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赏识教育理念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
2020-11-26孔晓凤
孔晓凤
(安徽省阜阳市太和县旧县中心学校,安徽 阜阳 236600)
当前,中小学教育越来越推崇“爱的教育”,在“爱的教育”思想影响下,要求中小学教师能够做到关爱学生、尊重学生、赏识学生。在此背景下,赏识教育理念开始渗透到中小学教学的方方面面。赏识教育理念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渗透,主要指的是中小学体育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看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对于学生的进步给予肯定的评价,通过体育教学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运动潜能,提高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让学生能够自觉地投入体育课堂的学习,并且从中获得乐趣。
1 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理念的作用
1.1 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在“爱的教育”思想影响之下,中小学体育教师不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的知识传授者,除了做好“良师”的角色外,更应该做好“益友”的角色,应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正所谓“爱屋及乌”,学生出于对体育教师的喜爱,自然会对体育教师所授课程积极主动参与。通过赏识教育理念的渗透,体育教师更加关注学生的闪光点与进步,并且毫不吝啬赞赏的言语,肯定学生的进步与优点,这样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能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学生在感受到体育教师的关怀与肯定之后,会对体育教师产生好感,从而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毋庸置疑,环境会影响体育教学活动,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自然有助于营造和谐的体育教学环境,从而推动体育教学效果的提升。
1.2 有助于中小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
中小学阶段是学生身体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学生思想意识形成的重要时期,因此,中小学体育教学活动的开展,除应重视学生体质的提升外,还应重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培养。就传统体育教学模式而言,体育教师通常只注重对学生进行体育技能的教学,而没有重视体育教学在培养学生坚强意志品质、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运动习惯方面的影响,没有重视赏识教育理念的渗透,自然影响了学生终身体育意识的形成。通过对前文的分析可知,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赏识教育理念恰当地渗透,能够提升学生的自信心,有助于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有助于轻松体育教学氛围的营造,如此自然有助于学生体育学习兴趣的提升,学生也更容易接受体育教师的教导,并且能够积极主动地参加体育锻炼,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并且将这一习惯长期保持下去,终身受益。
1.3 有助于体育学困生学习积极性的激发
体育学困生主要指的是一部分身体素质、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这部分学生由于体质较弱、运动能力较差,当与全班学生一起进行运动技能学习时,往往因为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且不受教师重视而产生自卑心理,长此以往,会使他们对体育课产生一种畏惧与排斥心理,他们便难以通过体育教学来增强自信心、提高自身体质。在赏识教育理念下,要求体育教师对所有的学生一视同仁,要时刻关注每位学生的进步,观察不同学生的特点,就算是细微的进步,也应毫不吝啬地对其进行表扬。对体育学困生而言,他们指导自己的运动能力较差,本身就有自卑心理,如在自己取得进步并获得体育教师的肯定后,能够极大地激发他们的运动激情,然后更加努力以取得更大的进步,以此来证明自己。因此,可以说,赏识教育理念的渗透,也是转化体育学困生的一种有效手段。
2 赏识教育理念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的策略
2.1 赏识中小学生的差异性优势
