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11-26张纪凤牟亚静

对外经贸 2020年12期
关键词:课程体系贸易电商

张纪凤 牟亚静

(江苏海洋大学 商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一、引言

习近平主席2013年提出了 “一带一路”倡议,积极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前国际化下部分发达国家主导的全球贸易格局正逐步被由后国际化下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享贸易利益、共同制定贸易规则的新型贸易模式所替代,贸易收益的分配将更加均衡、公平。在后国际化背景下,国际贸易的内涵和外延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新要求。在此背景下,加快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创新,优化课程教学体系,对于培养具有更高综合素质和国际视野的新型国贸人才、推进“一带一路”倡议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二、贸易模式转变对国际贸易专业人才提出的新要求

国贸人才不仅要熟悉货物贸易还要掌握服务贸易、熟悉传统业态还要掌握新型贸易模式、熟悉原有贸易规则、了解新的贸易规则。现在的课程体系仍然是以货物贸易相关课程为主,服务外包、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新型数字贸易课程的匮乏,造成学生专业知识单一,不能适应贸易数字化、知识融合化、能力跨界化的要求。因此,后国际化下国贸专业课程培养需要更加注重基础知识、前沿知识和信息技术的有机结合,采取跨学科知识体系融合的方式,开设数字贸易、跨境电商、跨文化沟通交流、服务外包等新课程,从而培养更多的“复合型、高新型、全局型” 的新型国贸人才。

(一)数字贸易的发展要求国贸专业人才具备跨境电商经营能力

当前,我国对外贸易的形态发生了改变,在传统的商品贸易的基础上增加了更为广泛的资本贸易、文化贸易、知识贸易、信息贸易、数字贸易等新型国际贸易形态,跨境电商、线上运营、区块链、人工智能等互联网领域的发展对新型数字贸易人才的需求不断增加。这就需要高校不断改进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使国贸专业人才具备优异的网络营销运营能力,熟练运用跨境电商、进出口国贸运营平台等相关互联网操作系统,掌握国际投资、跨境电商、市场营销、服务外包等专业知识以及了解不同贸易伙伴国家的文化历史法律等知识,同时国贸专业人才还应该拥有优异的表达沟通能力、协调组织能力、以及灵活处理复杂情况及突发问题的应变能力等。

(二)贸易伙伴的多元化要求国贸专业人才具备跨文化沟通能力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的全面实施,我国贸易对象也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中欧、中亚、中非等跨境业务的扩张需要更多高质量的国贸专业人才从事国际市场开拓业务。一些贸易往来国家与我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有着明显差异,要求国贸专业人才具备较强的跨文化沟通能力,提高自身尽快适应当地文化环境背景的能力,提高自身在其他国家以及跨国公司管理员工、销售产品及进行贸易协商、洽谈商务事宜的能力,并且能够对经贸往来过程中出现的与文化环境背景相关的新问题、新情况创新性地提出解决方案,降低中国与其它国家经贸往来的风险,为推动多边经贸关系进一步发展提供沟通保障。

三、现有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国贸专业的课程体系应进一步完善

第一,国贸人才培养课程体系不能适应知识融合化的要求。现在的课程体系,仍以货物贸易相关课程为主,服务外包、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数字贸易课程以及相关专业实践课程缺乏,造成学生实践能力不强,不能适应知识融合化、能力跨界化的要求。第二,国贸人才培养课程内容缺乏创新实践性。一些贸易实务类课程内容没有细分,存在重复教学的现象。一些院校开展的国贸专业课程理论大于实际,使得很多国贸专业毕业生无法融会贯通,也不利于国贸专业学生的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

(二)国贸专业教学模式单一

目前我国大多数高校的国贸专业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采用单一的课堂式教学方法,对贸易实务的操作能力及创新能力的培养仍然是人才培养过程中的短板。此外,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未能结合后国际化背景下“走出去”企业对新型国际化国贸人才能力的要求,教学过程的实施未能实现人才培养的校企合作,导致学校培养的理论型国贸人才不能满足“走出去”企业急需的应用型国贸人才用人要求。市场急需能够在涉外经济贸易部门、外资企业及政府机构从事实际业务、管理、调研和宣传策划工作的高素质双创型涉外经贸人才,而缺乏实践能力的国贸专业学生很难具备企业招聘所需求的高素质高能力。

