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华大学体育文化管窥
——以“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口号为例

2020-11-26皓,田

少年体育训练 2020年11期
关键词:体魄清华大学祖国

宋 皓,田 翔

(1. 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社会科学分会,北京 100084;2. 北京体育大学,北京 100084)

清华大学是国内顶尖的高等学府之一,其不仅在学术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在体育方面也形成了优良的历史文化底蕴。20 世纪50—60 年代,时任清华大学校长的蒋南翔提出了“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号召,激励了建国后一代又一代的清华学子走上爱国、成才的道路。全面梳理清华大学“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口号提出的逻辑思路、文化构建经验,有助于我们在更高的站位上总结高等教育中全方位育人的基本规律,为推动体育强国、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提供有益的启迪与借鉴。

1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提出背景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是清华大学原校长蒋南翔向所有清华大学学生发出的一项号召。理解蒋南翔校长发出如此倡议的原因,需要追溯至彼时的历史背景。(1)中国国民体质孱弱问题依然未得到根本解决。蒋南翔校长曾经以“一年级买眼镜,二年级买痰盂,三年级买药罐,四年级买棺材”的俗语对旧中国大学生堪忧的身体状态进行了形象的讽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国民体质虽有一定提升,但由于缺乏足够的历史积淀,形势依然不容乐观。因此,该口号的提出首先可以被视为是对当时国家“强国强种”需要的积极响应。(2)中华人民共和国后党和国家对国民健康问题高度重视。毛泽东同志在1962 年时提出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体育事业发展根本方针,在学校体育中提出了“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具体要求。在此背景之下,蒋南翔校长做出“健康第一,这是政治任务;教学任务只能第二”的论述,进而提出“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其体现的正是对党和国家既定体育方针、教育方针的响应。(3)清华大学拥有一以贯之的体育历史传统。一方面,清华大学作为利用“庚子赔款”所创办的留美预备学校,在早期的办学风格上承袭了西方重视体育的教育理念。另一方面,清华大学的历任校长也都对体育工作极其重视,由历任校长提出的“强迫运动”“三育并举”“通才教育”“体育与爱国相统一”等思想至今仍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4)马约翰教授对体育事业的杰出贡献。马约翰教授为我国近代体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在清华大学工作的52 年里将毕生精力都奉献给了体育事业。正是因为他对体育事业的贡献以及他年过八旬仍然展现出的良好精神风貌,才让蒋南翔校长得以提出“像马约翰先生看齐,同马约翰先生竞争,争取至少为祖国健康地工作五十年”的呼吁。综上所述,“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口号正是当时宏观社会环境、政治环境与微观校园文化、杰出个人表现所构成的整体性约束之下形成的必然产物。

2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的逻辑理路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虽然以体育口号形式被人们所熟知,但其背后所蕴含的却是极其丰富的社会主义体育哲学思想。“健康”“工作”“祖国”“五十年”4 个独立的词语依次而进,将个体健康融入国家建设之中,形成了集体与个人发展的有机统一。

2.1 以“健康”作为一切行动的基础

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中将健康划分为了2 个维度。就个人而言,健康是促进人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就社会而言,健康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无论是实现个人的发展还是社会的发展,都必然要以个体生理机能的正常为基本前提。而要想尽力发展肌体的健康和身体的效能,就必须要以体育运动作为基础和保障。

2.2 以“工作”作为价值实现的手段

劳动能够创造价值,如果每个独立的个体都能够以健硕的体魄和乐观的心态投入到工作中,那么整个社会的劳动生产力势必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人类社会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才会源源不断地得到补充。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条件下,工作的意义不仅是个体追求安身立命的谋生手段,更是个人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而健康的体魄则为以工作实现个人和社会发展最大化的价值创造了基本的条件。

2.3 以“祖国”作为服务对象的主体

与以往社会形态不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以国家主人的地位投入到了社会建设中。蒋南翔校长曾经说过,“我们办的是社会主义大学,除了培养青年成为具有社会主义觉悟、掌握业务的人才外,还同时必须是体魄健全的能劳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故口号中的“祖国”一词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有力诠释,其所彰显的恰恰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人民主体性的根本特征。

2.4 以“五十年”作为终身奉献的目标

根据最新数据显示,2020 年中国人均预期寿命为77.3 岁。就此而言,“五十年”所体现的不单纯是时间的概念,而是“终身”的概念。而欲想达成终身为祖国健康工作之目标,就必须结合几项内容:(1)通过适当的运动延缓衰老;(2)工作上只争朝夕扩大生命容量和内涵;(3)以实现人民利益作为衡量自身生命意义的价值判断。三者缺一不可。