许多教育学家强调,学生与学生之间就身体素质、性格特点、运动爱好等多方面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体育教师必须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进行区别对待,做到因材施教。但是,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受应试教育的影响,统一的体育教学评价模式往往会让教师忽略学生间的差异性,自然难以激发所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赏识教育理念通过赏识学生的差异性优势,可提高学生的自信心。以学生身高的差异来看,在一个自然班中,无论是超出平均身高范围还是低于平均身高范围的学生,都容易被教师、学生关注,这些学生有可能会因为自己的差异性而受到同学的排斥与孤立,产生自卑的心理。事实上,个性的差异通过恰当地利用也能够让其弱势转化为优势,关键在于体育教师能否做到正确的引导。以篮球课程的教授为例,体育教师应安排个子特别高的学生进行投篮练习,他们在这一单项上更容易取得好的成绩;安排个子矮的学生进行传球、抢球技术的学练,个子矮的学生灵活性更好,更容易在传球、抢球方面做好。对于学生的进步,体育教师要进行及时的赏识评价,让学生能够看到自己的独特之处,从而提高自信心。总之,在赏识教育理念下,中小学体育教师应赏识学生的差异性特点,并进行正确的引导,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取得进步。
2.2 赏识中小学生的过程性进步
当前,在赏识教育理念指导下,就体育教学评价方面,要求重视过程性评价,要求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及时进行肯定表扬,而不是以期末测试定成绩。例如,在组织中小学生进行50 m 跑的教学时,中小学生好玩,最开始他们是抱有一种玩的心态,认为跑步就是随意跑。但是,在体育教师在为大家讲授了短跑的技巧,如如何摆臂、如何做好手脚的配合、如何调整呼吸等之后,中小学生便对50 m 短跑项目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然后提高重视程度,以一种更加积极、认真的态度对待。教师要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时刻关注学生学习态度的转变,关注学生的进步,对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进步及时地给予肯定评价。
2.3 赏识中小学生体育精神方面的提升
中小学体育课程开展的目的,除了提升中小学生体质、传授中小学生相关运动技能之外,还应促进中小学生意志品质、团结协作等体育精神方面的提升。以长跑项目为例,除了需要中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耐力素质之外,还需要中小学生具有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能够坚持完成长跑项目。对一些团体类项目,需要队伍的所有成员都做到目标一致、协同合作。以组织一场篮球比赛为例,体育教师首先对中小学生进行分组,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应提醒中小学生做好以下工作。首先,让组内的中小学生自我陈述自己的特长,然后确定场上的位置,谁当前锋、谁当中锋、谁当后卫,合理分配。其次,重视队伍士气的凝聚。例如,大家一起为队伍起名字,并设计口号,以提升士气。当小组队员参赛时,替补队友在台下应给参赛队员加油打气,提升参赛队员的信心。最后,在比赛结束之后,体育教师应引导中小学生树立正确的输赢观,要让中小学生明白比赛的输赢并不能代表所有。对比赛中获得胜利的小组,体育教师须进行表扬,对他们在比赛中的默契配合、相互鼓劲进行肯定性评价,但也应提醒他们戒骄戒躁,继续保持,争取下次的胜利;对于比赛失败的小组,体育教师也应对他们在比赛中的出色表现进行赞赏,然后分析他们比赛失利的关键,让他们能够在下次比赛中及时调整心态、调整篮球战术,争取获得下一次的胜利。在这方面,体育教师应该关注中小学生体育精神方面的突出表现,然后赏识中小学生体育精神方面的提升。
2.4 赏识中小学生抗压性的成长
体育教学作为一种区别于文化课程教学的身体运动教学,其教学活动是一种对学生身体机能的锻炼与打磨。在运动过程中,根据每名学生承受水平的不同,或多或少地会产生一些不舒适的感觉,而中小学生为了继续运动,就需要克服这种不舒服的感觉,这便是中小学生抗压力的表现之一。赏识教育的渗透,要求体育教师关注中小学生抗压性的成长,对中小学生这方面的成长与进步要及时进行肯定,而不仅只是关注中小学生运动成绩的提升。例如,在进行中长跑项目训练时,如果中小学生产生了一些类似于疲劳、恶心、呼吸困难等不适感时,体育教师应根据中小学生的身体状况进行评价,如评定这些属于正常情况,则应鼓励中小学生继续坚持,挑战自己。当然也应根据中小学生的自我意愿,假如中小学生认为不想继续坚持下去,也应对中小学生之前的努力坚持给予肯定,然后鼓励中小学生下次训练时挑战更长距离。对于出现不适感之后仍继续坚持的中小学生则更应进行表扬,这是中小学生个人抗压性成长的表现。
3 结 语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尤其是对中小学生而言,他们心智还不够成熟,抗压能力较差,十分渴望得到教师的关爱与肯定。因此,在中小学体育教学中渗透赏识教育是十分必要的,其既能够提升中小学生的自信心、营造良好的师生关系、帮助中小学生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也能使学生在教师的影响与关爱下成长为一名有爱之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以一种更加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困难,以宽容、赞赏的态度对待人。就学科的角度进行分析,体育教学在素质教育理念下,之所以备受重视,在于体育教学不仅能够起到提升学生体质的作用,而且还有助于学生意志品质的提升。因此,体育教学应做到赏识中小学生的差异性优势、赏识中小学生的过程性进步、赏识中小学生体育精神方面的提升、赏识中小学生抗压性的成长,通过赏识教育的渗透,激发中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帮助中小学生树立终身体育意识,提升中小学体育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