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信息化教学的现实困境及推进策略研究
2020-11-26王国亮魏本卿
王国亮,魏本卿
(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
信息化最早由日本人于1967 年提出。信息化是指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发利用信息资源,促进信息交流和知识共享,提高经济增长质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转型的历史进程。信息技术是基本条件,信息资源是基本内容,信息传递是基本形式,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是根本目的。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对课堂教学的深层次变革作用日益凸显,将信息技术广泛应用于教育教学领域已经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信息化正成为政府顶层谋划和设计的重要内容,以信息化为手段促进社会发展已经得到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在教育领域,教育信息化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并成为“科教兴国”的重要依托,特别是《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推出后,信息化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日益凸显,教学创新也越来越多地与教育信息化联系起来。随着《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和《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的相继出台,教育信息化被确认为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基本特征,“没有信息化就没有现代化”已成教育界的共识。作为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构成,信息化教学成为重塑教学生态、创新驱动教学质量提升的重要途径。信息技术日益成为教学存在之根据,在各级各类教学场域迅速普及,在某些方面和领域已达到或超越发达国家水平,但我国学校体育信息化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处于摸索阶段,以实践为主要特点的体育教学,尽管也制作出“精品课程”“视频公开课”“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课程,鉴于体育学科教学的特殊性,这些网络课程只能在课余实施,课中鲜有信息化教学的影子。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经历了什么,发展方向在哪里,在发展过程中陷入了哪些困境,在以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冲击下怎样才能推动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体育教育工作者有责任思考并厘清这些问题。
1 体育信息化教学的现实困境
1.1 认知困境
认知水平对教育教学改革影响至深,提高体育教师认知水平是推动体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的重要前提。现实表明,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观念肤浅的现象依然严重,尤其在教学信息化的目的和价值方面存在认识偏差,为信息化而信息化的现象较为普遍。例如,各类体育网络课程成了PPT、视频、试题等教学材料的储存库,信息技术成了纸质教学资料向电子设备搬迁的工具,看似实现了信息化教学,实质上还是“以教为中心”的单向传授模式,探究、互动严重缺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没有被有效调动,人才培养质量也没有因为实施信息化教学而出现明显提升。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后,信息技术成为教学的主要资源,教学将转向“以学习为中心”。实施体育信息化教学的根本目的是提升教学质量,信息技术只是引领、推动和服务教育教学变革的手段和动力。可见,体育信息化教学从样态和结构上对传统教学进行了颠覆,却更好地实现了体育教学本质的回归。由于体育教师对信息化教学的目的、价值认识不清,致使信息化教学改革意识不强或在实施过程中本末倒置,偏离教学的本质追求,如何帮助体育教师突破认识困境成为推进体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的首要任务。
1.2 模式困境
伴随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的高速推进,教育领域各个学科信息化的程度越来越高,依靠现代信息技术发展起来的教学模式越来越多。体育学科也在不断探索信息化教学模式,全国范围内已经建立了多批次体育类的精品视频公开课、精品资源共享课、在线开放课程等网络课程。但是,由于网络课程的学习是在“静态”下实现的,而以实践为特征的体育教学却是“动态”的,因而这些网络课程无法在体育课中开展,只能成为学生的课余学习资源,体育课程中一直没有形成广泛认可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体育教学该如何突破学科特性和时空阻碍进行信息化生态重塑,继而形成适用于体育课中的信息化教学模式,这给体育教师带来巨大困惑。
1.3 师资困境
