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跨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背景下国际贸易专业建设研究
2020-11-26尚会英
郝 凯 尚会英
(北方工业大学,北京 100144)
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大数据、云计算、5G等新技术不断涌现,跨境电子商务蓬勃发展,国际贸易进出口业务的内容和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深刻影响着当今的国际贸易格局。同时,外贸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发生了明显改变。目前,高校国贸专业的培养模式和课程体系已不适应新型国际贸易的需要,亟须进行改革。通过研究跨境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和进出口业务的影响,探讨跨境电子商务高速发展背景下企业对外经贸人才能力需求的新特点,针对新形势下国际贸易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提出国际贸易专业建设方案及对策建议。
一、跨境电子商务对国际贸易业务的影响
跨境电子商务是分属于不同关境的交易主体,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进行商务交易,通过在线支付平台完成支付,通过跨境物流系统完成物流配送的一系列商务活动的总称。在当今国际贸易中,跨境电子商务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逐渐代替了许多传统的国际贸易方式。大规模生产已逐渐演变为按订单、小批量、高频次生产,大规模集中运输演变为小规模分散运输,大量仓储演变为零库存管理,流通渠道逐渐扁平化。传统流通环节分为生产、批发、零售、消费等层次,而现在逐渐演变成生产直通消费,大大压缩了中间的批发零售环节。大规模物流运输逐渐演变为小规模跨境物流和快递,消费包装代替了运输包装,消费的及时性又催生了海外仓和海外物流网的兴起。
跨境电子商务发展迅速,其所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广,几乎囊括了贸易商品结构的所有种类,所涉及产业链的层次不断加深,几乎涵盖了贸易产业链的所有环节。近年来,无论是货物贸易还是服务贸易,跨境电子商务在其中的比重均增长迅速,特别是随着在线教育、在线医疗、新零售等新兴业务的拓展,跨境电子商务已进入到爆发式的增长阶段。
我国对跨境电子商务的发展非常重视,2015年,国务院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跨境电商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提出“加快培育电子商务、促进电商走出去。”同年,印发《关于加快培育外贸竞争新优势的若干意见》《关于促进跨境电商健康快速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要大力促进跨境电商发展,发挥跨境电商在外贸发展中的作用。”“跨境电商发展有利于我国发挥制造业优势,促进外贸转型升级,支持企业利用跨境电商开展对外贸易。”
二、企业对外贸人才能力需求分析
在跨境电子商务迅猛发展的背景下,企业对国际经贸人才的需求也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国际贸易中的报关员、单证员、业务员等岗位需求越来越不适应发展需要,呈现萎缩趋势。新型国际贸易人才应当具备非常扎实的传统国际贸易知识和技能,包括对国际贸易形势和格局的研判分析、对国际贸易惯例的掌握、外贸单证的缮制、外贸函电的撰写、海关报关通关知识技能、国际贸易结算的手段工具等,还需熟悉多国外语,了解世界各国文化,具有跨文化交流、网络营销和跨文化营销的能力,以及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管理能力、数据分析能力和一定的跨境物流与供应链的管理能力。与传统的国际贸易业务相比,从事跨境电子商务的企业对外贸人才核心能力的需求包括客户开发、商务沟通、营销推广、流程管理、创新创业等五大方面。
在客户开发方面,传统国际贸易并不重视客户开发,而是等待客户上门,但在新型国际贸易中,从业者需要具备电子商务平台的运营管理、运用SEO开发客户、运用社交媒体寻找客户、运用大数据搜索和分析客户的能力。
在商务沟通方面,传统国际贸易中,业务员通常通过邮件和电话与客户沟通。事实上,仅仅掌握英语已经不能满足跨境电子商务的需要。随着我国进一步扩大与包括“一带一路”国家在内的其他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往来和合作,英语以外的其他语言交流变得越来越重要。同时,跨境电子商务强调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和谈判等综合能力,需要具备与境外不同文化区域的客户展开跨文化交流谈判、达成交易、售前咨询、售后服务等能力。
在营销推广方面,需要在跨境电商平台上进行产品、价格、渠道、促销等方面的管理,并通过有效的管理实现产品的跨境销售。特别强调外贸人才具备文案撰写和研究报告撰写等核心能力,例如,利用微信、Facebook、抖音等社交媒体,对产品进行宣传等。
在流程管理方面,需具备使用B2B、B2C平台开展贸易、线上线下发货、线上线下订单处理、建立和应用海外仓和物流系统的能力。其中,跨境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尤其重要,从业者需要在交易达成以后迅速组织货源,完成货物的储存、运输、海关报关、通关等一系列环节任务。近年来随着跨境电子商务的兴起,海外仓的建设和应用日益重要,从业者需要根据客户的实际需求安排最有效率的海外仓和供应端,并恰当及时地完成货物的发送、运输和交货。
在创新创业方面,从业者应具备运用大数据对客户和产品进行分析,进而改进、优化和重新设计产品的能力。5G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将会催生新的电子商务平台和社交媒体,外贸从业者是否能迅速对此做出反应,并运用新兴的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展开跨境电子商务运营和营销,就成为企业能否在新的环境下快速适应和取得优势的关键。
