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语文经典诵读价值的研究
2020-11-26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城关第一小学
甘肃省陇南市文县城关第一小学 肖 华
新课改实施以来,要求小学生正确理解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并将文化精华有效吸收,一时之间掀起诵读国学经典的热潮。语文教材中,和国学经典相关的阅读内容有很多,科学指导学生展开经典诵读,实施语文教学,能让二者相辅相成,培养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主动学习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获得良好的审美体验。因此,教育者需要对文学经典的诵读价值展开分析。
一、语文教材中经典诵读内容分析
在部编版本教材中,经典诵读内容数量较多,包括大量古诗,还有文言文,例如,《司马光》《守株待兔》《晏子使楚》等,还有寓言故事《寓言两则》;历史故事《草船借箭》《将相和》;名著故事《猴王出世》《景阳冈》等。学生诵读上述内容,能体会作品蕴含的文化魅力,不断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强化学生对汉语文化的情感体验。
二、小学语文经典诵读的价值分析
1.经典诵读内容质量高
在语文教学中,经典诵读内容质量较高,相较于流行文字,诵读经典能开阔学生视野,使其积累知识,并在阅读过程和文学巨匠之间展开对话。以孔孟为师,以毛泽东、朱自清和鲁迅等为榜样。孔子和孟子为我国古代的思想家、教育家,其作品中富含浓郁的儒家思想,教导学生尊师重教,待人和善谦虚,以集体利益为主,将自身利益置于次要地位,倡导“仁者爱人”的思想,对小学生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
作为我国的伟大领袖,毛泽东不但是卓越的军事家、政治家,还是伟大的诗人,其诗作《七律·长征》以及《沁园春·雪》等都可作为小学生诵读的优秀范本,激励学生学习长征精神,树立崇高理想,形成远大抱负。朱自清身上展现出的民族气节也是小学生学习的榜样,其宁死不接受美国的救济,即使生命垂危时刻,仍然展现出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值得学生学习。并且,他写出了大量的散文著作,劝导学生珍惜时间和生命。鲁迅先生作为我国近代的文学巨匠,其为了拯救中国,弃医从文,以笔为利器,书写了大量针毡时弊的优秀著作,呼吁中国人勇敢站起来,不要成为麻木不仁的看客,并鼓励青年为中华复兴而读书,一改中国落后的面貌。
指导学生诵读上述文学巨匠的作品,能滋润其精神世界,并让其增长知识,丰富生活。阅读书籍能为学生心灵的成长提供营养,带领小学生走进广阔的文字世界。因此,教师需要指导学生阅读上述经典著作,吸收其中的养分,成为新时代好少年。
2.有助于学生价值观的塑造
在语文教学中,塑造学生价值观十分重要。部分经典诵读内容中富含的价值观对学生具有重要影响。当前,社会发展十分迅速,大量外来文化涌入国内,部分人习惯使用“拿来主义”,学习国外作品,导致本国经典著作逐渐流失,影响了学生的价值观。在小学阶段,语文教材中的古诗词以及文言文阅读可为学生打开诵读经典的大门,结合教学需求,引导学生诵读经典著作,对学生阅读能力和价值观的影响极为深远。
所谓“养子使作善”,就是告诫我们教育的本质即为引导人向善,并且教育能挖掘学生长处,使其不断发展。例如,可让学生阅读《弟子规》,利用其中的话语,使其知晓听从父母教导、批评的重要性,并能虚心接受。小学生的价值观还未完全形成,因此,可指导其阅读《三字经》《弟子规》等经典作品,学习做人的道理;还可阅读唐诗宋词,提高文化修养,体会古人价值观念,做到博古通今,将优秀思想内化为行为,正确做人和做事。
3.利于对学生实施审美教育
诵读经典还能启迪学生智慧,体会经典著作中的人文思想,受到审美熏陶。部分经典著作中的文字较为生僻,学生在阅读过程能不断积累识字量,还能积累大量的词汇,学习经典文章结构,借鉴经典故事展开写作,提高写作水平。诵读经典还能让健全学生人格,促使其形成良好行为,在日常生活中能关心他人、尊敬长辈,并且具备鉴赏经典的能力,在经典篇章中获得更多的阅读体验。因此,需要教育者挖掘经典中的美学价值,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善于利用经典,指导学生高效阅读,着重积累其中的优美字词、句子和段落,吸收经典中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形成优良的品质,体现经典诵读教育的价值。
总之,中国文化源远流长,在文化的长河中,有诸多经典篇章值得后人学习。小学阶段,学生记忆力超强,适合大量阅读。选择经典诵读内容,不但能塑造学生的价值观,而且能对学生展开审美教育,传承文化。对此,需要语文教师肩负育人使命,强化经典诵读指导,为语文教学质量提升奠定基础。