(三)国贸专业实践教学有待进一步提高

在国贸专业本科教学中,如果单纯注重学生对基本理论的掌握,而忽略其他能力的培养,有可能造成学生缺乏锻炼与实践,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社会的需求相脱节的情况。因此,国贸专业实践教学的开展就显得尤为必要。第一,我国大部分本科院校在国贸专业课程体系设置方面,理论课程明显多于实践课程。校内外的实践教学时间安排相比理论课程较少,部分实习环节流于形式,没有取得很好的实习效果。第二,部分高校实习基地较少,缺乏模拟环境。高等院校国际贸易专业现有的实践教学环节在设置专业培养目标方面缺乏明确的指导方案,没有形成一套完善、科学的评价体系。第三,国贸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教师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教育能力,目前大部分高校缺乏双创型教师,教师的实践教学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四、优化国贸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一)优化国贸专业课程体系

国贸人才不仅需要具备良好的国际贸易实务能力和跨文化沟通能力,更需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因此在制定国贸人才培养方案时应有计划地将互联网教学课程、创新创业教学课程与专业课程设置有机融合,从而培养国贸人才的国际思维、意识和能力,能够及时抓住市场机遇从而进行发展。第一,开设数字贸易、跨境电商、跨文化沟通交流、互联网金融、服务外包等新课程,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综合能力。语言方面除了需要加强英语的学习外,还需要对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相应语言加强学习。第二,要让国贸专业学生多参加一些大型的国际商业活动,比如全国大学生商业精英赛、贸易辩论赛、创新创业赛等扩大学生的视野。第三,应该在国贸专业当中加入相应的国贸职业证书相关的考试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及素质,以更快的适应毕业后的工作。

(二)采用“O2O”与“第二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应该探索灵活的教学模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导。O2O指的是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立体化教学方式。线下教学主要指高校以“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典型商业案例为主,使国际化国贸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充分体验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经济市场环境及提高运用国际贸易显性知识解决现实商业问题的能力。线上教学主要指高校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院校合作开通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平台,让学生近距离地了解“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开展国际贸易的商业逻辑。除此之外,高校要充分发挥与“走出去”企业第二课堂的联动教学作用,将课堂搬到企业,在实践中不断强化综合职业能力,利用企业现成的项目资源与企业导师丰富的实战经验帮助学生提升国际贸易综合职业能力。

(三)提升国贸专业实践教学水平

国际化国贸人才的培养应采用“以能力为本”的教学方法、“校企合作”的培养方式开展。复合型人才的培养,不仅仅要求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需要学生运用优异的实践能力以及国际化的思维能力去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各个高校应不断提供学生参加实践比赛和出国参加交流的机会,培养学生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院校和企业进行合作交流的能力,给予学生更多的实习渠道。第一,各院校可以充分利用和挖掘校内外资源,开展校企合作、合理运用实践基地;第二,可以开展创业导师制,让业界有名企业家或相关人才进行培训和讲座,让更多有企业工作经验的人员到校实际授课,增强与企业的联系和互动,提升实践教学质量。

(四)加强国贸专业师资队伍建设

有选择性地引进部分具有贸易实践业务经验或海外留学经历的优秀教师补充到现有师资队伍中,增加双师型教师比重,不仅能解决缺少企业型导师的现实困境,而且能有效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此外,高校应定期选派国内教师前往国外合作大学进行交流访学,学习国外大学国贸人才培养的先进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实践实训。高校还应与外经外贸型企事业单位建立校企合作平台,定期派出教师前往企事业单位进行挂职锻炼,为教师熟悉国家最新外经贸政策变化,把握贸易实践业务规则等提供学习路径。

猜你喜欢

课程体系贸易电商
电商助力“种得好”也“卖得火”
“2021贸易周”燃爆首尔
电商赢了,经济输了
贸易融资砥砺前行
电商鄙视链中的拼多多
贸易统计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贸易统计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