体育信息化教学是新的教学形态,对主导教学过程的体育教师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尤其是体育教师信息化素养和能力水平方面,这关乎体育信息化教学的成败。体育信息化教学加强了体育学与教育学、现代信息技术、计算机科学、管理学以及脑科学等学科之间的关联,引发了教学理念、目标、环境、知识生产与传播、教与学的行动逻辑及实现方式等系列变化,促使管理者、体育教师、学生等人力资本朝着信息化、现代化转型,要求体育教师掌握一定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多学科知识及更全面的教育教学理论,具备高效整合、运用数字化资源的能力,这将给体育教师带来巨大挑战。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作用正由基础性地位向着引领性地位转变,面对这种转变,体育教育工作者需要积极进行自我升级改造,主动融入信息化教学之中。但是,习惯于传统教学模式的体育教师缺乏自我改造升级意识,创新思维生成和知识结构优化明显不够,加之信息化教学培训还不系统,致使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严重不足,面对人机共生的新型教学形态不知所措、力不从心。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发展缓慢的体育信息化教学与信息技术发展水平之间的鸿沟越拉越大,体育教学在信息化改革的困境中也越陷越深。
1.4 资源建设困境
数字化资源既是实施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基础,也是评价信息化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丰富的、高质量的数字化教学资源可以吸引学生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对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兴趣有着重要影响,直接关系到个性化教学的实现以及教学效果的提升。目前,各种数字化教学资源主要源于3 个途径,即创生制作、互联网搜索获取、共建共享。当前,由于可共享的资源极少,体育教学的数字化资源主要依靠创生制作和互联网获取2 个途径。创生制作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体育教师依据教学的需要,自行制作文本、视频、动画、图表、课件及学习任务单等,并将这些数字化资源传至网络平台供学生学习。网络搜索获取是教师对数字化资源进行“搜索—分拣—加工—使用”的过程。数字化资源的创生制作和网络获取均需要体育教师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水平,这给体育教师带来了挑战。另外,数字化资源建设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精力,会给体育教师增加较大负担。《教育信息化2.0 行动计划》已将“开展数字资源服务普及行动”作为推进“互联网+教育”的八大行动之一;《2019 年教育信息化和网络安全工作要点》提出了“完善大资源开发利用”的要求。可见,上层部门正在努力解决各学科信息化教学的数字化资源困扰。未来,在教育管理部门、学校、社会各界及个人的共同努力下,数字化资源的建设问题有望得以解决。
1.5 体制机制困境
体育信息化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强有力的体制机制作为保障,任何环节出现体制机制纰漏都会阻滞体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的顺利推进。目前,一些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仍然没有充分认识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革命性影响,从上级管理部门到各级各类学校,有关体育信息化教学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运行机制并不完善,体育信息化教学的设施建设、实施、反馈、评估以及数字化资源审核、管控等机制还不健全,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培训及团队建设、成果考核的政策制度极为缺乏。教学改革需要体制机制保驾护航,体制机制的缺失必然阻碍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开展。另外,旧的教育教学体制机制会给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实施带来了束缚。在新的体制机制没有形成之前,各级各类学校多是依照既定的教学管理制度和标准评价体育教学过程和教学绩效。这种背景下,体育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改革的意识被束缚,改革的信心被打击,实施信息化教学时缩手缩脚、瞻前顾后,担心违反教学规定或影响教学评价结果,继而影响到工作绩效。可见,开展体育信息化教学,各级各类学校需要在体制和机制方面破旧立新,努力营造一个良好的体制环境和制度环境,促进管理部门与实施主体间协作联动,最大限度地激发体育教师信息化教学创新热情。但是,在制度改革的过程中,由于建立了新的教学质量评价标准,那些善于讲解和示范的优秀体育教师的优势会大打折扣。面对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趋势,旧的机制体制必须得改,但改后又可能会在一段时期内影响教学质量,如果改革失败又会得不偿失,这就给教学管理部门和一线体育教师带来困扰。
2 体育信息化教学推进策略
2.1 提高认识,把握规律
2.1.1 信息化是体育教学的改革方向从社会发展层面来看,信息技术正在渗入各个领域,悄然改变着人的生活方式和行为模式,“互联网+”已经成为不同行业领域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常态。从顶层设计来看,教育信息化是国家战略,是“教育强国战略”的基本依托和重要力量,是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基本内涵和途径。从教育教学本身来看,信息社会中成长起来的新生代,在知识获取的方式、习惯、时间、空间上出现重大变化,传统的教育教学已经无法满足这些新生代的学习需求,技术支持下的深度学习成了发展趋势,教育教学的理念、结构、方式等必须朝着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方向变革。可见,实现体育信息化教学已是不二选择,体育教师要有信息化教学的主动性和紧迫感,充分认识到体育信息化教学的价值和意义及开展规律,努力推进体育信息化教学的进程。
2.1.2 体育信息化教学是传统体育教学的进化升级信息化教学的本质追求是提升“教与学”的质量,信息技术只是手段和工具,而不是目的。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融合后有利于提升教学质量,因而成为体育教育工作者的推崇对象。可见,体育信息化教学是传统体育教学进化的一种形式或结果,无论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学生态如何重塑,体育信息化教学都不能偏离教与学的目的和规律。
