥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在内部控制的监督作用,利用日常监督和专项审计检查,将内部建设、执行过程和执行效果纳入日常监管范围,查找存在的薄弱环节,促进内部控制有效实行,将审计建议书、纪检建议书等方式的监督检查结果、意见和建议向单位负责人汇报,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内部控制。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内部控制是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有效手段,既优化了单位内部管理流程,又提升了单位内部管理工作效率,还提高了自身免疫能力,是规范科研事业单位内部管理的治理之策。

猜你喜欢

科研活动内部监督事业单位
计算机学科科研活动行为规范建议
加强国有企业内部监督的有效措施探讨
企业会计内部监督问题及对策探究
加强和改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
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立探讨
事业单位中固定资产会计处理的优化
机械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学科竞赛和科研活动体系建设研究
国际商务本科生参与科研活动的动力与模式分析*
本科生科研活动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索——以经管类本科生为例
浅析如何做好财政部门内部监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