3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之清华大学体育文化构建

清华大学以体育作为重要的办学传统,在多年探索中形成了一系列宝贵的体育文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强国、人才强国的建设贡献了独特的清华智慧。

3.1 构建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体育文化

体育物质文化主要是指校园内的各项体育建筑及设施。清华大学体育场馆不仅面积巨大,高达22 万平方米,而且种类繁多、设施齐全,能满足几十个不同运动项目的使用需求。丰富完善的基础设施为全校师生从事体育锻炼提供了物质的保障。

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实践中形成的体育理念。“‘德智体’三育并举”“通才教育”“育人至上,体魄与人格并重”“无体育,不清华”等理念中均浓缩着百年清华体育精神的精髓,指导着清华大学体育实践不断向前。

3.2 构建育体与育人相结合的体育文化

在育体方面,早在唐国安校长在任时期清华大学就成立了体育部,并聘请美国教师指导学生从事体育锻炼;张煜全校长在体育馆建成后第一时间推动体育课程的开设;马约翰教授更是穷尽毕生之精力在探索育体之道上笃定前行。1949 年至今,清华大学延续传统,在育体理念和实践上不断注入时代内涵,确保一批批清华学子以健康的体魄投入到学习和工作之中。

在育人方面,清华大学倡导体育在促进人全面发展中的作用。马约翰教授所提出“体育的价值迁移”理论,时至今日仍然对清华大学的教育体系建设具有基础性的指导意义。同时,清华大学同样注重体育与意识形态之间的紧密联系,1949 年以前就强调国势之下唯有强健体魄才能堪当救国重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以体育作为塑造学生社会主义价值观的重要推动力量。

3.3 构建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体育文化

就普及而言,清华大学将“强迫+兴趣”作为“全面体育”培养的手段。无论是早期强制的“五项测验”,4 年必修体育课程,还是如今的“4+2+2”体育课程体系、课内长跑测试、课外阳光长跑、“四点半”强制锻炼打卡、不会游泳不能毕业等都是“强迫运动”的体现。在“兴趣”培养上,清华大学开设了足够丰富的体育课程项目,批准学生成立不同项目的体育自治组织,如“马约翰杯”体育比赛贯穿全年且覆盖数十个运动项目,形成了以“趣味体育”促进“终身体育”的动态机制。

“学校也应该是出体育人才的地方”,清华大学也同样重视“提高体育”,即体育代表队的建设。1954 年,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在蒋南翔校长的倡导下正式成立,提出“业余赶超专业”的目标。20 世纪90 年代起,清华大学开始创办高水平运动队,探索体育与教育相结合的新思路。如今的清华大学体育代表队已经拥有了相对完善的管理制度和模式,并培养出了胡凯、易思玲等大量国家乃至世界级的优秀学生运动员,对周围学生起到了极大的示范教育意义,达到了“以提高带普及,以普及促提高”的良好互动效果。

3.4 构建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体育文化

体育对社会发展能够产生巨大的价值,因此也需要以更加科学的态度和方法作为体育学科发展的支撑。对此,马约翰教授就指出:“体育这一门科学是以很多科学为基础的, 依据各种科学构成了体育的原理、原则。”故更加有效地发展体育运动必须以对其基础学科的深入研究为前提。

近年来,清华大学在注重教学的基础上将体育提升至学科建设的高度,以普通高校身份申请建立了体育学科的硕士点、博士点,2017 年时开设体育辅修专业,同时还拥有体育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等8 个学术研究平台,为祖国体育事业培养体育专业学术人才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4 结 语

“为祖国健康工作五十年”作为集中体现清华大学体育精神的响亮口号,其以简练的语言和严密的逻辑在个人、集体、国家之间构筑起了一条相互联接的纽带。新时代赋予了我国高等教育新的任务,如何与时俱进,更好地培养体魄健硕、人格健全的社会主义建设者是当代高等教育面临的关键命题。要答好这一命题,清华大学在体育文化建设中所提供的重要启示值得反复思考。

猜你喜欢

体魄清华大学祖国
清华大学:“如盐在水”开展课程思政
十二生肖·牛
我的清华大学自主招生经历
我和我的祖国
对祖国唱出爱
我和我的祖国
大学体育与德育智育的关系研究
身体是“1”其他是“0”
强化体育课和课外锻炼
一道2009年清华大学自主招生数学试题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