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与体育教学结合分析

2020-11-26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体育教师中学生小学生

陈 默

(辽宁师范大学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 116029)

毛泽东曾说,“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指人的全面发展是从体育运动开始的。中小学阶段是儿童发育到成年人的过渡时期,是身体发展最为关键的阶段,因此中小学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是当今体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体育教师是体育课的主导者,而体育教师只有充分了解和掌握学生的身体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促进学生的发展。

本文主要分析中小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体育教学,为中小学体育教学提供科学依据,对科学指导中小学体育教学提供参考。

1 中小学生的神经系统发育特点与体育教学结合分析

在小学阶段,学生的第一信号系统占主导地位,第二信号系统较弱,因此体育教学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多运用简单、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贴近小学生的心理进行组织教学,使他们更容易理解教学内容,防止体育教学“成人化”。小学生的神经细胞物质代谢旺盛,疲劳消除较快,导致其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不容易控制自己的兴趣而不知疲倦地玩耍,因此小学体育教师在授课时要积极引导小学生科学运动。在初中、高中阶段,学生的神经系统逐渐发育完全,对体育的理解逐渐加深,因此教师可以传授一些体育知识、技术和技能难度较大的动作或中学生学习和较精细的动作。

2 中小学生的骨骼肌肉发育特点与体育教学结合分析

在中小学阶段,学生的骨骼承受压力和肌肉拉力功能尚未完善,骨骼易发生弯曲、变形等问题。根据这一特点,在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要避免中小学生做大强度、高负荷的体育活动,同时不宜过早地从事力量性练习,应多加强中小学学生的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的练习。体育教师还应注意培养中小学生养成正确的站立、跑跳等姿势,教学过程中发现中小学生处于不正确的站立或跑跳身体姿势时,应及时加入矫正的练习以改善、纠正错误姿势,而在高中阶段可适量增加一些力量性和耐力性的素质练习。

3 中小学生的呼吸系统发育特点与体育教学结合分析

由于小学和初中阶段的学生呼吸肌较弱,呼吸浅,吸氧力小,胸腔小,呼吸肌易疲劳,教师应在体育教学中避免让其做过多的屏气、倒立和“桥”等动作,同时减少耐力训练。随着高中阶段学生的呼吸肌增强,高中体育教师可以适当组织一些耐力性的训练。同时,教师要注意中小学生在运动时呼吸和肢体动作的配合情况,学生的年龄越小,呼吸和肢体动作的不协调现象越明显,因此,体育教师应指导中小学生掌握正确的呼吸方法,以促进呼吸器官发育。

4 中小学生的心血管系统发育特点与体育教学结合分析

中小学生的每搏输出量的绝对值比大学生少,但其相对值和大学生差不多,这就保证了在发育过程中因身体代谢旺盛所需的氧供应,这个特点说明中小学生的心脏能适应短时期紧张的体育活动。中小学生不宜做过多的静力性练习,肌肉持续收缩,会使静脉血液滞留在静脉血管中造成回心血量减少,出现脑贫血、心肌贫血现象。同理在剧烈运动后,中小学生不宜马上静止下来,而应适当地放松,做一些缓慢的活动。

5 中小学生认知过程发展特点与体育教学结合分析

(1)根据感知觉的特点,体育教师在组织小学生的体育教学中,应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多运用简单形象的语言进行讲解;在中学生的体育教学中,可以组织一些较为复杂的体育活动。运动知觉,虽然随着年龄增长而不断提高,但在体育教学中应多采用分解练习或增加动作练习次数来提高学生运动知觉的准确性。(2)根据注意的特点。小学生的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而且与兴趣爱好密切相关,体育教师应关注小学生的兴趣,并运用于教学之中,使他们的注意力不易分散;中学生的稳定性逐渐提高,体育教师可以运用一些体育术语来讲解体育活动。学生的注意力与兴趣爱好密切相关,体育教师可多采用游戏法和比赛法,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3)根据记忆的特点,小学生的模仿性较强,所以体育教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在组织小学生教学中,体育教师可以通过语言描述加上动作练习方法来增加小学生的动觉表象,达到体育学习的目的。(4)根据思维的特点,小学阶段的体育教学尽量采用直观、形象的教学手段;中学生的思维不断发展,辩证思维不断加强,体育教师可以组织一些提示性、引导性的教学内容,让中学生自己动脑、自己思考,促进中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

6 中小学生的情绪情感和意志过程发展特点与体育教学结合分析

(1)根据情绪情感发展的特点,教师在组织中小学生的体育教学中,应多鼓励和表扬学生,使学生的情绪高涨,运动兴趣提高,体育教师要避免生硬的训斥和批评,应制造一个活泼的体育教学环境,提高中小学生的运动积极性。(2)根据意志过程的发展特点,因小学生自制力不强,意志力、自觉性较差,体育教学中体育教师应多加督促学生,并多注意观察;而对于中学生,在体育教学中应合理教导规范他们的动作行为,要教导他们量力而行,在体育活动中不要草率和鲁莽,要结合自身的情况进行体育活动,不要做危险的活动。

7 中小学生的个性发展特点与体育教学结合分析

个性心理特征由气质、性格和能力3 方面因素组成。在组织体育教学时,教师要根据中小学生的不同气质、性格和能力特点,制定不同的体育活动方式,采用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同时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采用能力分组的方式,根据中小学生运动能力高低来划分组别,以便更好地进行体育教学,同时也可采用兴趣分组、性格分组。(1)根据个性倾向性需要的特点,体育教师要注重中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体育教师在安排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时不能“一刀切”,要根据中小学生的不同需要,合理组织教学,尽量满足大多数中小学生的需求和爱好。(2)根据个性倾向性动机的特点,体育教师要关心每一个中小学生的成长,要让大多数的学生都能通过自己的努力达到目标。(3)根据个性倾向性兴趣的特点,体育教师在教学方法上不要刻板。体育兴趣是影响中小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体育教师除按体育课大纲中安排正常的教学外,还可以根据场地、器材等条件安排几个项目供中小学生进行体育学习,这种做法不但可以提高中小学生锻炼的积极性,还有利于中小学生的个性发展。(4)根据个性倾向性态度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中小学生的体育态度也逐渐发展,在高中阶段基本定型,体育教师应采用多种手段培养中小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端正中小学生的体育态度,使中小学生体验到体育活动中愉快的心情,逐渐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5)根据个性倾向性中信念和价值观的特点,体育教师在组织教学时要帮助中小学生树立终身体育理念,要不断强调“健康第一”的思想,重视和保持中小学生的运动兴趣,加强中小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根据中小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求,发展中小学生的个性,使中小学生真正成为身心健康、品德高尚、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

8 结 语

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发展是相互影响的关系,学生是学校体育的主体,应通过正确认识与理解学校体育对学生发展的功能和意义,了解学生的身体形态、机能、心理发展等特点,并根据学生的这些特点正确提出开展学校体育的基本思路。只有正确认识、理解并充分尊重学生的身体机能和心理发展的规律,体育教师才能更好地设计与实施学生更感兴趣和受欢迎的学校体育,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学生真正地从学校体育中受益。

猜你喜欢

体育教师中学生小学生
体育教师在线教学行为的实证分析
健康中国2030导向下体育教师健康素养提升研究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2022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中版)》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2021年高考《中学生数理化》(高考理化)与您同行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他是一个了不起的小学生
我是小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