2.1.3 体育信息化教学伴随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升级纵览我国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历程可知,伴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进步,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融合不断深化,在信息技术的支持和渗透下,体育教学的理念、内容、形式、结构等发生了深层次变革,教学质量越来越高,师生对体育信息化教学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这表明体育信息化教学将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而发展,体育教师要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发展动态,创造性地把新技术融合应用到体育教学之中,不断探索体育信息化教学的新模式,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
2.2 政府引领,多元参与
为了提高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水平,我国政府下发了系列文件,“办好网络教育”还被写入党的十九大报告。可见,我国的信息化教学是在政府的战略谋划和顶层设计下开展的,政府起着引领作用。随着我国教育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社会资源会不断参与到教育教学中来,特别是那些具有较高信息技术研发、应用、管理水平的公司企业、科研单位以及社会组织等,能够为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开展提供支持和服务,是开展体育信息化教学的重要力量。对于发展滞后的体育信息化教学来说,应该大力推进供给侧改革,以提升体育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为根本目的,最大限度地发动社会力量参与,打造政府引领,公司企业、科研单位、社会组织等多元参与的合作模式,从而推动体育信息化教学向更高水平发展。
2.3 培育师资,重塑环境
培育优秀体育师资是实施信息化教学的前提和基础,特别是要培育体育教师的信息化教学素养以及信息化教学设计、组织管理及数字化资源开发建设等能力,这关乎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实施过程和效果。另外,新时代的教育教学需要新的环境作为支撑,发展迟缓的体育信息化教学,其教学环境更需要全面培育和建设。综合来看,可从以下3 个方面培育和建设体育信息化教学环境。第一,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的融合程度,逐步完善体育信息化教学的物质环境。第二,完善有关体育信息化教学的机构设置、人员配置、运行机制以及师资培训、团队建设、组织管理、后勤保障、成果考核、反馈评估等体制机制,重塑和优化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制度环境。第三,提高体育教育工作者对信息化教学的认知水平,形成正确的观念态度,提升他们的信息化教学意志、能力和信心,不断打造体育信息化教学的人文环境。
2.4 创新驱动,积极探索
创新驱动需要坚持问题导向,只有解决了关键问题,才能迎来重大突破;创新驱动还有赖创新思维,打破思维定式才可能另辟蹊径解决关键问题。当前来看,体育信息化教学多在课余开展,非常缺乏适用于课中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如何在体育课中开展信息化教学是亟待解决的最大难题。想要破解这一难题,需要打破“界面化”学习思维定式,调整体育教学创新决策和组织形式,敏锐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动态以及教育教学理论发展前沿,积极探寻信息技术与体育教学融合的新途径,逐渐形成在课余、课中均可开展的信息化教学模式,创新驱动体育信息化教学转型升级。
2.5 试点先行,推广普及
为推进体育信息化教学的发展进程,体育教师要重视对信息化教学的思考和探索,尤其是那些适用于课余和课中的信息化教学模式。不管是大而全的平台化模式、专而深的专项化模式,还是小而精的微点式模式,只要是能够提升体育教学质量的,都应该得到重视。可先建试点、逐步规范、充分验证,继而以点带面,发挥示范辐射作用,推广普及。所应提出的是,在建立试点和推广普及之前,应对新的体育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全面考察和慎重评估。有些模式虽然能够提升体育教学质量,但严重增加了教与学的负担,如果没有改造升级的余地,这种不可持续的模式是不可取的,应该继续探索其他模式。
3 结 语
体育信息化教学不仅是新的教学生态,更是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段,它为体育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是实现体育教学现代化的基本路径。在积极推动体育信息化教学发展的过程中,始终要以提升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规格为根本目的,切忌将形式凌驾于效果之上。对体育信息化教学的探索要有前瞻性,尤其要密切关注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理论的最新进展,既要注重学习借鉴、他为我用,又要立足实际、形成特色。当前,体育信息化教学面临诸多困境,既有学科特性、基础设施不足、体制机制不健全、师资信息化水平低等客观原因,又有认识不清、重视不够、创新驱动不足等主观原因。随着体育教育教学供给侧改革的不断推进以及人工智能、5G 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体育教学的数字资源会不断丰富,体育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也会不断加快,体育信息化教学终将突破困境,朝着更高水平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