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亚低温护理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应用效果评价

2020-11-26刘安妮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22期
关键词:缺氧性脑病体征

刘安妮

厦门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院新生儿重症监护室,福建省厦门市 361000

既往研究发现,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发生率高达7%[1]。现阶段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存活率进一步升高,但远期预后仍不满意[2],临床护理尚无公认较为有效的护理方式[3]。研究发现亚低温护理在对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护理中有显著的临床效果。鉴于此,本文拟针对60例入住我科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的缺血缺氧性脑病患儿行亚低温护理进行探究,论证亚低温护理的临床效果,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观察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实施。随机选取2018年6月—2019年6月诊断为中重度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转入我科监护治疗的新生儿共60例纳入观察。所有患儿家属知情同意同时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年龄1~28d,孕足月,体重2.5~4kg;(2)母亲孕期产检正常,无妊娠高血压、妊娠糖尿病等;(3)经主管医生确诊为中重度缺血缺氧性脑病。排除标准:(1)经临床评估不宜行亚低温护理者;(2)患儿家属拒绝治疗者;(3)观察对象中途退出及失失随者;(4)患儿家属主动出院或转科者。最终纳入观察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30例)及对照组(30例)。观察组男13例,女17例,胎龄(37.2±2.1)5周、体重(2 709.7±148.34)g及出生时Apgar评分(1.8±0.5)分;对照组男14例,女16例,胎龄(37.4±2.32)周、体重(2 674.3±135.61)g及出生时Apgar评分(1.9±0.41)分。两组患儿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维持体温于36.5~37℃之间,按照护理常规进行呼吸道护理及病情评估治疗,同时给予吸氧、翻身及解痉等护理措施。观察组采用亚低温治疗及护理方案: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采用亚低温治疗,采用医用温控治疗仪(长春安泰ZLJ-2000Ⅱ型)对患儿头部经行降温,目标温度设定为鼻咽温33~34℃之间,治疗时间为48~72h,从护理前体温降至目标体温时间控制在6~8h内。治疗结束后复温速度为0.2℃/h,复温时间>7h,复温目标体温为肛门温度为36.5℃,并维持体温在36.5~37℃之间。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儿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包括意识恢复时间、惊厥改善时间、反射恢复时间、肌张力恢复时间;记录治疗前及治疗后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量表(NBNA)对两组患儿神经行为进行神经行为功能评分,包括新生儿行为能力(0~12分)、被动肌张力(0~8分)、主动肌张力(0~8分)、原始反射(0~6分)及一般反应(0~6分),总分值37分以上为正常。

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均以实时生命体征监测,包括心率(HR)、动脉血压平均值(MAP)以及脉搏氧饱和度(SPO2)监测,记录整个治疗过程中生命体征异常的发生例数,其中HR<90或>180为异常;MAP<50或>100为异常;SPO2<90为异常。两组患儿治疗过程中每隔8h进行1次动脉血气分析,记录低氧血症(PaO2<60mmHg)(1mmHg=0.133kPa)、高碳酸血症(PaCO2>50mmHg)、高乳酸血症(Lac>2.0mmol/L)、低钾血症(K+<3.0mmol/L)以及低钙血症(Ca2+<2.0mmol/L)的发生例数。同时记录并发症即器官系统异常(肝功能异常、肾功能异常、凝血功能异常及感染)的发生例数。

2 结果

2.1 两组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神经系统症状恢复时间比较

2.2 两组NBNA评分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治疗后NBNA评分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结果异常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儿生命体征异常、血气分析结果异常及并发症发生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表2 两组NBNA评分比较分)

表3 两组生命体征、血气分析结果异常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亚低温治疗是近几年兴起的关于这一类型患儿治疗的新方式。亚低温的治疗在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治疗上有独特的优势,在很大程度上延缓缺血缺氧带来的组织损害,加快新生儿器官功能恢复。

3.1 亚低温护理能加速患儿急性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的消失 新生儿耐受缺氧的时间较短,缺氧性损害在新生儿更为严重,本文发现,观察组患儿在采用亚低温护理治疗以后神经系统损害症状恢复时间较对照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笔者认为亚低温治疗能加速新生儿神经系统损害症状的消失。动物研究发现,发生缺血缺氧性改变后的大鼠发生血脑屏障的改变,主要表现为血脑屏障通透性增加[4]。血脑屏障通透性一旦改变后,机体其他组织系统产生的炎性因子,组织代谢废物,自由基以及抗原分子都会进入脑组织,引发脑组织的代谢紊乱,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系统病理表现,临床常见的惊厥、躁动、意识模糊以及癫痫等都是中枢神经系统异常活动的直接表现[5]。亚低温治疗能减轻血脑屏障的损害,增加血脑屏障功能;亚低温能抑制炎性反应过程及反应强度,减少中枢性炎性因子的产生,减少炎性中枢神经组织细胞的损伤;同时亚低温在直接降低脑组织代谢的作用明显,脑组织代谢降低,减少脑组织自身氧耗,同时减少代谢废物的产生,促进脑组织自身功能修复。

3.2 亚低温治疗能治疗后神经系统功能恢复 本文发现,观察组患儿术后NBNA评分较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亚低温治疗能够促进新生儿治疗后神经系统功能的恢复。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最为重要的是远期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不可逆损害,将对患儿家庭及社会产生严重的精神及经济负担。既往研究发现,尽早及时采取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有效的干预措施能在对神经功能恢复产生帮助[6]。新生儿阶段,婴儿身体机能处于快速生长发育的高峰,其器官系统容易遭受外界损害因素损害,同时其可塑性较强,在积极的干预下能够较好较快地恢复部分功能。亚低温是一个系统化的治疗,在创伤早期,中枢神经系统处于代谢亢进及自身调节功能紊乱阶段,其中包括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塑造以及神经突触的形成过程都遭受巨大影响,组织细胞间的分裂再生及功能结构分化均在很大程度遭受破坏。缺血缺氧早期采取亚低温治疗能够抑制中枢神经系统过度异常活动,减少能量消耗,进而为新的神经元细胞的产生,神经元细胞的分化形成神经组织提供原料和场所,随着新的神经元细胞产生,中枢神经功能进一步得到恢复和发育,患儿神经功能就能得到较好的改善。

3.3 亚低温治疗能促进生命体征平稳,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 本文发现,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患儿住院期间生命体征异常的发生率较低,这与亚低温患儿处于更深的镇静状态,能避免外界因素刺激带来的应激反应有差。观察组患儿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这与亚低温带来的全身器官系统的保护作用相关,从而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缺血缺氧性脑病新生儿采用亚低温护理能减少神经系统损害,促进神经系统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猜你喜欢

缺氧性脑病体征
CT检查与磁共振影像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价值
Endoscopic pedicle flap grafting in the treatment of esophageal fistulas: A case report
黄芪百合颗粒对亚硝酸钠中毒致缺氧性损伤小鼠的保护作用
脑电图与CT在诊断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中的应用价值
中药有效组(成)分配伍防治脑病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早期治疗及护理干预
CT对新生儿缺血缺氧性脑病的诊断及预后评估的价值
纳洛酮治疗肺性脑病33例的疗效观察
以高热为主诉无明显甲状腺肿大的亚急性甲状腺炎的临床分析
骨关节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