三、国贸专业人才培养分析
近年来,国内的部分学者就跨境电商对国际贸易专业的影响进行了初步的探讨。周静言(2019)以辽东学院国际贸易专业为例,探索了跨境电商背景下的国贸人才的培养模式改革。葛静茹(2019)对国际贸易人才培养中的问题和原因进行了剖析,并提出在跨境电子商务环境下培养国际贸易人才的策略。杨文婧(2019)从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出发,探索了跨境电商时代培养国贸专业人才的改革措施。黄广群(2018)聚焦于师资培养和实践教学体系,探讨了在国际贸易专业中培养跨境电商人才的路径。张宗英(2018)分析了跨境电商背景下我国高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危机,并提出了高职院校国贸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和路径。
为适应新型的外贸企业需求,高校国际贸易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在客户开发、商务沟通、营销推广、流程管理、创新创业等方面进行拓展。在客户开发方面,应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搜索、开发客户和分析客户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对跨境电商平台的运营管理能力,使学生掌握在淘宝、亚马逊、速卖通等电子商务平台上开设网店所需要的技术能力,包括网页设计、产品形象设计、上传、关键词设计等。
在商务沟通方面,学生应具有口头沟通、书面沟通和谈判等综合能力,以及运用社交媒体和电子信息平台进行沟通的能力。特别是鼓励学生在学好英语的同时再掌握一到两门其他外语,增强语言交流能力。同时,还需要帮助学生进一步熟悉世界其他地区的文化,尤其是欧美发达国家以外地区的文化,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沟通、交流、谈判的能力。
在营销推广方面,学生应具备展会营销、社交媒体推广,以及文案撰写和研究报告撰写等能力。特别是在新媒体时代,快速收集信息并在微信、Facebook、抖音等社交媒体对产品进行宣传传播的能力。
在流程管理方面,学生应具备使用现代信息平台开展贸易、订单管理、建立和应用跨境物流系统的能力。特别是培养学生跨境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方面的能力,使学生能够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完成货物的储存、运输、海关报关、通关等环节任务。
在创新创业方面,学生应具备运用大数据对客户和产品进行分析,进而改进、优化和重新设计产品的能力,以及运用新兴的电商平台和社交媒体展开跨境电子商务运营和营销的能力。
四、跨境电子商务背景下国贸专业课程建设分析
国内学者对于新时代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改革与建设问题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关于国际经济与贸易专业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主要集中于双语教学课程建设(张晓青等,2007)、对单证学习的探讨、借鉴CDIO工程教育模式构建国际贸易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思路(张汝银,2012)等方面。市场需求是国际贸易专业课程建设为核心和导向(曹华芳,2013),并表现在以GB/T 28158-2011《国际贸易业务的职业分类和资质管理》推荐标准(以下简称“标准”)为基础构建的课程体系(宋蔚等,2016)。但是,课程建设仍存在与需求脱节的情况(胡彩梅,2012),表现在课程设置、课程内容、课程实施及课程考核等方面(张彩霞、肖望喜,2015),特别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内容滞后、轻实践、教学方法及考核方式单一等问题(杨晓霞,2016)。这些问题的存在不利于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并与经济学科的培养体系存在一定的偏差(董桂才2017)。相关理论就如何改进上述问题进行了探讨,胡彩梅(2012)提出以整体知识观为指导,借鉴KSAO模式,构建国际贸易专业课程整合目标;黄锐、李益辉(2016)对相关院校利用网络论坛推动课程体系建设,提升学习兴趣的实践进行了探讨。这些实践和研究充分体现了课程体系构建应遵循“厚基础、重实用”、“市场需求、就业导向原则”及“以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为中心”等原则(曾艳,2017)。
国贸专业在课程设置上应增加《国际贸易客户开发》课程,旨在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搜索、开发客户和分析客户的能力。在原有《国际商务沟通》和《国际商务谈判》的基础上增加《电子商务沟通》课程,培养学生运用社交媒体和电子信息平台进行沟通的能力。在原有《大学英语》基础上增加第二外语课程,有条件的院校可进一步增加第三外语课程,供学有余力的学生选修。增加《国际展会营销》《社交媒体营销》等课程,培养学生的展会营销、社交媒体推广,以及文案撰写和研究报告撰写等核心能力。在流程管理方面,在原有《电子商务》基础上增加《跨境电子商务》课程,培养学生使用现代信息平台开展贸易、订单管理、建立和应用跨境物流系统的能力。在原有《国际贸易运输与保险》课程基础上开设《跨境物流管理》和《跨境供应链管理》,增强学生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完成货物储存、运输、通关、交货等流程的能力。增加《国际贸易客户管理》和《国际贸易产品管理》等课程,培养学生运用大数据对客户和产品进行分析,进而改进、优化和重新设计产品的能力。
同时,这些课程应具有较强的实践教学导向,教学方式应以实践教学为主,理论教学为辅。在教学设置上,应设置为独立实验课程,或建立相应的实践教学平台,以实践平台为主展开教学。在学时设置上,应将主要课时设置为实验学时。此外,还应开发相应的专业竞赛与学科竞赛,以竞赛带动和促进新型国际贸易课程的教学,提升学生积极性,以赛促练,以练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